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志军 《云南教育》2003,(13):19-19
知、情、行是思想品德心理结构的重要方面。当前的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比较重视“知”的理解,“行”的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情”的体验。殊不知,道德情感作为主体在道德认识和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间环节,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如果没有道德情感的参与,道德概念的认知,道德行为的指导就只能停留在浅表的层面上。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没有情感的道德就变成了干枯、苍白的语句,这语句只能培养伪君子。”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理智活动与情感活动的统一”。研究证明,教学注重情…  相似文献   

2.
道德情感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情感是人所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它对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起着激励和调节作用。道德情感按其内容可分为阶级情感、爱国主义情感、国际主义情感、集体主义情感、义务感、责任感、事业感、荣誉感、友谊感、自尊感、羞耻感等。按形式分,道德情感又分为:(1)直觉的道德情感,它是由于对某种情境直接感知而引起的、自觉性较低而又具有迅速定向作用的情绪体验。(2)想象性的道德情感,它是因联想起思想道德性的事物形象而激起的较自觉的情绪体验。(3)伦理性的道德情感,它是伴随有思想道德(观念)理论思维的、更自觉的情绪体验,是道德情感在社会性和坚…  相似文献   

3.
道德情感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人类道德心理中最深沉又最活跃的内容,同时又是人们完善自己的一个方面。道德情感对于人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正确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认识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对于我们个人的身心发展及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周娴 《考试周刊》2012,(19):29-30
道德情感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真假、美丑、善恶所表示的喜、怒、哀、乐、爱、憎、好、恶的情绪体验。道德情感对人的人格、人性的塑造起着很大的作用。中国古代教育家早已认识到,道德情感包含有认识(理)和情绪(情)两个因素,只有认识的而没有情绪的因素,或者只有情绪的而没有认识的因素.都不能构成某种真正的道德情感内涵。“情理合一”的情感形式,已构成我国特有的道德情感的价值内涵.它是传统语文情感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也是现代语文课进行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所谓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亦即需要的主体与他有意义的客体的关系在他的头脑中的反映。而情感活动则是产生情感体验的主体与对他有意义的客体二者广义上的种种关系。情感体验的产生,离不开认识;而适中程度的情感活动,将学生的情绪引发至兴奋状态,则有利于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提高教育效果,笔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是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班主任工作中逐步深化的。  相似文献   

6.
在特定的体操教学过程中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种种关系和联系,主要是通过情感活动为中间媒介而实现的。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是否相适应而产生的切身体验和反映,这种体验和反映则是通过情绪表现出来的,任何一种情绪总是不同程度地表现着某种情感,在体操教学中,情感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基础,并随着教学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不断变化表现出如下主要效应特点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青少年的道德教育长期以来存在着重认知、轻情感的倾向,而且道德情感教育往往基于移情理论,过分强调情绪的感染效应。而情绪智力理论认为,道德情感是一种情感智慧,是情感与认知的深度统一。由此,在青少年道德情感教育中要充分利用情感与认知的双向作用以培养青少年的情绪智慧,提高其情绪管理能力和自我激励能力,以此促进其道德情感的健康发展。反映在青少年道德教育课程中,需要教育者制定更为多元化的道德情感教育目标和采取情绪对话、意义分析等更为多元化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8.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人生的基本伦理观根植于潜藏的情感能力。情感本身是人最重要的动机系统,情感体验是联系外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桥梁和中介。因而道德能不能转化为德性必须依赖于个体自身的情感体验,通过移情培养则可以激发个体的道德需要,体验活动不断地实现道德接受主客体的双向建构,丰富道德接受主体的情绪体验,促进道德信念形成。任何道德认识只有经过情感体验,进而内化为一种坚强的道德意志,才能最终外显为道德行为。  相似文献   

9.
道德情感是伦理学与德育学研究绕不开的问题.人有多种多样的情感,为什么有些情感可以冠以"道德的"?研究者从情感的利他性、情感对象的性质、情感与道德行为的关系等多种角度进行了探索,但很多内在矛盾依然未能得到解决.文章将道德情感理解为对善恶问题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在不同道德处境下,作为道德主体的样态也是不同的.在不同主体样态下,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则呈现出不同的性质、类型.在不同主体样态下,也可能存在着性质各异的反道德情感.根据道德情感是对善恶的好恶反应与态度这一定位,可以把道德情感分为"赞善"(赞人赞己)的情感,包括崇敬、感恩、自豪、勇气等;"责恶"(责人责己)的道德情感,包括愤怒、恶心、蔑视、愧疚、羞耻、后悔等;混合性(赞责混合)道德情感,包括同情、宽容、关爱等.道德情感的意义在于其既是道德之端,具有激发、强化道德行动,预防、阻止不道德行动,改正错误、补救过失等作用,自身又可以沉淀、发展成为道德情操与道德德性.  相似文献   

