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建生 《云南教育》2005,(28):15-16
“我们做教员的,便不能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段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蔡元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文本进行对话的过程中,  相似文献   

2.
一、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和习惯是培养自学能力的前提 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但长期以来,在阅读教学中,学生阅读一般只停留在文字的表面,很少在有限的时间内深入地对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内容去思索和体会,以致不能自己读懂课文,达到“字求其义,句求其旨,章求其训”的目的,所以培养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和习惯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3.
“我们做教员的,便不能像注水瓶一样注满了就完事,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段或一字一字地讲给学生听,最好是使学生自己去研究。”蔡元培先生这段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阅读教学中的自主探究学习,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在与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而提高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是实现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鉴于此,我们应该积极探究初中生文本解读的高效策略,进而在教学对话过程中实现学生对文本的高效阅读。一、遵循审美活动规律,教会学生解读方法1.培养预习习惯,把预习落到实处众所周知,良好的预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即使一  相似文献   

5.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民在耕地前要"备耕",工人在生产前要"备料",战士在打仗前要"备战",这都是"预"。同样道理,学生在上课之前,也要作好准备,这准备就是预习。"预习"就是指在教师讲读课文之前学生通过直接和文本对话,自己运用心力认真读书,自己学习新词,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表达顺序,说出对课文的初步感受,并在字、词、句和内容方面提出问题,进而掌握阅读的方法,培养读书习惯。要想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而且能够通过预习达到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学习目标,并且培养深入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的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语课程标准提出学生要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生字生词是学生阅读中常遇到的难题,解决好生字生词的认识和理解,有助学生阅读活动的顺利进行,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阅读习惯的养成,便于学生语知识的自我积累。因此语教师一定要注意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和习惯的培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课的预习提示中列出的重点字、词,要求学生课前自己查阅工具书,弄清这些字、词的音、形、义和词语、词组,以及字、词的运用。养成细心揣摩,选字酌句的习惯。让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生字生词生句的阅读障碍,有助于学生阅读兴趣的养成。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7.
学会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加强预习指导又是学生学会自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语文大纲从三年级就对学生提出“学习按要求预习课文”。为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注重了对学生预习方法的指导和预习习惯的培养,具体做法是: 一、初读课文,利用字典扫清障碍 小学生初读一篇课文,第一遇到的困难就是生字,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拦路虎”。大纲要求高年级学生“巩固汉语拼音,能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能熟练查字典,养成使用字典的习惯”。根据这两点,我们在要求学生预习时,首先布置查字典的作业,让学生自学生字,扫清文字障碍。为不流于形式,用下列表格要求学生查找字、词、义等。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说:“我们教书,并不是象注水入瓶一样,注满了就算完事,最要是引起学生读书的兴味。做教员的,不可一句一句,或一字一字的,都讲给学生听,最好使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竟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助他。”这段话道出了发展学生智能与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重要。怎样以“三个面向”为指针改进小语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去研究探索,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这是一个重要课题。现以《渡船》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和自学习惯,激发他们的主动学习精神,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过程中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团。在此,仅就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地离学生的预习问力和日们预习是自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培养学生预习的能力和习惯,指导预习方法,这是达到“不教而学”目的的重要途径。学生经过预习,初步熟悉了课文,易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为了激励学生的预习兴趣,开拓学生的思路,提高预习效果,可以布置学生根据具体要求预习各类课文,实际上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各种文章的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10.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让学生具备“自能读书”的能力。教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切实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呢?下面谈三点具体做法:一、加强预习指导预习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预习的过程实际上是学生提前自学的过程。因此,指导学生预习是教师...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习惯对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以至于他们以后的独立学习和工作都有着积极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起来。数学教学中,我们应着重培养以下四种习惯。1.阅读教学课本的习惯许多学生不会读数学课本,以为阅读课本就是看结论背公式。我们应注意加强指导,使学生能抓住重点内容分析比较,提出自己看不懂的地方。要边读、边想,前后联系,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阅读教学课本,尤其是预习,实质上是一次尝试性学习,它不仅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在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可见,预习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教师讲课前学生先行自学,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文本对话的过程。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是一个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阅读教学的过程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还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在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如何体现阅读教学的层  相似文献   

14.
预习是学生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的过程,是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加强对学生预习的指导。一、授之预习之法,在方法指导中激发兴趣1.阅读教材中的图文文本。学生早晨到校都有读书的习惯,可以展开对教  相似文献   

15.
“自己预习、自提问题、自读为主”是学生主体性的重要体现 ,是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重要手段。为了在课堂教学中把“自己预习 ,自提问题 ,自读为主”扎扎实实地落到实处 ,必须有学生自我监控作保障 ,否则学生“自主学习”就是一句空话 ,阅读教学的效果就不会提高。我们在传统的课堂上看到的都是教师要求学生怎样做 ,这是外部监控。这种监控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即主体性的发挥。因此我们提出要“自我监控”。自我监控是元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 ,是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提出的。元认知包…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它不仅是理解意义、吸收信息的过程,而且是培养语言习惯、积累知识、运用语言的过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感悟文本,又要引导学生积累、运用语言,从文本中“走一个来回”,从而使阅读教学成为文章解码重建意义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越来越意识到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然而,怎样才能提高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效率呢?这一问题已经成为小学语文界关注的热点。笔者现结合多年的阅读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做法。一、通过预习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对于小学生来说,预习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预习过程就是学生的自读自悟过程,预习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课文的效率。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抓好预习这一环节。教师在  相似文献   

1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预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心力对新知识的尝试了解,实际上就是学生的自学过程。”预习内容是“思品”课文和《资源与学案》:课前教师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将不懂或模糊的知识点记录下来,在课堂上才能有的放矢,集中精力攻克这些知识点,这样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在预习中,要让学生自己独立地阅读和思考新知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技能,主动修正自己的心理偏差和日常不良行为,自觉提高品德修养。通过预习,学生熟悉了解课本和《资源与学案》的相关知识,增强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相似文献   

20.
“体验”就是认知主体对认知对象的感同身受的体味和体悟。体验过程是学生对文本内容一拍即合的呼应,是学生与文本心心相印的认同,是一种生活阅历的接轨、知识的融合、情感的共鸣。《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注重阅读的体验过程,搭建生本对话的桥梁,为提高学生在文本阅读中的理解、鉴赏和创造能力,培养可持续的阅读习惯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