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敦煌吐鲁番法制书中,“待实、待至”义为“等到(发现实情)以后”,“对众”义为“当众”,“上言”义为“奏”,“稽程”义为“延误程限”,“推迁”义为“死亡”,“论说”义为“争论”,“容奇”义为“收留”,“高下”义为“好歹”,“青好”义为“愿意”,“交”义为“总共”,“陪填”义为“堵塞”,“守当”义为“看守”,“影授”义为“靠山”,“得实”义为“真实”。  相似文献   

2.
《太平经》语词再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太平经》中某些词语,前人无释,今解释如下:晏早,也作晏蚤,基本义为“早晚”。悃悒,义为愤懑忧郁。厌御,义为抑制、防止。厌畏,义为压制、威慑。根柄,义为根本。比连,犹接连、连续。周流、周Liu、舟流,义为普遍流行。闿示,即开示,开导启示的意思。解示,犹开示。  相似文献   

3.
考定甲骨文“匕”为“臂”之初文,并对“比”、“皆”、“并”诸字作了补充说解,特别是对长期存在的甲骨文“比”、“从”混淆不分的问题作了分析,即“从”从二人,义为“随从”,“比”从二匕(臂)·义为“偕”,即“偕同”,或用作副词,则训“俱”。甲骨文“”从“匕”声,义为“鸟母”·后又称“雌”。甲骨文“ ”、“ ”、“ ”也从“匕”声,与“ ”字音同义近·后来都为“ ”字所兼,三字遂废。  相似文献   

4.
另类学英语     
记单词我同学擅长用联想法加谐音法记单词,如:Hermit——“何处觅他”,义为“隐士”。Asthma——“阿诗玛”(香烟品牌),可联想到吸烟有害健康,义为“气管炎”。Bauble——“抱吧”,义为“不值钱的珠宝”(才让你随便抱)。Scrooge——“死固执”,义为“吝啬的”。Howl——“号”或“嚎”,义为“咆哮,大声哭或笑”。Bale——“背”(东北话“点儿背”),义为“灾祸,不幸”。Belle——“贝勒”,可联想到格格、公主之类的,义为“美女”。Dolt——“逗他”,义为“蠢人”。如此种种,令我对他的“景仰”之情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  相似文献   

5.
明清山东方言中有一个表时间的副词“再来”,义为“以后”。本文对这个方言词的来源进行考察,认为它有一个词汇化和语法化的过程,并对它没有进入通语的主要原因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说"拉风"     
"拉风"是近年来的一个高频词.它可以作动词,义为"行为做事招摇";也可以作形容词,义为"独特而张扬的".该词虽高频使用,却未被《现代汉语词典》作为新兴流行词语加以收录,当补.  相似文献   

7.
“管取”的“取”不是词缀,它来源于致使义的“取”;“当情”仅在《西游记》中出现,而且只出现一次,它由“当即”误写而来;“好的”一词的意义为“一定”,仅见于《西游记》;“十分”在《西游记》中可以作语气副词,义为“实在”,由表程度的“十分”进一步主观化而来。  相似文献   

8.
胡茜 《学语文》2007,(2):42-42
《新华字典》中“抢”的基本义为:“夺,硬拿”。“劫”的基本义为“强取,掠夺”。“掠”的基本义为“夺取”。“夺”的基本义为“抢,强取”。可见这四个词的基本义极为相近,且《同义词词林》也将“抢、劫、掠、夺”收为一组同义词。本文主要根据《汉语大词典》等提供的资料讨论两个问题,一是这四个词是如何构成一组同义词的,二是对这些词稍作辨析。  相似文献   

9.
楚简《老子》丙本的“Xian”为“Xian”之繁文,义为锋锐;“Xi”之本字为“袭”,义为遮盖、掩藏。“Xian袭”犹言兵锐袭藏。《老子》以“兵者”为“不祥之器”,即使“不得已而用之”,也得要以“Xian 袭为上”。也就是说要以掩藏兵锋为上,不能好胜,要尽量地、尽可能地将战争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10.
《公羊传》中的“诺已”不是一个词,“诺”“已”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许”。《祭妹文》中的“诺”“已”也当单独成词,分别义为“许可”和“不必”。  相似文献   

11.
“颖特”一词,义为“杰出、超群”,《汉语大词典》失收。“径造”一词可提前《汉语大词典》书证至元朝。《汉语大词典》亦未收录“干忤”“竭乏”两词,“干忤”义为“冒犯、抵触”,该词在东汉及以后的文献中较常见;“竭乏”义为“穷尽”,“竭”“乏”两个语素虽常见,但二者同义连文成词却不多见。  相似文献   

