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吴伟业的《圆圆曲》与白居易的《长恨歌》在题材和叙事手法上有相似之处,但《圆圆曲》对《长恨歌》不只是继承也有所发展。从主题上讲,《长恨歌》是以国事写情事,而《圆圆曲)是以情事写国事;从结构情节上讲,《长恨歌》采用传统的与时间同步的顺叙结构组织情节,而《圆圆曲)借鉴了戏剧、小说的结构手法,在叙事结构方面有所创新;从语言风格讲,《长恨歌》明丽流畅,《圆圆曲)富葡精工,有着不同的风格面貌。对于歌行体的发展,两也有着各自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春秋笔法"是《春秋》记录历史所运用的书写方式,它以客观实录为核心原则,在史实叙写中寓以褒贬。吴伟业的《圆圆曲》承袭春秋笔法的叙事模式,既强调"秉笔直书"的实录原则,又在客观叙述中通过"一字见义",含蓄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态度。春秋笔法的运用,使《圆圆曲》彰显出独特的历史功用。  相似文献   

3.
从《圆圆曲》与《长恨歌》看梅村体与长庆体之区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圆圆曲》和《长恨歌》分别是梅村体和长庆体的代表作品。在创作上,《圆圆曲》受到《长恨歌》的很大影响,但是两诗在作者感情的抒发、表现手法、用典、叙述方式与叙述视角等方面有很明显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贾吟春 《现代语文》2009,(10):60-60
吴梅村的《圆圆曲》历来为人传诵,但也多被认为是讥讽吴三桂为陈圆圆不顾民族气节与利益,背叛明王朝而导致国破家亡、“全家白骨成灰土”的无耻行径的。诗中亦确有多处显示诗人这种倾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更有一句诗揭示吴三桂的欲盖弥彰:“红颜流落非吾恋”,显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5.
吴梅村的《圆圆曲》历来为人传诵,但也多被认为是讥讽吴三桂为陈圆圆不顾民族气节与利益,背叛明王朝而导致国破家亡、“全家白骨成灰土”的无耻行径的。诗中亦确有多处显示诗人这种倾向:“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更有一句诗揭示吴三桂的欲盖弥彰:“红颜流落非吾恋”,显然这是作者有意为之的。  相似文献   

6.
认知科学在诸多领域得到广泛运用,为分析文学文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理论框架。清代诗人吴伟业创作的《圆圆曲》涉及明清交替之时的重大历史事件和爱情等主题,因诗人高超的艺术手法,成为世人关注的经典名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看,《圆圆曲》巧妙运用隐喻、转喻、原型范畴理论为诗歌艺术特色的突出和主旨的提升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明清鼎革,吴梅村历经甲申(1644)之恸,崇祯自缢,李自成陷京,清军入关,亡国的惊惧、屈辱与痛楚,乃于八年后写下《圆圆曲》,以犹具“时事”性的陈圆圆为主角所绘制的时代容颜,引发后续许多有关陈圆圆的创作与讨论.本文分为“如何记忆一个令人同情的亡国君王”、“倖存者的余悸:世变沧桑中的儿女故事”、“《圆圆曲》的身世记忆:首发其端而成千古绝唱”三部分,尝试从草野齐民、为女性作传、诗性叙事、身世记忆、“歌禾赋麦”与“题柳看花”等阅读视角,探讨吴梅村在创作上合抒情、叙事与表演而为一,以游走在“时事”和“故事”之间的诗歌叙述,带着同情的了解与哀怜,采取戏剧性的手法与抒情声音,藉由重新审视历史上的兴亡故事,牵动着同处沧桑巨变的劫后幸存者,乃能在个人名节、国家兴亡与文化存毁之外,关注到更为广大而无辜的“天下苍生”,以一代兴亡入诗史的“梅村体”,为时代留下最真切的见证,自非比兴寄托的抒情传统所能拘限.  相似文献   

8.
反讽:《尘埃落定》的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尘埃落定》在语言、情节、人物、文体上都体现了反讽的巨大潜能和价值,是一部难得的反讽佳作。其突出之处在于用非常人(傻子)的眼光审视历史、描述历史,史诗所具有的官方化、理性化、情节化的叙事策略被个人化、情感化、意象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9.
《荷叶圆圆》是篇轻快活泼的散诗,描写了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喜欢荷叶的情景,体现了夏天是充满童趣的,也是快乐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何朝辉 《文教资料》2010,(11):29-31
当代英国作家威廉·戈尔丁《蝇王》中的叙事基调是反讽的,它的叙事中充满了“创造性的讽刺意识”。在小说中作者将词语反讽、情景反讽(戏剧反讽)和结构反讽等叙事手法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了一种巨大的反讽张力.旨在揭示这样的主题:人性的黑暗具有普遍性,人类的暴力与杀戮源于人类自身中的人性之“恶”。  相似文献   

