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伟 《考试周刊》2015,(9):180-181
<正>"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正力求从"知识为中心"转移到学生全面发展上,它强调学生多样化的发展,强调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力争把学生由单一的"学校人"培养成综合性的"社会人",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取向。它是一种以学生生活与经验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倡导学生自主选择和主动探究,它强调坚持自主性,但并非否定教师在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  相似文献   

2.
高职院校进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是适应社会、学校和学生发展的一项意义重大的工程。文章阐述了高职英语校本课程开发只有立足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外语人才。  相似文献   

3.
《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学校可根据地域特征、社会环境、经济文化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实际生活需要,设置和开发具有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着眼于智障学生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基本需求,根据培智数学教育现状,我校培智数学组提出了"培智学校数学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开发"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4.
有关调查显示:45%的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50%的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是“结构性失业”。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点之一在于,毕业生的职业能力和择业技巧与社会实际状况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如何培养人适应并促进社会的发展?如何根据学校特色去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以完成从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过渡呢?许多高校根据自己的特点,探索着适合社会需要、适合学生成长、适合学校自身发展的路子。协和医科大学:好医生出自病房“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能力,是协和医科大学的一个最基本而有特色的做法。协和医科大学始终教导学…  相似文献   

5.
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要求学校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只有某一方面发展的人。就数学学科而言,就是要通过在校期间的数学学习,使学生不仅获得能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还要使学生的数学素质、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从而为学生终身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这就要求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把数学知识的学习与数学能力的培养和数学情感的体验有机结合,使学生的情感、智能与知识同步发展,把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贯穿在课程实施中,落实在每个学生身上。结合新课…  相似文献   

6.
学校积极开发生活适应校本课程,培养智障儿童的生活适应能力。把以知识教学为主的课程,变为以生活能力训练为主的课程是教师教学研究的重点项目,使学生生活技能的提高更容易实现,也使得教学的难度相对降低。为此,精心编撰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  相似文献   

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社会服务活动"要得以有效地开展,要以"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作为理论引领,开发课程资源,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走出教室参与社会活,以自己的劳动满足社会组织或他人的需求,获得自身发展,促进相关知识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适应个人终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成为履职尽责、敢于担当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南京市秦淮中学以"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多元发展"为办学理念,不断探寻促进学生多元发展的策略,始终坚持用课程发展学生,不断创设条件开设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构建了适合学生多元发展的校本课程体系。学校的课程设置力求平衡学生的升学和个性发展,合理整合学校所能利用的校内外资源,积极开发出相对完整的且最能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挖掘学生潜能优势,促进学生个性、全  相似文献   

9.
高娟 《考试周刊》2013,(64):145
<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认为:学校校本课开发与实施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出发,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一、开辟多种渠道,充分利用地方资源,开发校本课程。1.是利用从地方革命传统开发实施英模课。我校地处延  相似文献   

10.
刘国际 《学子》2013,(11):14-15
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校长必须具有明确的办学目标并为达成目标孜孜以求。确定适合新课程要求,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思想,是校长办好学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课程建设,构筑课程文化,彰显办学特色,是校长办学的基本思路和工作目标;重建课堂教学结构,创建课堂特色,构建适合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的教育,是校长研究的永恒课题。我校以"三平台"为轴心,重建以生为本的课堂模式,以课堂推课程,以课程促发展,不仅促进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使教师获得了专业发展,更使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一、搭学生"立"的平台,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培养出适合服装企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中职服装学校应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教学-实践产教结合的教学方法,改革相关的课程设置,使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生产、贴近市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在市场竞争中的临场应变能力,为服装生产企业培养出更优秀的技术人才.  相似文献   

12.
地方课程是中小学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上好地方课,使学生了解本地区社会实际和生活实际,使教育更加贴近社会,贴近学生个体发展实际,对培养学生适应本地区社会发展,服务本地经济建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多来,我们在地方课程的开设与研究中为基层学校做了一些服务性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立足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育的对象是完整的人。学校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须打破原有分科课程间的壁垒,有效整合国家课程,补充相应的校本课程,使之形成一套较为科学的、基于国家课程又丰富国家课程的课程体系。清华附小围绕"为聪慧与高尚的人生奠基"的办学使命,通过多样化、全方位的课程整合,结构化、弹性化的管理整合,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1+X课程"育人体系,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14.
张玉萍 《学子》2009,(11):9-11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石,是实施素质教育系统工程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学校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建立适合人发展的课程体系和面向未来的课程结构。哈师大附中以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为指导思想,以“培养学生具有国际视野和爱国主义情怀的现代人;以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己任,厚德励学,培养创造未来的人“的培养目标为宗旨,以全校师生多年来的教育探索和实践为基础,努力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新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5.
由于地域文化有所差异,国家课程不一定能适应各个地区的发展,因此,各地学校为了使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都开始探究校本化的课程。新课标提出:"实施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地方学校依据新课程的指导,解放了美术教师的创造力,开始挖掘地方具有特色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手段,以课程资源中适合学生发展的因素进行教学,从而使美术课堂教学变得鲜活起来。  相似文献   

16.
<正>职业学校德育管理体系中要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素养的教育,这是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特色和重点所在。然而目前不论是在实践还是理论层面都还未得到充分的重视与体现。职业学校如何适应社会要求,办出职业学校的特色,培养出社会、企业满意的学生,是每个职教人应该深思的问题。在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中,用"职业性"彰显学校特色,紧紧围绕职业理想、职业素养,把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涯发展的能力作为重要目标,是实现职业学校教育使命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桃李园"地处嘉定城区,校园占地60余亩,47个教学班,在校生近2000名,教职工135人,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全国优质民办学校。学校致力于"创造适合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教育",以"培养人格健全、基础厚实、思维活跃、体魄强健、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小学和初中毕业生"为办学目标。坚持向服务要效益,向科研要质量,不断加大设施投入,优化师资队伍结构,积极推进课程改革,连续12年中考成绩稳中有升,赢得了广泛的社会信任和支持。学校以语言学科为抓手,形成了基础型、拓展型、探究型的课程体系,即"核心课程"、"外围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三位一体"的课程群。课程群的建设,适应时代发展需要,满足学生多元化需求,为学生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语言学习环  相似文献   

18.
《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培智教育的主要目的不在于传授给学生系统的、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而在于培养其具有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和适应生活、适应社会以及自我服务的技能,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公民.培智学校要从培智教育的社会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及课程发展需要出发,构建智障儿童的有效教学,以促进智障儿童获得生活实际需要的基本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乐学、学会、学好.  相似文献   

19.
唐晓明 《教书育人》2012,(29):40-42
学校管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长期过程。从管理目标来看,教育应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完整的人,使自己的个性塑造凝聚着追求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某种特定关系的意向,这种特定关系蕴藏着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共处"是新时期对完整的人内涵的最好诠释。围绕这一核心,校长需要引领教师将培养知识和技能拥有者的运作轨道转变到发展个性、培养完人的运行轨道上,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的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不同层次的高校都在制定适合自身的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自身的发展。本文以宿迁学院材料工程系"1+3"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例,探讨了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课程结构、师资的培养、教学模式的改革(主要包括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和考核方式),以及对学生专业的教育和引导等,以供专家学者借鉴或者参考,找出适合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