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梁遇春的散文《途中》为例,分析梁文中蕴含的六朝文学质素。主要从对内心的关注、文章的醉态以及文辞的玲珑繁华等方面入手进行分析,来发见梁遇春对于六朝文学精神的继续书写,以及中国传统人格和文学对于这位新文学作家的深层塑造。  相似文献   

2.
徐军荣 《山东教育》2012,(17):59-60
1932年,年仅27岁的梁遇春因暴病而亡,走完了从摇篮到坟墓的路途。这个生前爱抽烟斗的清瘦的年轻人平常喜欢在忽明忽灭的烟火中,睁了青白的眼看这世界,无时无刻地不在冥思苦索着这个悲惨世界里的欢喜意义。只是这一回却堕入了永久的黑暗,怀抱光明的心地与人世做了"事如春梦了无痕"的告别。"此人只好彩笔成梦,为君应是昙花招魂。"两周后,他的挚友废名为他写下这样的挽联,作为一份美好的礼物献在了他的灵前。废名爱惜梁遇春之才,相信新的散文在他的笔下会有一树好  相似文献   

3.
家在途中     
家是什么?家是爷娘唤儿回家吃饭时的一声声呼喊:家是离家后想念亲人的一封封信笺;家是在受伤后唯一能靠得住的避风港湾,家又是在深夜回家时永远为您点燃的一盏灯……家是一种思念,家也意味着一种责任,家又是牵动人心中最脆弱最敏感神经的一根细线。家的含义实在太多,而当这概念中的家被作的笔触一丁点、一丁点的分解成一个个可感可触,可看可闻的碎片时,  相似文献   

4.
"四川十大青年诗人"之一的白鹤林,其诗学具有鲜明的日常性和自然的本性,传达了丰富、复杂的"现代性",本文从"马赛克图谱、碎片人、悖论、失忆、谎诞、失踪、格式化"七个方面,整体而简略地论述了白鹤林诗歌"现代性的七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梁兰琪 《红领巾》2008,(4):18-18
“我的读书故事”征文活动得到了大家热烈的支持,全国各地的稿件如雪片一般飞来,本期我们将刊登"我的读书故事之书香世界(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寻宝途中     
张帆  奕琦 《课外生活》2011,(4):44-45,29
峥嵘与小伙伴们前往野外寻宝,智力题A:你能根据这张《寻宝图》标明的大致位置找到5颗宝石吗?  相似文献   

7.
1981年的暑假,我在曹靖华的家乡卢氏县偏僻山村的一位老私塾后代的家中,发现了《暑假讫赴汴人校途中记》这篇作品,原文用毛笔楷书抄录(附片段复印件于本文篇末),作者署名为曹联亚,文后附有严恍石先生的评语。评者行状不详,从评语的内容看,他应该是文章的传抄者,也可能对文章有所修改。当时,  相似文献   

8.
9.
钱钟书先生以学者冷静从容的心态,敏锐地审视观照对象,将学问、才情、感悟、哲理融为一体,对人生这本大书写下种种富有远见卓识的批注。《写在人生边上》是破体名作,钱先生将学术、创作相互打通,使之有界而又无界,由《写在人生边上》已露端倪。  相似文献   

10.
梁遇春散文出现的意义在于:在新的美学观念支配下,突破传统美文以“善”为表现中心框架,引进社会“恶”的题材,弹奏低沉忧伤曲调,并以此抒发他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哲学思考和深邃多蕴的内心世界。在他观照现实的忧郁而深刻目光中,处处显示出一种与社会不相容的叛逆性格,一种脱离社群的孤傲感以及与传统文化的距离感。他的散文受法国象征主义如波德莱尔、魏尔仑、马拉美的影响,经常采用“新奇怪丽”的意象、联想、比喻,以表现“冥思”的内心世界,以致使艺术对象陌生化,语言也给人以晦涩“陌生”的感觉。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当我读完南师大附小贲友林老师的《跋》一书时,对这句话有了更深切的体会。掩卷沉思,感觉真是酣畅淋漓。全书共分为四大部分——慎思、明辨、笃行、课堂。在字里行间,能感悟出作者一直以来对教育的孜孜以求,他在前行的路上,留下了一道道或深或浅的足迹。今天,让我们循着这足迹,去聆听贲老师成功背后的故事……  相似文献   

12.
梁遇春翻译过大量英国小品文,他的创作世界和翻译世界之间存在着显在的“对话”关系。他个人话语的思想内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文体结构等主要来自他所翻译的英国小品文。但梁遇春能将借鉴别人的东西揉进新的意境,产生独立的艺术效果,从而具有了艺术的独创性。在此,翻译可以并且参与了本土文学系统的建造。对梁遇春及类似梁遏春这样译作并举的知识分子群的综合考察,可以了解和揭示外来影响本土化的复杂过程,有助于促进异质文化间的阐释与交流。  相似文献   

13.
魏青 《阅读与鉴赏》2004,(12):38-39
梁遇春(1906-1932),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短命的天才,仅活了二十六岁。他生于福建闽侯,1924年进入北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28年秋毕业后曾到上海暨南大学任教,翌年返回北京大学图书馆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读了汤素兰的《珍珠》。书中,作者以清丽明澈的文字描述了阳子从幼儿园一直到初一的成长故事,细腻地抒发了阳子内心的感情。  相似文献   

15.
邓睿 《上海教育》2013,(9):66-67
"成人写给成人的童话""一本给成人看的儿童书籍""在他富有诗意的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一整套的哲学思想""阅读率仅次于《圣经》的童话"……相信在看到这样的推荐语后,每个人都有冲动翻开《小王子》这本书看看他的魅力究竟在哪里。  相似文献   

16.
杨绛先生的长篇散文《我们仨》以一贯朴素自然、清丽风趣的语言风格,向我们描绘了一个学者家庭相知相守近六十年的生活图景,优雅练达的散文笔调娓娓诉说着人世间最平常也最悠长的悲欢离合、甘苦滋味,展示了一个蕙质兰心的知识分子对于人生哲学的独特感悟与释读。  相似文献   

17.
《兰亭集序》雅而不涩,浅而不俗。学生阅读时,文字障碍完全可借助课本注释疏通,语言声韵之美也可在朗读中逐渐领略。但文中蕴含的深厚的哲理思考、人生感悟,对高一学生来说,理解上可能会出现困难。本文就此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8.
总以为自己的泪除了淡淡的氯化钠的咸味与自己的喜怒哀乐之外便再也尝不到其他的味道了,但是我错了。  相似文献   

19.
《在路上》(On the Road)是凯鲁亚克(Jack Kerouac)最重要的作品,它堪称是“垮掉的一代”的经典之作。小说出现了多次对爵士乐的描写。本文将从爵士乐的角度出发,结合爵士乐这一黑人音乐反映的音乐文化现象和它的特点来讨论战后“垮掉的一代”的精神状态以及小说《在路上》中人物的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20.
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