11.
从文本出发,解读《了不起的盖茨比》在叙事艺术上的三个亮点:尼克角色的出色设计,具有结构故事的双重功用;反讽手法的巧妙运用,多层面传达出作品的深刻意蕴;叙事视角的富于变化,扩大了作品的时空广度和信息容量。  相似文献   

12.
叙述视角是一部作品或一个文本看世界的特殊眼光和角度.<史记>中人物传记主要采用了全知视角.<鸿门宴>作为史记中的经典篇目,叙述者从人物对话、心理神态描写等方面入手,展示全知视角的无所不知,无所不在,充分表现了人物传记中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3.
《孽海花》采用零视角为主的多重视角模式展示了一幅真实而全面的晚清社会画卷,体现了作者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文化的深刻思想。同时《孽海花》不同于传统小说的叙事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小说精髓又有重大创新,是同时代小说中的经典。  相似文献   

14.
一、猜字激趣,搭起成功的桥梁 1.还记得你们在<荷叶圆圆>这一课的生字吗? 2.请同学们看清卡片上的字,用口型、动作或表情向老师做出提示,但不出声.老师根据学生的提示把生字说出来. 二、初读感知,点燃思维的火花 师:做完了猜字游戏,生字宝宝想带我们去欣赏美丽的风景.出示课文动画.  相似文献   

15.
反讽及其限制——论《围城》的叙事伦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事伦理主要追问叙述行为的正当性与叙述话语的合法性。《围城》的立场是反讽。从叙述话语看,反讽不仅体现在遣词造句,而且还体现在谋篇布局、性格塑造上。从叙述行为看,反讽一方面与讽刺、怀疑、伪装、预言相区分,另一方面对其自身也有限制。这种区分与限制既是《围城》叙事的正当性之所在,也是形成《围城》话语悲剧性反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一、创设情境 ,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一遍 ,然后教师放映配有古典音乐的相关荷叶、荷叶池的图景供学生欣赏。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设置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看得认真 ,听得专注 ,很快便进入了课文情境。二、感知课文内容 ,引导主动参与1 出示与课文相关内容的图片文字课件 ,教师范读课文一遍。2 学生们听后评议。学生甲 :“老师 ,您读得很有感情 ,真好 ,我想像您一样读。”学生乙 :“老师 ,你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对‘是’字读得没卷舌 ,请重新跟我读一遍。”学生丙 :“老师 ,我想加上动作读这一句…  相似文献   

17.
第一、“参差的对照”是《金锁记》叙事艺术的最大特色。第二、《金锁记》所用喻体形象妥帖,似乎信手拈来而又不同凡响;多用象征手法,其意象鲜活明丽,并且前后呼应;夸张时或融进比喻中,随事象转换而传情达意。第三、《金锁记》叙事深情舒缓,描写色彩斑斓,抒情不动声色。议论蕴含哲理。  相似文献   

18.
从叙事视角、结构、手法、语言四方面对《巨人传》叙事特点作了探究,分析了其一、三人称相互转化的叙事方法,松散而不失统一且兼直线叙事的结构特点,浪漫和现实相统一的叙事手法和充满口语化、罗列化、荒诞性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19.
《西游记》和《奥德修纪》都采用纪行的写法叙述了主人公同妖魔斗争的故事.在叙事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同时也各具特点.从叙事视角、结构、手法、语言等方面对两部作品进行比较,探究二者在叙事形式上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可以折射出东西方社会和文化等差异对二者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结构主义叙事学注重研究文本的共时性结构,形成一种静态主义的研究模式,但是近年来,西方叙事学逐渐重视对叙事进程的研究.很多叙事作品具有两种叙事进程,一种是显性的,另一种是隐性的.大部分学者只注意到了作品的显性叙事进程,却忽略了隐性叙事进程,也就忽略了作品的潜文本,而这种潜文本往往更能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并与显性文本构成互补或解构关系.《生死疲劳》也存在一个隐性叙事进程,这个隐性进程对小说的显性文本构成了挑战,形成了颇有意味的反讽效果.对其进行分析,以探讨这个隐性叙事进程与显性叙事进程所构成的张力与反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