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7 毫秒
1.
瞿辉  荆曼 《重庆师专学报》2007,26(6):104-106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有可能形成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高潮,这一时期,大众媒介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能够起到什么样的积极作用?从大众媒介与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关系、经济建设以及少数民族文化建设三方面对其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2.
西部农村贫困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农村是我国贫困问题最严重的地区。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影响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促进自然、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于解决西部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化建设对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迅速发展的信息革命和网络技术革命落后的西部地区带来了一次跨越式发展的机会。信息化建设将会给西部地区的农业、工业、产业结构、企业竞争力、经济国际化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抓住历史机遇,采取措施,以信息化推动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西部开发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西北开发办:现将《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实际组织实施。附件:《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附件:2004-2010年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一、西部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显著成绩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西部地区人民的艰苦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智力…  相似文献   

5.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经过西部地区人民的艰苦努力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力地促进了西部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6.
西部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本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而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则是推动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最佳途径。目前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存在着资源配置不合理、规模偏小;科研力量薄弱、传统学科偏重、应用学科不足;基础人才过剩、高精尖科技人才缺乏等问题,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的实际需要,应扩大西部地区高等教育的部分办学自主权,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办学规模、学科建设诸方面的快速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应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全面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要全面把握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县域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强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实现县域经济的市场化、民营化,更好更快地推进西部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存在一定差异,与该地区经济水平、地域差异、历史文化等因素有密切关系。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通过对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因子得分和综合得分的分析与评价,全面、客观地反映了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及实力,从而得出促进西部地区高等教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发展西部经济建设必须优先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观点出发,对西部职业技术教育的人文历史、自然条件、社会环境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了影响西部职业技术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提出了大力发展西部职业技术教育,对于提高西部国民素质,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把西部沉重的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左宗棠西征是对中国西部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一次重要的军事行动。晚清特殊的国情,使就地发展西北农业经济成为左宗棠争取西征胜利的首要选择。历史证明,左宗棠西征极大地促进了晚清西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的今天,以史为鉴,考察左宗棠西征对发展西北农业经济的贡献,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严重困扰着人类社会,已成为当前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普遍而又十分紧迫的社会问题之一。在我国,贫困现象已成为当前建设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这个问题显得尤为突出。本文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这样一个相对特殊的民族地区进行实证研究,力图找出少数民族贫困的共性,这有利于丰富民族区域经济发展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民众意识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它不仅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众意识的提升 :社会风气空前开化 ,科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空前强化。民众意识的进步和向近代化迈进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3.
民族贸易与历史时期西北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时期在农牧产品交易为主体的民族贸易的促动下,西北地区各类自然资源得到开发与利用,大量自然资源产品也通过各种贸易途径源源不断地输入到内地。这不仅丰富了民族贸易的内涵,也促进了西北地区民族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周红 《西北师大学报》2003,40(6):125-129
从总体上说,中国社会已进入了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尽管西北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对滞后于全国的总体发展,更滞后于东南沿海一带,但其社会转型的过程也已开始。西北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宗教因素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对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产生着重要影响。研究该地区政治不稳定因素并据此提出相应对策,对保持社会转型期西北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三次西北开发热潮探析——以陕甘宁青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曾经掀起过三次西北开发热潮,分别出现在左宗棠任陕甘总督期间、清末新政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基本上每次西北开发热潮都以经济开发为重点。左宗棠充分利用西北资源发展近代西北工矿交通业,打破了历代西北开发囿于农业水利及移民屯垦的局限;清末新政时期的开发实践则给西北地区社会生产力发展带来了根本性突破,激活了西北社会经济的近代化因子;抗战期间的开发建设全面提高了西北地区经济水平,不但为抗战做出了贡献,而且使该地区因此获得了自近代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尽管每次西北开发热潮持续的时间都较为短暂,并且存在着诸多不足和问题,在客观上却为改变西北积贫积弱的落后面貌奠定了初步的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同治回民大起义期间,甘肃众多地区沦为战场。战后的光绪、宣统朝,甘肃各地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清廷在西北的政权统治情况以及甘肃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甘肃的社会发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对光宣两朝甘肃地区的堡寨兴废、民众生活、军队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同治回民大起义的影响以及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甘肃经济、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鉴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甘肃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形状况及资源条件,成为三线建设的重要省份之一。回顾这段历史,理性地分析甘肃三线建设的得与失,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是从民族共同体的角度对政治文化进行划分和界定而形成的一个特定范畴,指的是民族共同体成员中普遍存在的对政治的主观取向。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的程度如何,实际上是关系到我国主导政治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能否正确传递、接受和认同,并进而影响我国政治体系能否顺利运行的大问题。西北少数民族政治文化建设作为保障我国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手段,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是近年来人们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理性扬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是我国经济欠发达的两个经济区,从中国西部经济发展的前景看,最终走势是促成西北和西南板块的融合.两经济区在发展循环经济方面具有相似性,比较分析其必要性,提出政策建议:采取措施促进两个经济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地促进两经济区的快速发展;发挥优势,促进两经济区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四级.  相似文献   

20.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70年代末,由于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在中国西南、西北内陆地区开展的一场以备战为中心、以军工为主体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运动。甘肃因为有丰富的资源条件、复杂的地形状况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三线建设中一个重要的省份。回顾这段历史,理性地分析甘肃三线建设的得与失,对我们当今的经济建设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