10.
攻击性是青少年的常见问题。攻击性总是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情感目标进行的,情感可能是攻击性的深层根源。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情感发展为目标、以情感为手段的特殊教育活动,对矫正青少年的攻击性问题可能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1.
就道德主体来说,主体品德的形成遵循着知一情一意一行这样一个顺序,一种品德的形成总是先有道德认识,在一定道德认识基础上确立道德信念并产生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最后外在表现为道德行为。在这一过程中实现知到行的转化是德育的关键,而道德信念、道德情感、道德意志是这个过程中的关节点。首先,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向道德行为转化的中介。一个人有了道德认识并不意味着会立即接受这些准则,使其支配指导自己的行为。只有他坚信这些认识的正确性,并把它当做自己行为的指南时,才能真正使认识转化为行为。道德信念是指坚信认识正确性并…  相似文献   

12.
李炳杰 《中国德育》2006,1(3):76-76
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既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的过程,又是受教育者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要主动接受教育、积极地把思想道德要求内化为自身品德的过程,因而也是道德接受的心理过程。道德接受的原动力是人类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道德需要,而道德需要产生于主体的道德认识;道德接受必须在道德选择的基础上进行,对主体道德选择影响最明显、最经常的因素是道德情感与道德意志。  相似文献   

13.
幼儿的情感体验具有明显的直觉性、形象性和情境性,总是在一定的道德活动、道德情境中产生的。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有意识地设计语言教学的情境,便于优化语言教学,也便于在情绪上感染幼儿,为幼儿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促进幼儿智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道德情感是人们在道德认识的基础上,对现实道德关系和道德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而产生的一种情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仅需要教师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需要教师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情感的培养是学校一项长期的具有重大意义的工程。  相似文献   

15.
攻击性是青少年的常见问题.攻击性总是在一定的情绪状态下、为了达到特定的情感目标进行的,情感可能是攻击性的深层根源.情感教育作为一种以情感发展为目标、以情感为手段的特殊教育活动,对矫正青少年的攻击性问题可能会有较大帮助.  相似文献   

16.
心理学研究认为: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并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心理倾向。兴趣的最本质特征是:兴趣是一种积极的情绪表现,是一种内在的动力因素,总是主体指向一定事物的自我活动。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教育教学活动中认识主体结构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非智力因素。学生对世界的认识和对科学知识的学习,总是要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折射出来。中学生的情感往往带有极强的游移性,不善于用理智控制情感,却常常以情感影响理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符合所教学科特点的情况下,渗透情感教学,实现情感目标和认识目标的统一。情感活动和认识活动的协调。从学生的认知过程来讲,使用情感教学具有以下意义。  相似文献   

18.
道德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高级情感,是伴随着道德认识而出现的一种内心体验。对正确的、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会出现满意、愉快、心安理得等积极的内心体验。反之,对不正确、不符合道德准则的行为,便会产生内疚、愤怒、厌恶等消极的内心体验。道德情感是以道德认识为基础的,随着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也在不断发展。俗话说:知之深、爱之切。表明了道德情感的发展水平是与道德认识水平相联系的。  相似文献   

19.
荣誉感和羞耻感是个体道德情感的两种重要形式,是保证个体道德心灵安宁和社会关系和谐的两个重要道德卫士。荣誉感是指主体对自己的业绩、贡献、品德与德性的社会价值的自我意识和体验。羞耻感常与内疚交替使用。霍夫曼把内疚看成是个体危害了别人的行为,或违反了道德准则而产生良心上的反省,对行为负有责任的一种负性体验。韦纳把羞耻描述为个体把消极的行为结果归因于自身能力不足时而产生的指向整个自我的痛苦体验。羞耻和内疚都是一种复合情绪,根据分化情绪理论,它们均包含害怕、厌恶、痛苦、恐惧、兴趣等成分。  相似文献   

20.
<正>道德认识、道德真理问题在广义上虽然属于哲学认识论的范畴,但是它的特殊性又决定着它必然是伦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主要讨论以下:个问题:一是伦理学研究道德真理问题的重要意义;二是道德认识和道德真理之特殊性;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真理性分析。 一 道德行为总是在主体意识支配下的自愿自觉的行为。所以,一种道德要被人们所接受并转化为行为实践,就必须内化为主体的意识和情感。那么,主体道德意识和情感是依据什么来建立的呢?在这一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