12.
《新读写》2010,(5):17-17
映,义为“照射”;印,义为“印证”。 映、印二字均可与“相”组词,但“相映”与“相印”词义不同。相映,相互辉映,二者是有距离的。相印,相互印证,二者是相互契合的。  相似文献   

13.
本以大量书证证明“博饮”、“饮博”曾是常用词,义为“赌博饮宴”,较早见于《汉书》。自此以后,习见于载籍;然而,辞书失收二词。  相似文献   

14.
词诂五则     
本文探讨了古代汉语中五个词语的意义。认为“好会”是指“友好的会见”,据此纠正了有些著者的断句错误;“少益耆食”中的“益”是“渐”的意思;“常以身翼蔽沛公”中“翼”不是名词作状语,而是动词用法,袁“遮蔽、掩护”义,“翼”“蔽”同义连用:“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中“戮没”是同义复合词,袁“杀戮”义;“神来下教我”中的“下教”义为“教于在已之下者”。  相似文献   

15.
古汉语虚词的规律性很强,其义项虽多,但都有规律可寻。前人之研究,其述备矣。探其规律,主要为:一、实词虚化,使意义也发生了变化。如“甚”,作形容词,义为“厉害”,虚化为副词,义为“非常”。二、因对象、环境之不同,而产生义项的变化,如“于”,此介词因引进对象的不同,可作“在、比、对”等解。此外,虚词的意义与语音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一是:语音的变化,使词性、词义也发生了变化,如“为”,读去声时,作介词,读平声时,作动词、语气词。其二是:语音虽不变,但词义与语音有同源、通假等关系,从而使此虚词的多义性与语音形成了对应关系。本文仅涉及第二种语音关系。现举例如  相似文献   

16.
王泉 《语文知识》2009,(3):92-93
《山海经》中常用一“服”字,义为“佩戴”而非“食用”。《汉语大词典》和《辞源》两书对此“服”字的释义及例证皆有不当之处。考察文献用例,“服”的对象只能是“药物”。  相似文献   

17.
钟瑛 《语文知识》2003,(3):36-37
《中国教育报》2002年3月12日第1版有篇《棒杀浮躁,惟诚信是》的时评。题中“惟诚信是”该作何解,实难揣摩。费解之处在一“是”字。“是”的意义和用法一般有三种:①代词,义为“这”“此”等;②形容词,义为“对的”“正  相似文献   

18.
先秦时代“可得而V”式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得而V”是先秦散作品中较为常见的句式,对涉及这类句式的句,今人一般把其中的“可得而”视为助动词性结构,把“可”和“得”一同解释为“能够”、“可以”。本对此不以为然,在通过广泛考察先秦散中“可得而V”式的句子的基础上,认为“可得而”不为助动词性结构,其中只有“可”是助动词,可释为“可以”、“能够”,而“得”则为一般动词,其基本义为“得到”,“而”在大多数情况下用作表承接关系的连词。  相似文献   

19.
“标识”虽小是常用词,一股人可也不陌生。但这个词究竟怎么读,恐怕不是所有电台、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都能准确回答的。“识”是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用得较多的是“shi”。可以作为动词、义为知道、认识,如“知书识礼”、“识文断字”、“有眼不识泰山”、“儿童相见不相识”;也可以作为名词,义为知识、见识,如“有识之士”、“远见卓识”。这种用法,出于熟悉,由于普遍,也许成了一种“定势”,很多不假思索地把“标”识读成了标“shi”“识”还有另外一个读音:zhi(志)”。这一读音说来还和“识”的本义有关:识  相似文献   

20.
朱凯 《云南教育》2001,(21):35-36
《揠苗助长》是小学语文第五册中的一则寓言,讲一位农民为使自己的禾苗快速成长,他将一根根禾苗拔高,从而导致了禾苗全部枯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事物都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借助外力,强求速成,定会把事情弄糟。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步骤。1.初读课文,明白题意。讲读寓言之前,首先要弄清题意。教师可指导学生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题的意思。通过查字典及联系内文,使学生独立弄懂“揠”义为“拔”,“揠苗”义为“拔苗”,“揠苗助长”就是“拔高禾苗,帮助它生长”的意思。此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揠苗”是“助长”的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