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章分析了南宁人普通话中的“不懂”和《南国早报》2千余个版面中含“不懂’’句子的使用情况,漫谈自己对地方普通话的一些看法,包括标准普通话和地方普通话,对地方普通话的认识,怎么对待南宁普通话中的“不懂”。  相似文献   

2.
本文围绕“普通话水平测试”这项工作,以漫谈的方式,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韦璇 《文教资料》2009,(32):37-38
2009年,广西因推进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测试工作.语委办颁布了新的广西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细则。新的细则细化了“说话”测试的扣分项.这无疑会使测试更加公平客观,但同时也对应试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河池学院为例,探求在短期普通话培训课中如何辅助学生,以尽可能提高普通话测试成绩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4.
陈萍 《宜宾学院学报》2005,5(9):112-114
人们对“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普通话语调把握存在太多不确定因素。本文试图从阐述汉语声调变调的必然性和或然性出发,阐明声调与语调之间的复杂关系。声调与语调同时并存,两者的关系是音阶叠加的“代数和”,而不是“调形叠加”的“代数和”。声调受语调调节,语调通过声调得以实现。从而帮助人们了解一些随语语调规律,以便更有效地学习普通话,减少“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语调偏误。  相似文献   

5.
“新疆普通话”的成因决定了它与普通话在语音上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发音舌位上,这对普通话的推广影响仍很牢固。  相似文献   

6.
施燕薇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56-58,78
以松阳人说普通话时所表现出的地方性现象为例,从松阳话的常用词汇语法中去寻找松阳普通话和标准普通话的差异点,探索解决方言普通话向标准普通话转化和提升的方法问题。  相似文献   

7.
针对普通话"说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运用思维转换、语言要素的转换训练以及以"听"、"读"、"说"三个步骤为主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法,以提高普通话"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8.
9.
"早恋"漫谈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早恋"也不例外,尤其是在中国. 我已经是大学生了,回头想想这个问题,也许比现在身陷其中的人看得透彻些.我在这里简单谈谈对"早恋"问题的两点看法.  相似文献   

10.
"茶"漫谈     
从茶的历史,成分,制法、药理作用和社会作用,阐述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漫谈"题记"     
运用"题记"与"小标题",是作文中一种常见的写作手法.  相似文献   

12.
说到厚积薄发,自然想到古已有之的积学思想。荀子在《劝学》中告诫: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唐代的韩愈也说:俱收并蓄,待用无遗。宋代的苏轼则主张: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经验告诉我们,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  相似文献   

13.
某中学出了一件骇人听闻的事 ,顿时 ,街谈巷议、群情鼎沸 ,有些教师更是义愤填膺。事情是这样的 :星期四早晨8点10分 ,韩老师像往常一样站在讲台上讲课。一个学生推门而入 ,老师瞪视一眼 ,继续上课。忽而发现该生在那里东张西望 ,嘴里还叽叽咕咕 ,老师把课本往讲台上一放 ,严肃地说 :“本来你就迟到了 ,我没批评你 ,现在你还得寸进尺了 ,不但不听讲 ,还在那儿乱说话。”“老师 ,我没有说话。”“我听见你说了 ,你还不承认?!”“我没说话。”“你说了!”“我没说!”“你给我出去!”“我不出去!”“我看你就是个混蛋!”老师的脸被气…  相似文献   

14.
本着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负责,培养完善的个性,大部分学校都在开展课外活动.但从走访的十几所学校来看,却都是应付了事.我们先来看看这样几组镜头:  相似文献   

15.
语言习惯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习惯使用方言过渡到能熟练自如地使用普通话,需要下一番苦功,只要掌握必要的普通话知识和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就一定能学得会、说得好.学习普通话关键在于掌握普通话的基础知识,并且多听、多说.  相似文献   

16.
贵州人说普通话时,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因受方言影响而出现一些错误,即所谓的"黔式普通话"。对"黔式普通话"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这里讲的“普通话”,不是平常中央电视台播报新闻用的普通话,而是指某一特定研究领域的语言体系,包括基本术语和概念体系。这些年来,许多远程教育工作者的开拓研究,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远程教育理论与实践,但在现有的远程教育研究成果中,也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问题。想起这个话题,正是缘于一段时间以来,在我们远程教育研究领域中出现了几种令人关注的现象,让人不吐不快。现象之一是,现在远程教育界冒出很多“跨学科”的人才,不顾理论边界,生搬硬套“捣浆糊”,似乎不标新立异,就不足以表达创新,于是乎,常常是“群英荟萃”,却原来是“萝卜开…  相似文献   

18.
秋爽 《现代语文》2004,(6):47-47
“普通话”这个名称,是清朝末年“切音字运动”的积极分子朱文熊提出来的。他在1906年写了一本叫《江苏新字母》的书,把汉语分成三类,其中之一就是“普通话”。他还说明:普通话是“各省通用之话”。开始,这种话只在官场使用,所以称“官话”。元、明、清以来,北京一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各地赴京应考、做官、经商的人很多,久而久之,他们也学会了普通话,但他们的北京话,却又多少杂有地方口音,人们就称这种话为“蓝青官话”(“蓝青”比喻不纯粹)。后来,会说官话的人越来越多,称官话不合适了,民国初年又有了一个新名,叫“国语”。“…  相似文献   

19.
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于理论和实际操作等原因,朗读项方言语调的定性分析和量化评判尚无统一的标准。本文在阐述方言语调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对方言语调的评分机制进行了解析,并提出了一定的解决思路,使朗读项的测评更趋合理和规范。  相似文献   

20.
漫谈"版画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版画作为造型表现艺术手段,除了具备所有的绘画艺术都共有的最基本的机制和约束之外,更具有它自身独有的特殊机制和规律,其中的大部分与“教育”功能有关。日本中小教学对版画“教育”功能的重视,对我们“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还是有一定的借鉴和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