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唐代自然审美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代全面继承了魏晋开拓的自然审美三大形态。于自然审美直接形态——纵游山水上,柳宗元可为代表,他因仕途失意而独得山水之美,自觉、细致地传达了自己的自然审美经验,其山水文字是唐代自然审美成果之结晶。白居易“中隐”理论是唐代自然审美间接形态——园林建筑的思想基础。唐代不只在外在形态上皇家、寺观、私家园林全面发达,花卉栽培和赏石之趣反映了自然审美趣味的细腻精致化。艺术的自然化是唐代自然审美拓展形态——山水艺术的最显著特征。以诗歌为代表,自然审美极大地影响了唐诗的内在结构和抒情方式,人与自然建立起全面、深入的内在精神联系是其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2.
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独特门类——篆刻,应和时代发展,在传统中涅槃,在变革中新生,是其产生、存活、发展、更新的不绝源泉。本文笔者就篆刻的发展进程是以自然为法的态度,以应时而作的创新,才有篆刻这种艺术模式的大发展谈了一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北宋崇尚老庄、佛教的文化思潮中,苏轼作为北宋"尚意"书风的领袖人物,他的理论创见和艺术实践多由老庄的"自然"审美思想而发,并且融入到自身的艺术风格和内在的精神气质上。通过对苏轼书法"自然天趣"观进行探究,可发现"自然天趣"观贯穿着他毕生的学书之路,其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神逸"说、精能之至反造疏淡、熟后求生、不直率流滑,留得住笔、用墨浓而润等观点与"自然天趣"观息息相关,对北宋的"尚意"书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山水田园诗在盛唐形成一个流派,以其清淡的风味、优美的旋律,给盛唐诗歌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开多元化之面貌。孟浩然的诗歌以清淡之美奏鸣了山水田园的序曲,呈现出了与那个表现强盛时代的诗歌迥然不同的风貌,给诗坛吹进了新鲜的空气,让人体会大自然的真谛。研究旨在从孟浩然对待入仕的态度及表现、浩然诗风、浩然诗风的影响及后人对浩然诗歌接受等方面探讨孟浩然诗歌的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5.
“真”是司空图“妙造自然”观的核心。其主要内含是:强调抒写真情真性;描摹物象要求达到写真传神,“气韵生动”;在语言方面追求行云流水般的天趣。  相似文献   

6.
本以篆刻章法作为一个新的锲入点,对赵之谦的篆刻艺术从自然虚实和人为虚实两大方面进行分析,描述赵之谦篆刻艺术章法的设计风格。  相似文献   

7.
《徽派篆刻》一书对徽派篆刻的名称、名家与其他几大流派的关系等作了穷尽性的描述,观点新颖,资料详实,论证严密,是一部填补中国文人篆刻流派史研究空白的力作。  相似文献   

8.
白沙自然思想围绕自然之道、自然工夫和自然境界展开,在白沙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理解岭南文化的发展贡献很大。  相似文献   

9.
魏晋自然审美概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晋是中华自然审美史上的重要阶段,其主要成就表现在三个方面:纵游山水风尚将庄子逍遥游自然审美思想转化为现实;在直接欣赏自然基础上发展出自然审美三大拓展形态———园林、以物喻人和山水艺术;在审美观念层面,提出“物感”说这一立足于自然审美的艺术本体论。  相似文献   

10.
11.
谢紫妮 《甘肃教育》2008,(13):33-33
篆刻是“方寸”的艺术。篆刻虽小,却囊括了中国汉字发展的全部转折点。走进篆刻艺术,就等于走进了“汉字进化史”。篆刻艺术又是汉字的“活化石”,至今还鲜活地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陈刚篆刻,既得力于篆书与古文字的理解,也得力于刀法结体的广取博采,逐渐形成“婉而愈劲,通而愈节”的中和审美理想,创造了光洁碗约的优美风格。能如此,关键在于艺术家主体人格的自觉修养,在于以玉之品格修己之人格,真正实现玉人治玉般的审美的人生追求。  相似文献   

13.
自然从未离开过人类的眼帘,古往今来,人们总能在自然中寻找到精神所需,但是,人们对自然审美价值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单一层面。如果从整体性的角度分析自然审美价值层次,按照由低到高的顺序可将其分为:生命价值、生存价值、社会文化价值和增生价值四个层次。充分认识自然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能为旅游景点的开发和设计提供坚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书画家、诗人。他的高尚和刚直的性格加上遭遇明清鼎革、国破家亡的经历,使其诗歌多表达奇崛和磊落的心曲,而显现出一种"古朴奇拙"的特征。傅山诗歌表现出的"古朴奇拙"的特点是同当时的美学风尚相契合的,而且这也是傅山反奴性、反对媚俗思想的体现,是社会环境与个人思想在诗歌中的统一和结合。  相似文献   

15.
自然审美是中国古代关学的核心。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积淀,从庄子到陶渊明到柳宗元再到现代社会,我们看到自然审美逐渐由形而上到形而下、由整体到个别、由理想状态到实体状态的历史变异,使得现代人在寻求人类心灵的整体解释时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阻。  相似文献   

16.
西方自然审美史一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自然审美思想极为发达的中国相比,西方自然审美思想较为贫泛,而且,西方自然美的欣赏是建立在主客二分、人与自然二分、人高于自然的基础之上的,它不同于中国式的与万物为一、与万物同春消融于自然的审美方式。本文在简述西方传统自然审美史的发展脉络的同时,暗示出西方自然审美中重主体轻自然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开拓篆刻艺术的新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篆刻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深厚,寓哲理、情感、审美于一体,形式美感独特,民族风格强烈,艺术魅力突出,开拓篆刻艺术的新空间.  相似文献   

18.
<正>远古结绳记事及其所用符号,应该是标明文字发生的萌芽状态,直至黄帝时期始制文字,乃服衣裳,说明我们的先祖已告别原始状态的生活,进入了文明时期。我们今天普遍说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为什么呢?因为依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考古资料来看确实如此。但笔者认为似有不妥之处,从文字发生学的角度讲,甲骨文作为殷商文字的代表,它是目前发现的中国最古  相似文献   

19.
英国诗人济慈的自然抒情诗以“大地的诗永远不死”的鸣唱,表达了诗人顽强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与热爱自然的思想相互交织,体现在诗人对美的不懈追求之中,生命、自然和美也是济慈在自然抒情诗中所表现的基本主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魏晋时期“自然”审美意识的梳理,概括了“自然说”美学思想的发生和发展,出于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不少当时的文人雅客加入了“任自然”的美学意识潮流之中,并最终达到对人格美的崇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