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简述了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彩调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从当前民族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上的不足入手,总结了导致彩调衰落的关键因素,分析了彩调旅游开发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桂林彩调实施旅游开发的具体措施。希望通过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彩调得到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在民间的文化,对其保护的最佳方式是实施动态的保护,即进行产业化开发,使其潜在的价值形成文化产品进入市场,以实现向经济产业的转变。以国家级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贵州石桥古法造纸为例,分析石桥皮纸的特征及产业化发展的可行性,提出了产业化发展的途径,希望对当前探索民族地区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途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的开发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从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这一思路。首先分析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必要性,然后着重研究了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在产业化前期、中期、后期的管理思路,以使湘西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社会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共赢。  相似文献   

4.
传统手工艺类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秦皇岛传统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与开发的实践,并为实现保护与开发的良性互动提出多种旅游开发模式,包括手工艺活态展示、主题文化游、产业化发展、系列推广、电子商务运营、影视媒体技术应用等。  相似文献   

5.
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在当下显得非常紧迫而可行,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发展文化旅游;二、组建现代企业;三、组建文艺演出团体或电视栏目;四、组建创意开发公司。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有着重要意义,它可以更好地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
辽宁地区已采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主要有: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与设施;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及活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经济援助;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整理与出版。需要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应是:深入开展文化遗产教育;加强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理论研究。辽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利用与开发方面已然取得一定成效,需要进一步提升的是:分区规划和整合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推进个别非物质文化遗产向产业化转型;打造"非物质文化旅游节"。  相似文献   

7.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部分,戏曲类艺术逐渐被引入到高校的教育体系当中,很多高校专门设置了非遗专业,它的目的不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相关知识,更是为了将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传承下去。由于缺乏实践经验,高校在组织戏曲类艺术的教学活动时,必然会遇到不少问题,这就需要各大高校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应对工作。本文以二人台表演作为案例,在对戏曲类艺术在高校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希望可以促进戏曲类艺术更好的在高校中发展下去。  相似文献   

8.
通过产业化经营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文章从传承和保护的维度讨论了云南丽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必要性:丽江文化产业利用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异常丰富的特点,对其进行合理开发,将遗产资源通过商品生产经营的方式转化为文化产品,在获得经济效益,促进产业发展的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赢得了资金支持,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当下,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效保护、"活态"传承,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求,实现文化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9.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梳理滁州市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基本状况,分析遗产项目保护和旅游开发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滁州市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项目旅游开发的具体模式,包括:旅游商品开发模式、结合景区开发的手工非遗项目展示、主题旅游街区开发模式、主题节庆活动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10.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1.
青岛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青岛市成功申报了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等10类27项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传承渠道不畅,与教育脱节,缺乏对民族文化资源价值评估等原因,青岛市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面临严峻的形势,为此应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法制化进程、加强理论研究与宣传教育、构建有效的保护与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形式、发展特色民俗旅游促进优秀民俗文化传承、加强国际国内交流合作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指把某些口传心授、零散学习的民间技艺形式,转变成一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的经济形式,整合资源、规格统一、达到相当规模,并产生利润的过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是其自身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产业化保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通过合理制定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发展规划,在法律框架内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进行定位;积极引进并培养高科技人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赋予其新的生命活力;通过各种方式大力扶持一批民间文化企业,使之真正成为文化市场的主体,成为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有效平台;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的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3.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旅游资源,如何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文化保护的关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业发展可以开展良性互动.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应该通过政府主导与全民参与结合、传承与创新结合、人才培养与理论研究结合的措施来加强保护.此外,还应该将遗产保护与旅游产业化结合,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互动,提高福州州旅游业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民间艺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表演艺术类、传统手工技艺类两大类,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也是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作为一个地方区别于其他地方独特的文化基因,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地域性、民众性、传承性、依附性、活态性、脆弱性等特征.以泥玩、年画、武术、汴绣、戏曲、陶瓷等为代表的河南民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源远漉长、种类丰富,文化底蕴深厚,是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罕见的远古活历史价值、极高的审美观赏价值、独具中原文化特色的文化旅游价值和适合大众旅游需求的体验价值.  相似文献   

15.
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群体性、综合性、依赖特殊文化时空和“标志性文化”等典型特征。对于特别强调活态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说,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开发利用是保护的目的和手段。在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中必须坚持“政、企、民”三位一体的开发主体,对该类遗产实施“人、物、生态”立体开发。在此基础上,应创建“政、企、民”三方合资合作、“学术、商业、生活”三位一体的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开发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徐州梆子作为徐州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社会群众对其保护和传承工作责无旁贷,新媒体的运用更是迫在眉睫,运用网络优势,人力资源、传播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全媒体等方式,提高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参与保护工作的自觉性。并通过调查研究,对这一文化遗产进行固态的留存,为下一步的传承工作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地方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应开设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音乐、民间戏曲等课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地方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共同挖掘、保护、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繁荣当地民间文艺,服务地方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8.
独特的文化生态环境孕育了沧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在遗产保护中存在传承危机、文化缺失、资源开发瓶颈等诸多问题.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提出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化保护,以产业化、民间化、博物馆化方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化保护,积极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推进遗产保护工作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浙江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因此抢救和保护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结合浙江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三种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新模式,即实现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运作、设立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基地和创建海洋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并对这些新模式的具体应用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析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提出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要通过法律保护、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来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