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远喜 《初中生》2011,(20):18-19
感情是文章的生命。《周易》语云"修辞立其诚",刘勰主张"为情而造文",白居易更是明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先哲的精辟论述告诉我们:文章唯有真情实感才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优秀文章莫不是以情取胜。"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要想文章能打动人,自己就必须为情所动。著名作家路遥写《平凡的世界》时,情不能自  相似文献   

2.
文章不是无情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文字自然无法打动读者;但也不可为了表达情感而满纸情语,那样会给人以空洞之感。如果能曲折含蓄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能使文章耐人寻味,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那么,该如何"藏情"呢?  相似文献   

3.
正悬念,俗称"扣子"或"关子",一般用在文章的开头或中间,就文章的内容或人物的反常情况设置疑问,目的是吸引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不自觉地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景之中。因此,悬念既是一种结构技巧,也是一种叙述技巧。悬念式开头法,就是在文章的开头设置扣人心弦的悬念,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令其怀着寻幽探胜之情,愉快地读完全文的一种开头方法。考生运用悬念式开头法写作文,应该在文章的  相似文献   

4.
朱自清的散文笔调清新优美,朴素自然,具有非凡的感染力。文章于素淡清雅中透着深情,写景则融情于景,叙事则化意于事,意与事浑然一体,情与景相映成趣。朱自清的散文是朴素的,抒发的感情却是深厚的,往往是寥寥数言,便道出事物的本质,显千情万态于轻描淡写之中,以发自肺腑之声,直诉读者心灵。朱自清的散文正如"素淡中出水芙蓉"对读者有着超乎寻常的吸引力,"不知不觉将人找了入内"使读者获得无穷的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王夫之“读者以情自得”的诗歌接受理论进行挖掘和总结。文章认为,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的理论命题对读者在诗歌接受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予以高度的重视和强调,并赋予读者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它本身已具有接受理论方法论的意义;同时,王夫之提出的“读者以情自得”又要求读者的自由创造必须以作品的思想蕴涵作为依据因而富有辩证意味。文章还对诗歌接受过程中“读者以情自得”实现的主客观条件作了具体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散文是重在抒情的文体。无论是写事还是写人,都离不开一个"情"字。散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品味和体悟文章中的情感。美酒佳茗,"味虽美,不亲尝者不甘也";同样,"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什么是品味?读者自得文字之佳胜,就是品味。  相似文献   

7.
<正>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以及学生作文时,如何让作文有"情",是老师和学生一直都追求的。那如何让作文有"情",让读者感动,让阅卷老师给分呢?首先,大家应该明白,作文就是用形式征服材料、使材料获得完美形式的过程,同时这材料中含情,这过程中渗透情感,只有这样,作文才是上乘之作。其次,要避免一味为情而情的现象。真挚的情感还不足以构成好文章。还要让这"情"有式,就如艺术的神奇在于形式化能力。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怎么引导学生  相似文献   

8.
文章写景多为抒情,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将主观感受融入客观景物之中,景物描写就具有了灵性,能够间接抒发作者的情感,表明作者的心境。写景抒情,应追求"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即,要把不容易描写的景象,写得使读者像亲眼见到一般,而作者所要表达的不尽之情则表现在言词之外,由读者通过形象的描写自己去体味。要做到这一点,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一、因情选物写作时,笔下的自然景物应融入作者独特的情思,让"山水有情,草木知意",而不是简单客观的描写。  相似文献   

9.
赵璐 《河南教育》2008,(5):17-17
“文贵有情”,情是文章的血液。“情至深处方动人”,一篇感人的文章能够紧扣读者的心弦。那么如何“披情人文”,融情于语文课堂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个人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颜雪冰 《考试周刊》2014,(12):58-58
朗读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阅读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融会读者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如果仅仅是力图表现作者之情,而少自我之情;或者是自我之情澎湃,而无视作者之情,则皆不能谓之为"有感情"地读。文章围绕对低年级学生的感情朗读的指导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心雕龙》中说"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只有用饱满的情感直叩读者的心扉,文章才有动人魅力。这种见识可谓切中肯綮、一针见血。的确,作文要打动人,除了负载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写文章首先要以情动人。高考写作,也同此理。你在高考考场上写出来的文章,阅卷老师是你的读者。你首先要用情感扣动阅卷老师的心扉,使他们或兴奋,或压抑,或喜形于色,或黯然神伤,或如获至宝,或若有所失…… 但是,近年高考作文出现了许多不良现象,其中最根本的一个问题就出在这个"情"字上。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1.无情 指的是套题抄袭类文章。这类文章各省市都有,有的地方还很多。据说,某市高考阅卷点要求,如果发现抄袭文章,要将抄袭与  相似文献   

13.
<正>"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文章开头短短的几句话,就散发着早春清新活泼的气息,作者热爱生活之情溢于言表,让读者心旷神怡,一下子进入春天的节奏。《春》这篇散文,朱自清运用了"小清新"的笔调,书写了一篇"春的赞歌",文章语言生动优美、主题简洁明  相似文献   

14.
<正>杨绛先生的散文《老王》自问世以来,备受读者的关注,特别是对于杨先生在文章结尾处的"愧怍"之情,历来是见仁见智。虽然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因此,我们不能容忍误读甚至曲解,特别是作为语文教师,更应当正确引导学生来理解这样的情感主题。那么,杨绛为什么要"愧怍"呢?我们又应该如何理解呢?本文从以  相似文献   

15.
文章是一个蕴涵情、事、理的有生命的浑然整体,不能拆开来讲解。所谓的"写作技巧"只是文章大树上的一片叶子,只是文章大河里的一滴水,那种脱离文本讲述写作技巧的做法得到的永远是枯萎的树叶和马上干涸的河水。鲁迅说:"凡是已有定篇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都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不是无情物,缺乏真情实感的文字自然无法打动读者;但也不可为了表达情感而满纸情语,那样会给人以空洞之感。如果能曲折含蓄地将情感表达出来,往往能使文章耐人寻味,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那么,该如何“藏情”呢?  相似文献   

17.
"我们通常会用"反常法"这一作文技巧,来达到使文章曲折生动的目的。所谓"常",是指常情、常理,就是读者心目中的习惯之情、熟悉之理。"反常",就是置读者心中的常情、常理于不顾,反其道而行之。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是:能使文章主题表达得更加深刻。古今中外很多有创见的写作者,都十分注重独辟蹊径,不落窠臼,力求以"反常"的构思、新颖的手法来突显主题思想。这样做,往往能使故事情节更加曲折生动,人物性格更加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作者“情动而辞发”.而读者需“披文以入情”。作为语文教师,不仅仅是读者.还是作者与读者心灵沟通的桥粱.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不仅让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要让学生“披文以入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满含激情地投入到每一篇课文中.认真把握文章的风格和基调,要读出情感.讲出情感.从而使学生感悟文章的真谛,陶冶其情操。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一种审美意识形态,而文学教育正是一种培养人的审美情趣的教育。文学作品凝聚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和精神,它以独有的方式传达着文本作者的情和意。这种"情"和"意"一旦被读者接受,将会浸润读者的心田,对其心灵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其精神领域得以净化拓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依据语文的"人文性"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充分发掘文章的情感因素,细致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体作者的情,察作者的意,与作品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然后才能向自己的学生传情达意。在具体的备课过程中,要找出文章的动情点,深入进去,用心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深情,努力做到教者与读者、作者心心相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