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财政赤字率由1997年的0.07%快速上升到2002年的3%,达到国际惯例的警戒线。积极财政政策简明仿真模型是研究积极财政政策的有力工具,如实地仿真了我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五年来经济发展的轨迹。根据全国人大通过的2003年我国的财政金融政策,模型仿真预测2003年我国经济将增长8.4%。2004—2005年,为保证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不低于7%,我国是否仍需继续积极财政政策,或者使其淡出,或者使其加强,首先取决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情景:如世界经济年增长3%左右,积极财政政策不能淡出,仍需继续;如世界经济年增长2%左右,积极财政政策必须加强。分析近四分之一世纪世界经济的走向,可以以70%的概率断定,2004—2005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仍需继续。  相似文献   

2.
税收政策是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去几年,税收政策配合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现在政府实施平衡财政政策的条件下,应总结税收政策的成功经验,消除税收认识上的误区。深化税制改革,以利于国民经济步入良性循环轨道。  相似文献   

3.
和谐财政政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和谐财政政策的抉择应该实现“两只手”的和谐,实现价值观的和谐,实现短期和谐与长期和谐的统一.实现局部和谐与整体和谐的统一,实现内部和谐与外部功效和谐的有机统一。对财政政策的和谐性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是最大程度发挥和谐财政政策功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基于新凯恩斯型动态模型的状态空间模型对潜在产出和产出缺口进行估计,并利用估计结果计算出政府财政预算中的结构性成分和周期性成分:通过财政预算的结构性成分来构建我国的结构基本预算缺口指标,并借此对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进行定量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目前的财政政策不具有可持续性,这进一步说明了政府采取的由扩张的财政政策向中性财政政策的过渡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5.
陈庆吉  李菲菲 《现代情报》2006,26(12):219-220
在阐释宏观财政政策及效果概念的基础上,提出财政政策效果的绝对指标和相对指标;然后,利用货币需求方程和IS—LM模型,推出绝对效果和相对效果的测度公式;最后,从理论分析与实际操作两个方面分析了财政政策效果测度公式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6.
从1998年以来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成功的拉动了国内需求的增长,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财政的职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此背景下,积极财政政策对我国财政支出结构产生了哪些主要影响,如何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下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将成为本文分析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决定以稳健的财政政策替代之前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本文简要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以稳健的财政政策替代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性等。  相似文献   

8.
财政政策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政策工具。我国连续几年采取积极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经济扩大内需,取得了成效。自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有效增加了国内需求,促进了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其巨大成绩是举世公认的。这是我国主动、自觉根据国内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充分发挥财政宏观调控职能的一次成功尝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最大弊端在于妨碍市场化改革进程,淡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因为政府宏观调控具有扩大经济职能和活动范围的冲动和需求.另  相似文献   

9.
在积极的财政政策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效的情况下 ,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否淡出 ?如果积极的财政政策在近期不能淡出 ,其政策取向又如何定位 ?本文就如何让财政政策更积极 ,如何进一步强化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 ,谈谈我们的看法。一、积极财政政策不等于集中财政和直接投资支出(一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的争论目前 ,学术界对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争论的主要观点有 :第一 ,主张应该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第二 ,主张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该逐步淡出。我们以为 ,积极财政政策是否淡出之争 ,关键的问题是对市场自主性增长因素较弱与积极的财政政策之间谁…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债务累积风险、效率损失风险入手,分析了积极财政政策导致的财政风险及如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系统地论述了实施稳健财政政策需要注意的问题和稳健的财政政策的具体内容规划,论述了如何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及财政政策舍“中”取“稳”的关系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1.
2006年中国经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工业、消费、投资、外贸、农业、物价、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等角度对2006年中国经济形势进行了全面的展望,并利用计量模型对2006年经济总量和物价走势进行了预测。认为,2006年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高增长、低通胀的良好态势,经济增长的质量将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2.
促进创新型经济的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内容。本文在分析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新兴产业发展需要政策介入的理论框架,并通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宏观分析证明了现有政策是有效的,但同时发现有效性是非常有限的。在进一步的研究中,选择了生物医药产业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上市公司作为考察对象,就其发展中财税政策的作用做了微观分析,发现政策效果因产业的异质性而呈现出异质性,从而找到了导致现有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据此提出,产业政策的介入要关注产业的异质性,进一步的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技术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区域政策四方面提出了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优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财政政策效应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贾明德 《软科学》2008,22(5):76-80
通过构建财政政策效应模型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财政政策的总效果即对GDP的增长率贡献约为12.23%。其中,主动政策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较大;而主动效果中,政府购买支出效果远大于税收的效果,说明了政府财政支出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在自动效果中,税收的效果大于政府购买支出的效果,说明我国的税收对经济的稳定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相似文献   

14.
财税政策与抗灾救灾:国际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财税政策对抗灾救灾的扶持作用,采用比较分析法和图表法对财税政策支持抗灾救灾进行定性研究,对现行财税政策扶持和激励我国抗灾救灾取得的积极作用进行具体分析.借鉴发达国家抗灾救灾的财税政策经验,为我所用.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财税政策与抗灾救灾具有紧密的相关性.另一方面,运用财税政策宏观调控杠杆工具来扶持我国的抗灾救灾工作,进而构建具有中国国情的抗灾救灾财税政策激励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运用VAR模型实证检验了中国货币政策对不同产权结构企业的最终影响。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与"三资"企业、其他非国有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效应,从而影响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体制转型时期,不同产权结构企业面临不同的市场经营环境,形成不同的市场经营约束,由此形成不同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差异效应形成的重要原因;同时,企业自身规模的大小和商业银行的信贷偏好也会促使差异效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张明喜 《科研管理》2013,34(12):94-99
本文从韩国和台湾赶超阶段的科技投资体系构建过程出发,剖析了科技投资体系演化特征,总结了赶超阶段科技投资政策的实践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我国科技投资体系的政策建议。在科技财税政策取向上,应完善科技预算,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创新使用方式,优化投入的空间配置。在科技金融政策取向上,应加快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科技金融体系,营造良好的科技金融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上分析政府财税政策对企业RD活动的影响机制,并在实证上对政府同时运用财政补贴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企业加大RD支出的绩效进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财政补贴政策对企业RD投入有明显的挤出效应,政府的税收优惠政策对技术创新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从不同的角度(企业性质、企业规模、企业所处地区)看,两者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所造成的发展不平衡,体现了政府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时,在财税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仍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目前天然气财税政策趋势分析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尚未形成独立的、完善的、既适合中国国情又与国际接轨的石油天然气财税体系。我国目前的石油天然气财税政策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局限性。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针对我国天然气财政税收政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我国天然气财政税收政策的完善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马卫锋  赵冰洁 《资源科学》2014,36(7):1408-1417
本文基于线性和非线性的双重假设,采用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析等方法,引入产出、物价、货币供给和利率变动等宏观经济变量,定量分析了国际石油价格波动与中国经济之间的关系,获得了有趣的实证结果: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与中国经济间存在从国际油价波动到中国经济的单向的正向关系;非线性假设下的研究显示国际油价波动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即存在国际油价下跌到中国经济增长减缓的单向正向关系,国际油价上升与中国经济间的关系却不明显。本文的实证结果揭示出,就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而言,国际油价的涨跌或仅是表象,其实质是国际经济特别是欧美经济的变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运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协整检验、G ranger因果检验和方差分解,对我国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协整性作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的短期调控效果较显著,且财政政策的调控能力更强;货币供应量具有明显的内生性,并在很大程度上被动适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但存在中期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