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吴丹  余礼 《高中生》2009,(1):38-39
原题 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个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2.
题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设从A点到B点所用时间为t,AB段位移为S,若物体在AB段的中间时刻具有的速度为v1,在AB段的中间位置具有的速度为v2,则v1和v2的大小关系如何?  相似文献   

3.
题目一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则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2△x(t1-t2))/(t1t2(t1+t2)) B.(△x(t1-t2))/(t1t2(t1+t2))C.(2△x(t1+t2))/(t1t2(t1-t2)) D.(△x(t1+t2))/(t1t2(t1-t2))分析本题的已知量是两段相等的位移以及对应这两段位移所需的时间,待求量是加速度.不难想到运用x=v0t+1/2at2和v=v0+at等有关涉及位移、时间、加速度的公式,同时根据"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通过一段位移△x所用的时间为t1,紧接着通过下一段位移△x所用时间为t2",可以列出相关方程,从而求解.下面是该题较典型的几种解法.  相似文献   

4.
笔者参加了今年湖北省普通高考阅卷,负责高考理综卷Ⅰ物理试题第23题的评阅,其间切身感受到了高考考生所呈现出的千姿百态,由此对高考应试多了些认识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Ⅱ的第24题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的求解,通过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推论公式、速度公式,  相似文献   

6.
2012年上海高考物理试题中第23题填空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s-t图象的理解,但考查的方式与以往相比较有明显的不同,凸显了高考越来越注重对能力考查的特点.一、试题及其解析质点做直线运动,其s-t关系如图所示.质点在0~20s内的平均速度大小为m/s;质点在  相似文献   

7.
读本刊2012年第2期刊登的"对2011年高考物理海南卷第15题的几种解法和结果讨论"一文(以下简称"原文")颇有收获.笔者与原文作者有同感,认为该题考查的物理知识不难,只考查了平抛运动的规律而已.但对"难在用数学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的说法有不同观点.首先,原文解法1在求解小球平抛的水平距离时用到"直角三角形中,如果直角边是斜边长的一半,那么这条直角边所对的角是30°"的几何知识是初中学生都熟知的,  相似文献   

8.
2017年全国高考理综卷有一道关于共点力作用下物体平衡的试题,学生感觉较难。对该题,文章归纳了五种解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题目(2013年全国高考理综新课标卷Ⅰ第25题)如图1,两条平行导轨所在平面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θ,间距为L。导轨上端接有一平行板电容器,电容为C。导轨处于匀强磁场中,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方向垂直于导轨平面。在导轨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金属棒,棒可沿导轨下滑,且在下滑过程中保持与导轨垂直并良好接触。已知金属棒与导轨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忽略所有电阻。  相似文献   

10.
连续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都是考查运动学规律内容,可见已成为了热点。2008年物理试题第23题虽是一道常规题,但得分却比较低!从福建省阅卷统计结果来看,本题满分14分,平均得分5.67分。在很少出现空白卷的情况下,零分率却达到21.8%。究其主要原因是考生写错公式或者不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只是写了几个没有付诸实际意义的运动学公式,  相似文献   

11.
连续几年全国高考理综物理试题第23题都是考查运动学规律内容,可见已成为了热点。2008年物理试题第23题虽是一道常规题,但得分却比较低!从福建省阅卷统计结果来看,本题满分14分,平均得分5.67分。在很少出现空白卷的情况下,零分率却达到21.8%。究其主要原因是考生写错公式或者不会根据具体问题列出各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只是写了几个没有付诸实际意义的运动学公式,  相似文献   

12.
本章内容包括位移、路程、时间、时刻、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以及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在学习中要注意准确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特别应该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矢量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如何在考试中节省做题时间,对于学生而言意义重大.有些物理题目看似复杂,实则有简便的做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物理考试大纲》(以下简称《新大纲》)对能力考查有明确的要求,其中“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是五能力要求之一.”一t图像的运用正是考查同学们运用数学图像对物体运动的描述能力.新课标也明确提出“经历匀速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要求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由此看来,新课标与《新大纲》都强调了利用图像分析研究物体运动,下面就利用”一f图像巧解几道高考题.  相似文献   

15.
2008年高考全国物理第23题是一道非数值型的纯运动学试题,题意简单明了,初看此题,考生便会激起拿下它的强烈的求解欲望。但据当年考后调查,历经了"练兵千日,用在一时"磨练的莘莘学子却大多在此题面前败下阵来。我最近探讨了该题的解法,发现犹如进入科学迷宫,其解题思路的切入点,各种思路的解及其解的变化绵延不绝,奥妙无穷,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6.
匀变速曲线运动的三个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有以下三个规律:(1)物体在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都相等;(2)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中点时刻的瞬时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3)物体在连续相等时间内的位移之差都相等。这三个规律在匀变速曲线运动中是否适用?本以平抛运动为例来证明这三个规律也适用于匀变速曲线运动。  相似文献   

17.
题目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1,BC间的距离为l2.一物体自O点由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全国理综卷.Ⅱ第24题的感应电动势的平均值和负载电阻上消耗的平均功率的求解,可以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推论公式、速度公式,平均感应电动势的两种求法:  相似文献   

19.
潘路 《中学物理》2012,(3):78-79
在讲授有关平抛运动实验的习题时,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通过必修一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研究得υ/t2=υ百,即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一段位移中间时刻的速度等于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我们学过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是加速度恒定的运动.那么这个规律是否适用于平抛运动呢7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