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选择,与不同阶段的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大致经历了四个历史发展阶段。在历史的不同发展阶段,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也体现出不同的选择道路。对我国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发展轨迹的追溯,可以为今天的学校德育价值取向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学生价值观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提倡在新时期学校德育中应坚持发展型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从学生的角度看,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还是社会进步的应然趋势:从价值观本身的内涵看,它不仅为学校德育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当前我国德育中所持的知性价值观起到有益的补充,同时还为解决多元价值冲突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历史梳理无法脱离儒家“内圣外王”这一独特的话语体系,在此话语体系之下对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认识与定位,不单单是一个理想人格的问题,还必然建立在特定的政治理想、群已关系及价值取向等基础之上.整体而言,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在理想人格层面经历了从“内圣外王”的高扬到“内圣外王”的吊诡,在政治理想层面经历了“精英主义”的曲变与超越,在群己关系层面经历了群己和谐的失落与寻觅,在价值取向层面经历了功利主义的泛滥与理想主义的彰显.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基本内核,为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使命得以确立提供了历史根源,有利于我们进一步明晰中国学校德育使命的当代走向,即:坚持时代与民族的契合是学校德育使命的不变追求;“圣性”的失落昭示着学校德育使命的世俗倾向;个人与社会的并重是学校德育使命的双重需要.  相似文献   

4.
发展型价值观:新时期学校德育的价值诉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当前我国学生价值观现状及特点的分析,提倡在新时期学校德育中应坚持发展型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从学生的角度看,它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学校教育理念的体现,同时还是社会进步的应然趋势;从价值观本身的内涵看,它不仅为学校德育中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价值取向提供理论基础,也对当前我国德育中所持的知性价值观起到有益的补充,同时还为解决多元价值冲突提供了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德育即育德。在德育价值关系中,德育价值主体是对德育需要的社会价值主体、德育者价值主体和德育对象价值主体,德育价值客体是能够满足德育价值主体需要的德育的实践活动。德育价值主体对思想、政治、道德的需求具有主体定向的特征,使不同的德育价值主体具有价值导向、价值指导和价值取向的德育价值需求向度。德育价值主体的价值契合程度愈高,主导价值体系愈成为价值主体的共同追求,社会的包容性愈大,社会就愈加和谐。在学校德育中,确定学生为德育对象价值主体,与教师、学校和社会具有平等的德育价值主体地位,明确各价值主体间对德育具有共同的价值需求,在各价值主体间的地位平等和价值需求相同基础上开展学校德育,可以使彼此在感觉、理念和实践上把德育看成是自己的真实需要,使德育成为各价值主体的共同诉求,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德育价值取向是主体实施德育时在价值观念和实施方式上的选择。换言之,它指当同时存在若干种德育方案时,主体从一定的需要及利益出发,选择或倾向于某一种方案,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主体对德育的需要。在德育过程中,价值取向是使德育价值由可能转化为现实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学校德育中,主体对德育属性、功能的认识以及对想从中获取什么的需求的认识,决定了主体对学校德育的价值取向。一、德育价值取向的层次在学校德育系统的宏观层面上,德育价值取向主要体现在国家(地方)学校德育总方案的原则上,也表现在德育目标的确立、德育课程的设置…  相似文献   

7.
历史与现实:高等学校学生事务管理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历经了改造确立、革命停滞、改革发展三个阶段.因各个阶段的特点不同,高校学生事务管理者、管理的内容和对象均发生了变化。在新形势下,为进一步促进学生事务管理的发展,需要对学生事务管理的价值取向、管理方式及管理者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  相似文献   

8.
彭婵娟  刘宝存 《江苏高教》2022,(10):112-118
公共政策作为一种话语体系,蕴含了国家及其附属机构的价值、行动和规范立场。从历史和全球视野来看,留学生教育政策在经历了“学术取向”“政治取向”“市场取向”的价值观念变迁以后,至今已形成以“人才竞争”为核心的多元价值取向。留学生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变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趋势:价值取向变迁总体上属于政府主导型变迁,并受制于特定时期的政治经济背景;价值取向变迁既反映了国家优先事项的变化,也渗透了各利益相关主体的冲突与博弈;价值取向不仅受特定国家历史、政治和文化背景的影响,还日益被全球性话语所塑造;价值取向从强调单一目标向同时兼顾多元目标的方向变迁。新时代背景下,中国要建设成来华留学教育强国,需要以国际发展经验的空间横向坐标和中国自身发展进程的历史纵向坐标为尺度,树立与中国国情相一致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来华留学生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9.
一、当前学校德育的灌输原则面临发展的困境长期以来,灌输原则在我国的道德教育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灌输原则既符合现代教育规律,也符合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既是实现学校德育价值目标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学校德育目的实现的基本途径。当前学校德育在内容上存在泛政治化、非理性化等不足之处。在方法论上,对灌输原则的过分依赖导  相似文献   

