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博客圈的特征及其演化机制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中文博客圈为考察对象,揭示博客圈的特征和演化机制。基于博客圈的共同用户关系构建博客圈间的复杂网络,并探讨其度分布情况。最后提出一个博客圈间复杂网络的演化模型,以此模型所模拟的结果与实证结果吻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图情博客信息的组织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图情博客信息资源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图书馆图情博客新闻聚合、建立图情博客圈及依托图情行业网站建立的博客群3种形式.从组织机构性质、发布信息所用的软件或平台、博客资源的来源、博文的分类管理4个方面对比分析各种形式在各自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后图情博客资源组织管理应完善管理体制、多途径组织收集博客资源、对博文进行筛选、提供细致的博文分类管理、提供强大的检索功能及多样化的订阅方式,并建立图情博客的集合数据库.  相似文献   

3.
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信息交流工具,具有个性化、即时性、开放性、互动性、低成本零技术特征。图林博客圈完善了图书馆人的群体形象,给图书馆人带来归属感和成就感,提高了图书馆人的服务意识和能力以及学术研究的水平。图书馆管理者应建立图书馆博客,提升组织凝聚力,推进馆内外信息的交流和共享,以便更好地服务读者。  相似文献   

4.
学科馆员博客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学科馆员博客概念的提出、理论框架的形成及网络上可搜索到的十六个学科馆员博客实践的梳理与分析,探究今后学科馆员博客在更大范围内推荐与推广应该注意的问题,诸如统一博客名称和挂靠点、坚持及时更新、增设学科教师或研究生博客推荐栏目、主动链接学科教师和学科研究生博客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博客对图书馆员理论学习和业务研究的作用,认为将博客引入图书馆的专业培训和业务水平的考核中,能提升图书馆员的反思能力,有利于图书馆员之间知识的融合与转化,提高图书馆员的业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境由心生:图书馆博客认识误区辨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从博客在国内图书馆专业领域和服务领域冰火两重天的反差出发,通过对访谈等渠道收集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认为理念的缺失是图书馆博客备受冷落的主因.由此,针对图书馆博客的认识,总结出六种常见的误区,并逐条加以辨析,以期对国内图书馆博客的构建与服务有所启示,推动图书馆事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博客(Blog)及其在图书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3,自引:2,他引:43  
介绍博客(Blog)的定义、简史、精神和分类,并就博客在图书馆应用的可行性进行探讨,认为博客不仅可以在图书馆应用,而且和图书馆有着天生的共通性。  相似文献   

8.
互联网中个人知识共享的兴起和繁荣,为创建一个全新的知识公共领域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大众基础。论文以基于网络博客的图书馆员个人知识共享实践为典型,探讨了馆员博客个人知识共享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知识共享主体、客体和知识共享环境的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9.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博客概念的普及,博客已经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很多方面。有一类不容忽视的博客即记者博客,它是专业媒体与博客圈汇流的代表领地,也是新闻事件呈现的另一个领域。记者博客对于新闻网站博客频道来说有重要的发展意义,记者应该充分重视,并积极拓展博客内容,确保真实、有效地发挥互动,使其在新闻网站博客频道中发挥出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媒介已经作为全球传播的手段开始步入人们的生活,博客作为新媒介的典型更是受到用户的欢迎。本研究对图林博客圈的五位博客进行面对面和电话访谈,试图了解博客的创作动机和影响。研究发现,人们撰写博客主要基于三个原因:博客是一个进入门槛很低的技术应用、博客是一个完全展示自我的理想平台、博客是一个自我掌控的互动平台;而人们撰写博客也给他们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其中最为重要的表现在:撰写博客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习惯、撰写博客在某种程度上确定人们的网络身份、撰写博客在不同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某种需求。  相似文献   

11.
曾经因制作美国图书馆学会2005芝加哥年会Wiki、2006新奥尔良年会Wiki、因特网图书馆员2007年会议Wiki等而被称人戏称“Wiki女王”的Meredith Farkas,在2005年对图林博客进行调查之后,2007年8月再一次对全球图林博客进行了调查,共有839人参加了调查。2007年8月底,MeredithFarka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内地图书馆员博客创意的“中文图书馆员博客‘奥斯卡奖’网络评选”于2008年1月17日晚启动,网上投票地址是http://202.116.13.44/index.jsp。本次博客评选由博客们自发组成的lib2.0工作组发起,由知名博客“图林小钟”设计程序和技术维护。  相似文献   

