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本文就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稳定学生的有意注意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
孙东鹏 《考试周刊》2012,(82):129-129
心理学上讲.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教学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注意的集中、转移和分配。教师只有促使学生主动、自觉地将注意集中到教学内容上去,形成有意注意,才能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充分完成。集中学生学习的有意注意,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法.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本文论述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有意注意的作用及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学生物教学》2016,(16):10-11
注意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的基本条件之一,有意注意是有目的且需要一定意志努力参与的注意,它并不总是符合学生的兴趣和需要。高中生物教师只有了解学生有意注意的特点,并将其科学地运用于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才有可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并构建高效的生物课堂。  相似文献   

4.
一、问题的提出注意是一种心理特征,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它。"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使学生具有高度集  相似文献   

5.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身体锻炼的互动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主要过程,同时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项重要因素。如何正确地引导学生把注意转移到体育教学活动中来,使学生全神贯注于教师的讲解与示范,是圆满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先决条件之一,同时也是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注意的特点比小学学生更具有稳定性、目的性和选择性,他们已能较长时间地集中注意他们要完成的工作和感兴趣的事物.但这个时期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由于生理心理的变化,大部分学生表现出半幼稚、半成熟的状态,他们精力旺盛,求知欲强,但往往不能实行自我监督,易于分散注意.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碰到困难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初中阶段的特点,组织学生注意,培养学生的注意力是使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欣赏交响音乐,对于知识积累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其关键在于能够抓住学生感兴趣的"点",即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引导他们积极地参与欣赏、感受与体验,从而获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相似文献   

8.
徐弦钰 《考试周刊》2014,(48):129-129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相应提出和实施,使得各阶段各学科的重心都发生了变化。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学习能力和学习思维的培养成为教育的核心。在这一环境下,中学历史教学也迎来了改革的机遇,有意注意能力作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从有意注意在课堂上的出现规律进行了分析,进而阐述了如何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9.
根据产生和保持注意有无目的性和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 ,可以把注意分为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两种。在教学的组织过程中 ,都是应该加以运用的。一、无意注意及其运用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它往往是由周围的环境变化引起 ,不是由人自觉控制的。例如 ,在喧哗的教室里 ,灯管突然爆炸 ,大家会不约而同的将视线转向破碎的灯管 ,这是无意注意。将无意注意应用到教学中就应做到 :1.教室环境应该比较安静、简朴。如果教室周围噪音过大或有人在窗口围观等 ,就会干扰或转移大家的注意力。2 .教师讲课时的声调要适中 ,语…  相似文献   

10.
刘干章 《广西教育》2013,(14):32-33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来组织教学,会使学生对语文课的学习兴趣不浓,注意力不集中,久而久之,将会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心理学认为,学生对事物的注意有两种,一种是自然而然发生的不需要作任何意志上的努力的无意注意,另一种是有目的而又需要意志努力来坚持的有意注意。在教学中,如果只是依靠前者,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注意则难以持久,反过来,一味强调学生要凭借意志努力来集中注意,  相似文献   

11.
1.引入法采用适当的引语导入新课,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例如,有一次上课时,班长喊了"起立"之后,部分学生还在交头接耳,甚至打闹,我就学着体育老师喊口令的样子喊道,"向前看"!同时举起了手中的《钳工工艺学》课本.接着我问,"同学们有谁知道,一根头发丝有几毫米"?看到学生中无人应答,我拿出一把干分尺说,"今天我们就用它来测量一下,那么如何进行呢"?这时,学生的注意力立即转移到课堂上来了.  相似文献   

12.
教育心理学表明:注意是人在清醒意识状态下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当人对某一事物产生高度注意时,就会对这一事物反应得更迅速、更清楚、更深刻、更持久。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我们心灵的唯一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然经过它进来。”注意分为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有意注意规律为:能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根据目的任务有计划地组织活动,使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能服从于当前的任务。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的有意注意,是我们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注意与教学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有把注意力很好的指向并集中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师的授课过程中,才会教学互动,学生积极思考,教学效果才会良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又可以通过教师的教育和培养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文章分四部分分别论述了有意注意规律和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并指明教师要善于利用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的转化提高教学效率,最后又分析了如何利用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注意。  相似文献   

14.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大部分老师都在过分要求学生以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这样,学生不仅收益不佳,反而更容易引起疲劳。假如我们只让学生凭借无意注意来学习,就不利于他们克服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困难,去完成学习任务。为了避免上述两种困难,我在教学中采用了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组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5.
蠊叵?315金融风险:6671,成因分析:5192,防范对策:4925,金融:1034,金融业:636,外资金融机构:605,利  相似文献   

16.
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差,并不是智力低下,而是由于缺乏良好的注意品质。注意虽然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但它总是参与到各种心理过程中,是一切心理过程得以顺利进行的条件,学生注意品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教师要分析化学课堂学生注意的现状,了解学生的注意特点,遵循注意规律,精心设计教学形式,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课堂学习”这一对象上,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进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戴清娥 《怀化学院学报》2007,26(11):147-148
分析记忆、注意及学习的相互关系,认为对记忆效果起着关键作用的因素是注意,注意动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进学习与记忆的效率。根据Sternberg关于注意的理论,特别是关于有意注意的三种功能的理论,文章着重讨论如何提高有意注意对外语听力理解的积极作用,提出要加强有意注意对扩大听力词汇的作用、对记忆能力的积极影响、对心理紧张、焦虑等不良因素的消除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刘霞 《考试周刊》2011,(31):109-109,85
初中英语学习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心理活动过程,由于很多学生对这个过程的不适应,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他们的英语学习效率。因此,根据英语学习心理的发展规律,在英语学习中正确引导学生的心理活动,是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一个重要任务。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果能把初中生的英语学习活动和注意活动配合起来,学生将会获得良好的效果。本文阐述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发展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通过训练使学生消除英语学习中的心理障碍,建立起创造性的英语学习心态,从而开发其英语学习的潜能,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注意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中最精细的工作,而且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发展学生智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对此领域的研究还很不充分。教师要能控制学生的注意力,就必须懂得青年学生的注意基本结构(指向、集中、转移三个阶段)和他们的心理特点,灵活变换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运用,从而使他们形成、确立并保持情绪高涨、智力振奋的良好心态。让学生从教师开讲的那一刻起就有明确的注意指向,在学习过程中能把全部精力集中在应注意的对象上,并随着教师讲授的问题而转移自己的注意,使语文的教与学达到高度融合的境地。  相似文献   

20.
Schmidt的“有意注意假说”(Noticing Hypothesis)认为强迫性输出即通过讲解、提问和反馈可提高学习者有意注意的强度,从而有效增强学习者的语言输出效率和准确性。然而在实际运用之中却发现学习者的性别差异以及现有不同语言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有意注意的效能。除讲解、提问和反馈外,从语言本身即语言形式出发,如词块教学是否同样可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文章以非英语专业学生为对象,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实验,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找出干预有意注意效能发挥的因素及词块教学和有意注意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把有意注意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