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91年3月14日,该报被英国出版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出资购得。这家报纸于1919年创刊,是美国东部地区保守派的主要喉舌,也是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该报大量刊登图片和照斤,社会新闻较多,版面大小为其它报纸的一半,读者对象主要是中下层市民。该报与芝加哥财团有联系,原由芝加哥论坛公司出版。易手之前,由于经营不善,加之报社职工4个半月的罢工而  相似文献   

2.
1991年3月22日,《纽约每日新闻》这家曾是美国第一大报的报纸换了主人。报头上的标志语“纽约的图片报纸”改成了“与纽约一起向前”;“拥有者”则由“芝加哥论坛报公司”变成了“罗伯特·马克斯韦尔”。令不少人感到不解的是:昔日发行量雄踞美国报纸之首的《纽约每日新闻》因何走上了关门倒闭的边缘,落得转手易主的命运?远在英国的罗伯特·马克斯韦尔又是如何把手伸到美国媒介市场的呢?  相似文献   

3.
【编者的话】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意识形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因而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观是重要的社会科学研究的项目。这里使用的“新闻观”,其实涵盖比较广.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和我国党的主要领导人“关于信息传播、宣传、新闻、文化、传播政策,以及组织内部思想交流的论述”。这些概念有时是相互涵盖的,例如毛泽东对“文化”的解释是:“文化包括学校、报纸、电影等等,宗教也在内。”  相似文献   

4.
《新闻天地》2006,(7):40-41
2006年8月开始,美国的一种主流报纸《纽约每日新闻》头版总编辑的位置将首次出现一个华裔名字——吴志强。美国华裔吴志强(英文名 David Ng)现年48岁,生长在纽约华埠,目前住在斯塔腾岛,有两个聪慧的女儿 Isla 和 Esme。他是香港人的后代,父母在上世纪50年代移居美国。《纽约每日新闻》的副社长兼总编辑马丁·杜恩已于6月正式宣布了该报高层的两项重要人事任命,现任执行总编鲍勃·萨皮奥晋升为高级执行总编,吴志强  相似文献   

5.
1982年10月25日,星期二凌晨二点,《纽约每日新闻》社长、发行人兼执行编辑罗伯特·亨特先生切下了最后一块庆祝该报新生的蛋糕。十二小时以来,他转遍了这家“报业王国”的每个部门,分送了三十六块饰有“新的开始”字样的蛋糕。这番“庆祝”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姿态”,而是有着切实具体的内容。对这家自诩为美国销数最大报纸的从业人员来说,它标志着该报十个月来为其生存而挣扎的艰难历程的结束。争取该报继续生存是一段令人不快的经历。亨特先生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不由得打了个寒噤,因为那时有的工作人员甚至不愿与他同乘一部电梯。《纽约每日新闻》在十个月前面  相似文献   

6.
横滨每日新闻是日本的第一张日报。明治3年(1870)12月8日在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创刊。这张报纸是八开张,一张两面印,版面是竖排。栏数不固定,宽窄也不一。第一号的第一版是:竖排五大栏,横题。右起第一栏从上到下是“社长伏禀”,说明“报纸的大功用”,有社论的味道。第二栏是社长的“报纸告白”,讲报纸的销售。下面是报纸售价、广告价格。这一栏分三段,用横线隔开。这象是今天报纸自己登的广告。第三栏是汇兑行情,美、英、法  相似文献   

7.
丁增义 《军事记者》2009,(11):64-64
新闻集团旗下的《华尔街日报》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4月~9月,《华尔街日报》平均日发行量达到202万份,比去年同期上升1.2万份。这使《华尔街日报》超越《今日美国报》成为美国发行量最大的日报。  相似文献   

8.
从川菜馆想到办中文报纸我国有一家名叫荣乐园的高级菜馆去年在纽约开张了.这家专办精致筵席并出售红油水饺、苏抄手、赖汤圆、担担面的正宗川菜馆,设在纽约曼哈顿的闹市区,它的开张吸引了美国和各国的食客们.荣乐园的广告采用一只熊猫图象作为商标,并特地标明"十位川菜厨师以及各种川菜配料,均直接由四川运来,道地川菜,欢迎光顾".正宗川菜摆开之后,这家餐馆门庭若市,生意兴隆.外国人饱尝口福,欣赏了中国的烹调艺术,翘起大姆指盛赞我国的厨师是第一流的.  相似文献   

9.
美国纽约《艺术论坛》杂志社最近创办了一份专事文艺图书评论的杂志《图书论坛》。该杂志为半年刊。第一期长达32页,内容包括对当代文化艺术、艺术史、文艺评论等书籍的评论。首期共发行了1万册。  相似文献   