13.
博客选萃     
王波 《新世纪图书馆》2007,(3):85-86,65
处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博客们的博文偏重于娱乐本来无可厚非,反而可以有力地消解一下职业生活的枯燥和传统图书馆学文字的无趣,但是倘若有人据此便断定博客们只有浅薄没有内涵、只懂娱乐不懂庄严、只知搞笑不知严肃、只爱喧嚣不爱读书、只走捷径不愿积累、只会拍砖没有爱心、只喊口号不善行动、只想卖弄不想积累、只讲个性不讲友爱、只比鲁莽不比学问、只求文采不求严谨……认为他们只是一帮沾染了后现代嬉皮士毛病的“鸟合之众”,并以此抬高自己不看博客、不开博客的姿态,为一种莫名其妙的优势而沾沾自喜,那他就犯了“太拿豆包不当干粮,太拿花木兰不当男生”的e盲幼稚病,大错特错了!网络时代的傲慢与偏见,只能让一头牛离开赖以生存的草根,成为火焰山上孤独的牛魔王。 事实上,博客里有爱、有神圣、有庄严。本辑选择的一组文章使一切针对博客的偏见都破了产。它们以无比的严肃、无比的真诚、无边的爱心,展示了博客的真善美,令图书馆员们感动,也让图书馆员们在献出爱心的行动中成了最可爱的人。 我们的同行侯瑞芳,一个80后女孩,因为命运的不幸而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但是她没有屈服、没有悲观,一句“嘿嘿”的调皮出场,让大家为她如释重负。由此也让我们看到了80后一代新人的可贵品质:洒脱、乐观、顽强、勇敢。相信她一定能够战胜疾病。走出生命的阴影,回到我们的队伍里,和我们并肩活跃在嘉惠士林的书城里,忙碌在助人悦己的莳位上。[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首先对科学博客的概念、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其次,调研国内外科学博客研究的代表性文章,着重分析针对科学博客的研究角度和理论方法。最后,结合科学博客实际应用情况,系统分析科学博客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博客具有自由、开放、共享的特性,它尊重每个人的存在价值,不封闭,可以无障碍地沟通,信息和思想可以共享。基于这些特点,每个人都积极开博客。但是,名人和草根写博客的目的和内容并不一样。本文就从写作目的、内容特色和互动性三方面,对名人博客与草根博客的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上海档案》2007,(4):31-31
周林兴在《北京档案》2007年第3期撰文,提出利用网络.创建档案知识博客群的设想。文章论:随着网络的发展,人们对网络的依赖和迷恋在不断加强。档案馆的工作重点也必须从传统的纸质文献处理向网上数字化信息处理转移。因为博客具有零技术等特性,通过超链接,可以使个人博客与同一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的博客链接成一个部门博客圈,同时部门博客间再互联形成整个档案馆博客圈,馆际之间就可以互连成档案馆联盟博客群。在档案馆内部,可以通过一种“聚合”方式收集员工公开的信息,使得档案馆各部门之间、馆领导和职工之间、馆员和馆员之间、馆员博客与利用者博客之间保持思想交流的通畅,从而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团队作战能力.提高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内地图书馆员博客创意的“中文图书馆员博客‘奥斯卡奖’网络评选”于2008年1月17日晚启动,网上投票地址是http://202.116.13.44/index.jsp。本次博客评选由博客们自发组成的lib2.01工作组发起,由知名博客“图林小钟”设计程序和技术维护。  相似文献   

18.
杨敏  马建玲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11):138-137
首先对科学博客的概念、产生、发展现状以及应用进行系统性阐述。其次,调研国内外科学博客研究的代表性文章,着重分析针对科学博客的研究角度和理论方法。最后,结合科学博客实际应用情况,系统分析科学博客研究方法、研究理论以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传播学角度的博客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本文初步探讨了博客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对其进行了广义的分类,并从传播学角度研究、论述了博客的传播模式及传播性质,最后对比研究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博客中国和中国博客网,以此勾勒出博客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20.
2010年上半年,《光明日报》从自身办报特色出发,牢牢抓住发生在知识界的博客圈自律公约事件,深入开掘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这一重大主题,持续不断地推出有关博客圈自律公约系列报道,从年初驻河北记者首先发现并报道《国内首个博客圈自律公约在石家庄诞生》,到《博客,由无序走向自律》头版头条稿件及多个主题专版和多篇评论,使网络文明这一重大主题在全国叫响,各大网站纷纷转载《光明日报》的文章,中央各大媒体做出跟进报道,社会各界反响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