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乙己和他的长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乙已是鲁迅小说《孔乙己》里的主人公。小说通过对孔乙己遭遇的描述,揭露鞭挞了封建教育对知识分子的戕害,抨击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作者既对孔乙己的迂腐麻木、懒惰、自命清高给予了批判,同时又对他性格中善良的一面寄予了同情。  相似文献   

2.
《孔乙已》的主题多数资料都认为是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深入地研读作品,就会发现:这种结论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孔乙己》是鲁迅小说中最短的一篇,也是作者自己最喜欢的作品。作者用寥寥数页的简洁凝练的笔墨,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表现出丰富的主题意蕴。然而,对《孔乙己》的主题解读,几乎形成定论的是:《孔乙己》是与《范进中举》一样,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是对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人的批判。然而,简单地将小说的主题归结为封建科举制度对...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中学语文教学,往往把鲁迅小说的社会背景当做小说的主题。对小说主题的理解,当然可以有所不同,但应该从作者的创作本意出发。要分清鲁迅小说的背景和主题,需以小说文本为依据,也要联系鲁迅的创作思想。现在简单谈谈我对中学教材中几篇鲁迅小说主题的理解。《孔乙己》《孔乙己》的主题,一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批判某些知识分子自身的弱点。诚然,鲁迅对封建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的本质有极其深刻的认识,是把对它的批判作为反封建主义的重要内容,毫不留情地对知识分子的弱点进行了剖析和批判。但《孔乙己》虽…  相似文献   

5.
著名现代文学家鲁迅先生,为了揭露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性,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又创作了第二篇现代白话文短篇小说《孔乙己》。在这部作品中,鲁迅先生借一个封建知识分子孔乙己的不幸遭遇,向封建科举制度发起猛烈攻击。  相似文献   

6.
许多年来,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孔乙己》的主题,一直被人们认为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指出:“作品通过人物的行动抨击了封建制度,同时也暗寓着对这种性格的鞭挞。”东北三省高师函授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中说:“作者通过对—个没落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悲惨命运的描写,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里科举制度对人民的毒害。”《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教学参考书里说:“小说通  相似文献   

7.
《教师用书》在分析孔乙己性格特点时说:“孔乙己教‘我’识字,分茴香豆给孩子们一人一颗,表现了他善良的心地。”(见人教社《教师用书》第165页),笔者认为这种说法有误。笔者认为,《孔乙己》在开头三段交待了孔乙已将要“出场表演”的环境后,紧接着用三段内容写了孔乙已的身世和被取笑侮辱的情形。可见孔乙己所生活的  相似文献   

8.
长期来多数评论都认为<孔乙己>的主题是"控诉科举制度的罪恶".虽然有的文章也提到群众精神状态的问题,但大都视为一种背景描写而一笔带过.对<孔乙己>主题思想的这种评价显然和作品实际不尽相符.孔乙己无疑是个科举制度的牺牲品.他一味追求功名,只会"之乎者也",不懂任何营生.屡试不第,生活无着,形同乞丐,最后终于在生活的逼迫和丁举人之流的摧残下悲惨地死去了.这当然是对科举制度的一种揭露和遣责,也只是<孔乙己>主题思想的一个部分,并且不是主要的.从小说的实质看,主要是通过人物在封建统治下的不幸遭遇和真实而常见的生活画面,暴露出孔乙己本人及周围群众冷漠麻木、不知觉悟的精神状态;对封建教育制度的无情揭露、抨击和批判.  相似文献   

9.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前夕继《狂人日记》之后写的第二篇白话小说,是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的战斗檄文。小说通过对孔乙已这个清末备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10.
《孔乙己》生动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前一个下层知识分子孔乙己的复杂性格和悲惨的一生。这篇小说自发表至今已有89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不少人依然认定:“孔乙己的悲剧告诉人们,是封建科举制度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小说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性。”因此,这里就有一个对小说主题的再认定问题。孙伏园先生在《鲁迅先生二、三事》一文中说,《孔乙己》深  相似文献   

11.
三、《孔乙己》的不朽之处   我们过去常常总结《孔乙己》的主题是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或者更进一步地延伸来说,科举制度吃了人.但事实上《孔乙己》所包含的内涵比这个要丰富得多,不仅仅是针对科举制度,而是针对以鲁镇为代表的整个中国生活的环境.我到绍兴去,看到咸亨酒店门前高大的孔乙己的青铜塑像,面色平和,甚至还带一点笑意地"笑迎四方客",我是觉得满滑稽的.因为孔乙己绝对不是绍兴--如果就把鲁镇直接认同为绍兴--的光荣或骄傲,相反,他应该是这个地方的一个耻辱的标记.为什么说是耻辱的标记?因为实际上就是这个环境把孔乙己"吃"掉了.……  相似文献   

12.
对《孔乙己》主题的理解,多年来都是侧重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参书都是这么提的。如2001年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预习提示”有这样的说法:“《孔乙己》揭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而2004年人教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的阅读提示是这么说的:“一个像孔乙己这样的读书人,一个‘苦人’和弱者,在当时的社会有怎样的命运?这篇小说透过一个少年的眼光,给我们展示了晚清世风图的一角,在不动声色的叙述中蕴涵着深沉的批判力量。”…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中学语文课本《孔乙己》一文中,鲁迅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之余,反思社会,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孔乙己,其中一种,就是把学生育成了孔乙己。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一个最新的版本:王远。  相似文献   

14.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五四”时期的警世之作,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的战斗檄。小说中作不仅善于抓住最能表现人物个性的细节进行传神描绘,而且巧妙运用对比,通过对人物外貌、行为、动作、神情、结局的大量对比描写,栩栩如生地展示了主人公孔乙己荒唐可笑的性格和可悲的命运,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批判了旧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群众的冷酷、麻木。  相似文献   

15.
对《孔乙己》主题的理解,多年来都是侧重在揭露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因为我们的语文课本的“预习提示”和教参书都是这么提的。如2001年人教版的初中语文第五册“预习提示”有这样的说法:“《孔乙己》揭出了为封建科举制度所戕害的读书人的病苦,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而2004年人教版新教材语文(九年级下册)的阅读提示是这么说的:  相似文献   

16.
《孔乙己》是鲁迅在五四运动前写的一篇力作,小说极其深刻地反映了主人公孔乙己一生的悲剧,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毒害,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教育的战斗檄文。在教学中,我运用对比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鲁迅,在1918年初写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攻击了吃人的封建制度,在文化战线上,为号召人民向封建堡垒进攻发出了第一声进军号。1918年冬,他又写了第二篇白话小说《孔乙己》,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对人们的毒害,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鲁迅先生对病态社会的揭露和批判无疑是深刻无情的,但对人性的弱点剖析更是发人深省的。本文试从鲁迅思想探索目的与思想本质、孔乙己悲剧命运心理探源、孔乙己悲剧性格,探讨孔乙己给人的现实思考。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小说《孔乙己》,写的是一个知识分子被封建思想和科举制度毒害致死的悲惨故事。本文通过周围人对他的嘲笑、自身形象的滑稽和死亡原因的分析,揭露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深化了作品反封建这一主题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8):160-160
昊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20.
宋明阳 《现代语文》2009,(10):160-160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和鲁迅的《孔乙己》、《白光》等小说都以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中心内容,表现了他们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和思考,这就具备了把他们的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的可能。本文主要从“匡世”思想、对科举制度的否定与批判、对封建礼教的揭露与控诉三个方面对二者的作品进行考察,对他们作品中的主题思想的联系和区别作了具体的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