10.
《视听界》1986,(1)
散文大师怀特逝世了。这位在《纽约客》杂志辛勤耕耘了二十五年的文坛巨匠风格纯朴、优美,有个性、口语化、自然而不做作。他不追求时髦,作品总是清新隽永。怀念这位语言艺术家,不禁使人想起中国报刊宣传的文风。也不是中国报刊文字都不好。好作品当然是有的,但确有相当多的作者、记者其  相似文献   

11.
深邃·锐目·激情———评析马克思在美国《纽约每日论坛报》上发表的有关中国问题的新闻评论赵庆生今年5月5日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卡尔·马克思诞辰180周年。150年前,马克思开始投身国际共产主义的革命实践,即以报刊为阵地,通过由他创办并主编的《新莱茵...  相似文献   

12.
朱楠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8-169
新闻究竟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有情感?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直白的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中?如何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以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新闻名作为例来探讨研究一下新闻该不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13.
信阳市南七十里有个闻名天下的鸡公山。我从北京到广州、武汉等地出差,每经过这里都心驰神往,盼能一瞻那“清分楚豫,气压嵩衡”的胜景。去年11月27日,我第一次到信阳。因为行程匆匆,依然没有能够实现一登报晓峰驾云揽胜的夙愿,但在信阳的两天里似乎时时能够感受到鸡公的歌唱。信阳地区所属各县大都在大别山区,因为交通闭塞,这里经济发展缓慢。近年来,贫穷落后的大别山区活跃起来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4.
2003年全国报刊治理整顿后,绍兴市下属的三家县市报并入了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县市报该如何发展?浙报集团提出了坚持市场化方向, “向都市报学习”的思路,县市报守住本地县域市场,深度挖掘地域新闻,凭借贴近的优势,走出了区域综合性报纸的道路.  相似文献   

15.
畅祎扬 《今传媒》2016,(11):66-67
历史往往因为叙述主体的不同、研究方法的不同而面貌各异.一部美国新闻史在不同的叙述主体的阐述中出现多个版本.如何拨开历史的迷雾,近乎客观地还原本体并认识造成差异的原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新闻史》《探索新闻》两部叙述风格迥异的著作对《纽约太阳报》的不同叙述,剖析诸多差异产生的原因,试图更加立体多元地理解一段逝去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我们改变了什么?——《南京零距离》及其民生新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景志刚 《视听界》2004,(1):8-10
本文从《南京零距离》栏目制作的心路历程,以及栏目、内容、长度、时段、主持人、播报形式等运作理念的突破,感知新闻改革,阐述《南京零距离》与民生新闻的关系及中国电视新闻的新趋向、新理念、新思路。文章认为,民生新闻的巨大生命力在于它体现了平民时代新闻中须具有的精神品质。平民化的视角奠定了民生新闻空前的亲和力和贴近性。民生新闻表现的不仅是百姓的生存状态和心灵状态,更是他们的生活追求和心灵渴望。  相似文献   

17.
在日本,有志于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最低限度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去年十一月份,日本三大报社之一的《每日新闻》社招考,该报所属的《每日星期日》周刊杂志(十一月二十五日刊)公布了《每日新闻》招考记者、编辑所出的常识试题。去年《每日新闻》社予定招考六十名工作  相似文献   

18.
进入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新闻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而富有生机的历史时期。今天的新闻业,在仍然具有不可取代的社会作用的同时,正逐渐成为一种产业,在人们的经济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闻产业化,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观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东南沿海地区首当其冲,率先迈开了进入市场的双脚,使当地的经济实现了一个质的飞跃。而这些发达地区的新闻业,更是独具慧眼,在反映时代、引导社会发展的同时,自  相似文献   

19.
美国新闻传播正在发生一场前所未有的变化.这一年在我走访到的所有地方,从新闻媒体到新闻学院,总能听到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融合媒介"(convergence media)和"融合新闻"(convergence journalism).  相似文献   

20.
襄樊日报注重新闻摄影创新,推出《新闻相册》,确立以图片来讲述新闻故事,以有趣、有情、有意来感动吸引读者的思路。一、有趣:从选材上抓住读者去年4月上旬,襄樊市举办纪念诸葛亮出山1808周年活动,著名学者易中天要来襄樊出席。摄影部商议出一期《新闻相册》。大家确定思路:以易中天为主,但侧重在情趣上。一个如日中天的学者,现在和我们面对面了,他到底是个么样的人?《性情中人易中天》这样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