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了明确苹果梨园不同土层有机氮组分的分布特征,在延边苹果梨园内挖掘剖面,并按土壤自然发生层分层采集样品,采用Bremner有机氮分级法测定苹果梨园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同一土层,除氨基糖态氮和非酸解氮含量外,其余有机氮组分的含量均为荒地大于苹果梨园土;且随土层加深,苹果梨园土和荒地酸解全氮含量、非酸解氮含量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呈下降趋势;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占全氮的比率不同,酸解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在酸解有机氮组分中均占有较高比例,尤其是酸解氨态氮在各土层的酸解有机氮组分中均占最高的比例,酸解氨态氮和氨基酸态氮为延边苹果梨园土壤中最重要的有机氮形态。  相似文献   

2.
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施方式对烤烟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用大田小区试验,探讨了无机肥料氮的不同减氮施肥方式对烤烟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比传统施肥(T1,N=108.00 kg/hm2,基追比7∶3),高追肥比例的减氮施肥处理(T4,N=48.00 kg/hm2,基追比7∶3)有促进烤烟后期0~20 cm耕层土壤硝态氮积累作用;(2)减氮施肥条件下(N=48.00 kg/hm2),基肥一次性供氮(T2)或高基肥比例的无机肥料氮处理(T3,基追比7∶3)无抑制烤烟氮吸收作用(P〉0.05),但T4处理显著抑制了烤烟的氮吸收(P〈0.01);(3)减氮施肥条件下,T2,T3处理均可提高烤烟氮肥利用率和氮素农学利用率(P〈0.01),对降低烤烟产量、产值作用不明显(P〉0.05);T4处理不利于烤烟对氮素的利用率,并会降低烤烟产量和产值(P〉0.05);(4)试验供氮范围内,减施无机肥料氮对烤烟内在化学品质没有显著影响.从试验结果看,基肥一次性供氮或70%无机肥料氮作基施的减氮施肥处理(N=48.00 kg/hm2)有效地提高了烤烟的氮肥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3.
对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有机碳、全氮垂直分布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剖面分布上不同地貌棉田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含量随土壤深度呈下降趋势,冲积扇、扇缘、冲积平原不同土层有机碳、全氮含量变化规律为0~20 cm20~40 cm40~60 cm;(2)叶尔羌河流域棉田土壤中C/N为4.39~16.12,C/N在0~20 cm土层最高,在40~60 cm的土层最低,冲积扇、冲积平原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而在扇缘不同土层C/N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4.
氮沉降是影响土壤有机碳矿化的重要因素,而不同形态氮素对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仍不清楚。为探讨不同形态氮输入对湿地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以黄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为例,通过室内培养,研究硝态氮、铵态氮和有机氮输入对土壤有机碳矿化的影响。每种氮输入类型设置对照、低、中、高4个氮输入梯度。结果表明:(1)无机氮(硝态氮和铵态氮)输入抑制表层(0~ 20 cm )土壤有机碳矿化( p <0.05),降幅为8.84%~25.63%,对中层(20~6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硝态氮输入促进下层(60~8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23.24%~32.75%,对底层土壤(80~100 cm)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铵态氮输入促进6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增幅为46.42%~109.7%。(2)有机氮输入抑制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矿化( p < 0.05 ),降幅为11.33%~25.93%;对20~4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作用,对其他土层土壤有机碳矿化主要为促进作用,增幅为26.77%~231.64%。综上,硝态氮、铵态氮输入对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无显著影响,而有机氮输入则促进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矿化,且有机氮输入的促进作用大于无机氮( p <0.05)。因此,有机氮输入将显著削弱研究区芦苇湿地土壤有机碳库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①被调查的设施栽培土壤表土全氮、碱解氮含量范围分别是1.05~1.60 g/kg土和63.54~101.67 mg/kg土,平均值分别为1.30 g/kg土、85.66 mg/kg土;②设施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随着剖面层次的加深逐渐降低;③设施栽培更有利于表层土壤氮素的积累;④设施土壤全氮、碱解氮的含量均高于相应的露地土壤,但差异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6.
渭北旱原不同树龄果园的土壤养分特征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究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在不同树龄果园中的分布特征,在渭北旱原王东沟试区。选取树龄为1、5、10、15、20a果园及农田为研究样地,分层采集0-10cm、10-20cm土壤样品,采用F10wSvs仪器测定,分析得出土壤中的全氮、全磷的含量时间和空间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苹果种植时间增加,土壤表层的全氮和全磷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土壤全氮含量随之降低,全磷含量随之增加。在垂直空间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的全氮、全磷含量下降。根据土壤中全氮全磷的变化特征,在平衡施肥的基础上,及时定量调控土壤养分,进而提高果园土壤质量和农业生产持续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荒草地、农田、油松林及松栎混交林四种植被的养分效应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不同植被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和有效磷的效应不同,农田和松栎混交林对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均呈正效应,尤其松栎混交林的作用更显著,其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5.1%、47.8%、35.9%,与之相反,油松林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的效应基本上是负效应,分别为-9.6%、-21.7%、-28.8%。但是从对全磷和有效磷效应方面看,荒草地和油松林具有较强的磷素积累能力,松栎混交林、农田都是耗磷型植被,不利于土壤磷素的积累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室内模拟试验的方法,研究了燃煤烟气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有效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壤碱解氮的影响呈现正效应,施用脱硫副产物800kg/667m215天和30天后的碱解氮含量分别提高16.16%和17.70%,改良效果达到显著水平.而随着施用量的增加,影响效果反而降低,施用时间越长,影响效果越明显;脱硫副产物对非碱化土壤速效磷的影响效果没有达到显著水平;脱硫副产物对农场土壤速效钾的影响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马鹏  李志忠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31(11):111-115,118
对伊犁河谷新垦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剖面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明显不同,都是未开垦荒地最大,杨树林地、树上干杏林地次之,油葵地(耕地)最小,撂荒地因弃耕比油葵地稍大;土壤全磷则是树上干杏林地最大,油葵地最小。新垦区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随着深度变大含量都有所减小,表现出的表聚的特征,并且有机质与全氮含量随深度增加差异也逐渐减小。研究区土壤有机质含量与全氮、全磷含量相关性较好,尤其是有机质与全氮具有更高的相关度。为了防止土地肥力逐渐退化,研究区应提倡以林草为主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且在耕作中适量增施有机肥。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模拟原状土柱的方法,研究秸秆还田配施化肥对土壤硝态氮的淋溶迁移的影响。结果表明,硝态氮易淋洗到80 cm土层以下,在表层0~20 cm迁移强烈,主要累积在50~80 cm土层。秸秆还田+优化施肥氮磷钾均减20%(SDF)处理对硝态氮淋溶的影响不明显,秸秆还田+优化施肥(S F )处理对硝态氮向土壤下层迁移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于生物质炭在土壤改良方面的优异表现,以及可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近期成为生态学的研究热点。本文介绍生物质炭的特性,综述生物质炭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持水能力等方面改良效果的研究进展,总结生物质炭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机制,并对国内该领域的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土壤固化剂是一种由多种无机、有机材料合成的用以固化各类土壤的新型节能环保工程材料,广泛应用于公路的基层及底基层、水利护坡等工程建设当中,可以就地取材,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减少建筑耗材的运量,并无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3.
盐土植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土植物长期生长在含盐量很高的盐碱地区,已具有适应这种恶劣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特性,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和了解,可以充分开发利用巨大的盐碱地资源,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14.
当花朵竞相绽放,当树木郁郁葱葱,是谁看见了万物脚下的那片土地?当群星熠熠争辉,当名人层出不穷,是谁看见了脚下那片土地?当你意气风发、居高临下,你又是否看见了自己脚下的那片土地?万物生长,皆有根基。那片土地,为你提供养分,默默地将你托起,你又是否俯下身去,将其端详?亲人是那片土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  相似文献   