10.
去年,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上海提出了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律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应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应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应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上海城市价值取向作为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和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作出回应。首先,在理念上的回应。德育理念决定德育思路与德育实践。要落实上海城市价值取  相似文献   

11.
去年,从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实际出发,上海提出了要积极倡导"公正、包容、责任、诚信"的价值取向。中小学德育发展规律表明,学校德育工作应始终与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保持高度一致,应始终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应始终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背景下思考和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上海城市价值取向作为现阶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力量和内在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积极主动地作出回应。首先,在理念上的回应。德育理念决定德育思路与德育实践。要落实上海城市价值取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的顶层设计有三个价值取向:从学科特性来看,德育要符合学科自身的本性;从学校教育来看,德育要融于整体办学理念之中;从社会发展来看,德育要符合现代社会对德育的要求。与其他学科相比较,我国德育内容显得比较庞杂,许多德育活动还是在课堂之外开展,德育里面个性化、创造性的空间非常大。但是,为了提高学校德育的科学性,本文提出,学校德育在施展"自选动作"的时候需要有个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需要在三个方面加以思考:一是要处理好德育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二是要处理好德育与整个教育之间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传统做法与现代走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大学课程价值取向的嬗变经历了对政治价值的赋予与膜拜、对经济价值的认可与追求、对文化价值的思考与关注、对人性价值的倡导与呼吁等过程和形式。通过分析我国大学课程价值取向上的某些偏差,提出我国大学课程价值定位应在国际大视野的背景下,以文化为底蕴,协调科学与人性的关系,充分体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承载着培养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的历史使命,而高校招生政策在其中扮演了桥梁性角色。价值取向是高校招生政策制定的决定性因素。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招生政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的嬗变而不断变化,经历了几个特殊的历史阶段。从公共政策属性分析、招生政策价值取向分类、不同时期价值取向等多个角度分析,得出扩招背景下我国高校招生政策价值取向的内涵界定,公平与效率是高校招生政策最重要的价值选择向度。  相似文献   

15.
数学同时具备知识和方法的价值,数学教育因而具有双重教育意义,在其功能的价值意义上有两种取向,即社会取向和工具取向。是侧重于为学生未来需要提供有用数学的知识还是侧重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的论争,在我国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中一直存在,其表现为在不同发展时期对某种取向更为关注,这直接影响着数学教育的发展。数学教育的许多论争多源于此。数学教育功能取向的调适要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数学新课程实施中要正确认识社会取向和工具取向的合理性与片面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学校德育目的长期以来备受争议。但是,研究者却没有对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展开讨论。学校德育目的制定依据是“适合学校需要和学校德育两个主体需要”,由此引申出若干条具体标准:学校德育目的要具有特殊性;学校德育目的对学生发展要有“价值限定”;学校德育目的要有实现的经济基础;学校德育目的要体现学校德育实现道德双向认同的任务;包含培养符合社会要求、能促进社会发展的人的内容;德育目的要适应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7.
论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个尚未得到阐明的重要问题。学校教育价值取向包括两个层面:对符合教育价值观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在我国体现为对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活动及其成果的追求;对这种教育活动及其成果进行追求的心理与行为倾向。素质教育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在处理好两种不同需要之关系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及个体对教育的不同需要,使素质教育成为真正符合兼顾社会与个体需要的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教育;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应的素质教育目标梅工形成教育主体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的心理与行为倾向,才能使正确的素质教育价值取向形成并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18.
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是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大规模选拔人才的制度。其价值取向相同点为公平、公正,满足社会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高考制度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向度融合。  相似文献   

19.
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嬗变表现为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人的发展五个方面摇摆不定,这对基础教育的发展造成了种种缺失。反而思之,其根源在于没有确立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根据基础教育的本质要求以及时代精神的呼唤,"以人为本"应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价值取向的基点。  相似文献   

20.
古中军 《辽宁教育》2013,(5X):62-63
<正>近年来,德育理论界正在热议一种新的理念,即德育生活化。所谓学校德育生活化,即指改变以往学校德育工作过度强调社会道德规范、思想政治理论等的知识性传授,忽视学生实际生活与个性发展的状况,尊重学生的现实生活、兴趣爱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使学生思想道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