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儿童是在采择社会意义和生活意义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结构一发展观”把个体自我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1.自我中心的或无区分的意义采择阶段。2.主观的或分化的意义采择阶段。3.自身反省和交互的意义采择阶段。4.第三者或共同的意义采择阶段。5.社会的或更深层次的意义采择阶段。  相似文献   

2.
黄琼 《幼儿教育》2001,(1):9-10
我从1998年开始研究两至三岁婴幼儿的托班教育。通过两年的教育实验,我获得了大量关于托班教育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对婴幼儿发展与教育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一、关注“发展不成熟”的价值——让每个阶段的儿童获得充分发展“发展不成熟”论,是当代西方发展心理学新近提出的一种儿童发展观。  相似文献   

3.
许春玉 《文教资料》2007,(13):165-166
本文从心理理论的概念出发,简单分析了心理理论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该如何培养儿童的“心理理论”提出了一些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5.
皮亚杰的儿童“自我中心”理论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瑞士的让.皮亚杰(Jean Piaget 1896-1980),是当代名的发生认识论和心理学家,他的大量研究,提供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丰富的事实材料,要研究皮亚杰的儿童发展理论,必须了解皮亚杰关于儿童的“自我中心主义”的看法,本仅对皮亚杰关于自我中心的理论作粗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6.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是当前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该文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初步梳理,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提出、概念界定、研究意义、经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成果,还介绍了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种理论和“心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以期使读者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孙侃 《家教指南》2003,(5):36-37
邻家男童张苞,自幼聪慧,发育正常,人见人爱。不料,上学之后,该男童时常逃学,见书就烦,成绩一塌糊涂,反反复复地教育始终未见成效。孩子的”厌学”原因甚多,有的是因环境欠佳,无法静心读书才转而玩耍;有的则因尚未养成良好的求学习惯,沉溺于偷懒玩乐;还有极个别的是由于智力欠缺而厌弃学习。然而,像张苞这样智力正常、也无外界负面影响的孩子,究竟为何也“厌学”呢?从心理角度来探究,这些孩子的厌学很可能是一种学习困难。所谓学习困难,是指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儿童学习成绩明显落后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阅读迟滞、拼写困难、数…  相似文献   

8.
缪小春 《幼儿教育》2004,(10):10-11
在儿童心理学中,以往对儿童认知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对自然现象的认知上。但是,婴儿自出生后,除接触周围的自然物外,还会接触到社会环境,接触到人和由人组成的社会。因此,儿童的认知除了自然认知外,还有对各种社会现象(包括对人)的认知,即社会认知。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认知比自然认知更为重要。社会认知和自然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任何教育理论都生长在一定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上。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国,应该说,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教育理论也应与西方一样得到蓬勃发展。但是,虽然中国很早就有了教育思想,可作为一门学科的形成,中国教育学的发展是从20世纪初由国外“引入”的。回顾20世纪教育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说中国的教育学一直充当着国外教育理论的“消费者”的角色,而非“扩大再生产者”。这里的“消费者”和“扩大再生产者”是借用了经济学上的两个术语来对教育理论主体进行形象化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本对心理应激理论进行透视,旨在促进人们对应激的认识、对心理应激源种类的把握以及对心理中介因素调节作用的明晰,阐述了心理应激调节策略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事件1:罗志明悄悄地给班上种植的花草浇水,可没两天植物就死了——原来他用自己喝的热水来浇花。  相似文献   

12.
“彩色”评价指内容、形式、主体、方法等的多元化。在课堂实践中.运用此评价可不断调整和确定教学目标,了解教学过程中的得失,理解、宽容、善待每个学生。“绿色”心理意即健康发展的不曾遭“污染”的心理。“彩色”评价的运用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的关系是相辅相承的。其可以关注、鼓励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形成互助、竞争的风气和大胆表达,友好建议,善于学习他人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13.
学校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方面讲,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从心理学方面讲,作为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种不良的“心理效应”。  相似文献   

15.
王娟  夏婧 《教育导刊》2015,(2):60-62
对"小学化"对幼儿发展的危害缺乏正确认识是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屡禁不止的根源。儿童心理发展的诸多理论流派从不同的角度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研究为幼儿教育"去小学化"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6.
浅谈学生“求胜心理”的培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求胜心理”的构成因素依赖于以下四点:(1)挑战性;(2)冒险性;(3)好奇心;(4)想象力.按照阿特金森的观点,所谓“求胜心理”,就是“力求成功的心理”.凡是具备“求胜心理”的人旨在获取成就,并选择有所成就的任务.这种情况,最  相似文献   

17.
儿童“心理理论”研究是当前社会认知发展研究的一个热点领域。该文对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历史进行了初步梳理 ,介绍了“心理理论”的提出、概念界定、研究意义、经典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及相关研究成果 ,还介绍了有关儿童“心理理论”发展的三种理论和“心理理论”研究的发展趋势 ,以期使读者对该研究领域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及其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理论的研究是心理学中近年来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理论是社会认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聋儿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探讨聋儿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聋儿心理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聋儿对错误信念的理解和其他心理状态的发展等方面。研究结果一致认为聋儿心理理论的发展落后于正常儿童,主要原因是语言交流障碍、早期家庭环境不良、学校教育不够重视等。对聋儿心理理论的培养应从注重早期诊断和语言训练、促进家庭中有效的语言交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扩大聋儿人际交往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20.
“最近发展区”是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的阐述教学与发展关系的概念.他认为,儿童的发展任何时候都不是仅仅由成熟的部分决定的,至少可以确定儿童有两个发展水平,第一个是现有的或叫今天的发展水平,是由已经完成的发展程序的结果而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能独立地、自如地完成教师提出的智力任务.第二个是潜在的或叫明天的发展水平,是那种尚处于形成状态,正趋向成熟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他把这两个水平之间的间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