15.
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专业本科教学的实践验证过程,属于实践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吉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地理科学专业本科生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土壤地理学野外实习中土壤剖面的选择,并且根据四平地区的主要土壤类型,研究了代表性土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和灰棕壤的土壤剖面构型,以及生物、气候、母质等因素在土壤形成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合肥南站地铁换乘站深基坑桩锚支护体系深层土体位移进行监测,共安装33个测斜孔,从中选择代表监测点T X54以及T X56进行数值分析,得出随着基坑深度的增加,深层土体水平位移累积量不断减小,通常在基坑顶部产生的水平位移量最大;水平位移变化率不断减小,最终趋于0 mm/d。通过数值分析,同一深度处,水平位移累积量随时间的变化呈对数函数变化。  相似文献   

17.
针对郑州至民权某段高速公路沿线石料缺乏这一现状,采用水泥与土壤固化剂对当地的典型砂土进行加固,通过一系列室内试验,对土壤固化剂稳定砂土作为高速公路筑路材料的力学性能展开研究,并分析了结合料掺量及养护龄期对土壤固化剂稳定砂土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土壤固化剂稳定砂土作为高速公路的筑路材料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当结合料达到一定掺量时,土壤固化剂稳定砂土满足高速公路筑路材料的力学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基于土力学实验特点及教学现状的分析研究,重点探讨了目前实验内容设置和实验教学模式.针对其不足对土力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包括更新实验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以教学演示仪器及土颗粒神奇现象等方式吸引学生,从而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教学水平,激发学生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和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9.
20.
土壤可持续发展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热区专业《土壤肥料学》教学中,着重通过水土流失问题,有机肥源的开发利用,配方施肥抚州进授如何科学合理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肥料,实现土壤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