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对土地整理项目的评价多见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评价,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较少,且已有的对其生态效益的评价多是从土地整理前后农业生产条件是否改善等角度出发,很少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对其进行评价。基于此,论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视角选取评价因子,结合平原地区的实际情况和特尔菲法,选取土壤状况、景观格局和环境服务功能等3项作为二级评价指标,选取土壤有机质含量指数、土体厚度指数、景观丰富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和生物丰度指数等5项作为三级评价指标,据此构建生态效益评价体系,并运用归一化法等对评价指标进行量化;最后,以成都市三河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对评价体系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其主要评价指标在土地整理前后土壤状况指数分别为44.51、46.88;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分别为32.59、32.40;环境服务功能状况指数分别为38.68、38.53;土地整理前后的生态效益指数分别为39.49、40.34。这表明,通过土地整理,其生态效益总体增加了,但景观格局状况指数和环境服务功能指数都有所下降。三河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主要是以提高土层厚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为目标,在增加耕地面积上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优化生态结构,保护生态环境上所做的工作还很少,这与实际情况是相符的,表明构建此生态效益评价体系是合理的,可用于实际当中的一些土地整理项目的生态效益评价。  相似文献   

2.
陈果  刘觉民  陈婷  刘佩  晏涵 《大众科技》2009,(4):194-195
文章以浏阳市永安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永安镇的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阐述永安镇土地整理项目效益的同时,指出了其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不足,从而对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在回顾国内外绿色发展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阐述中国绿色发展的概况,以浙江省为研究对象,构建灰熵评价模型,评估2011—2015年浙江省的绿色发展水平。结果表明,浙江省近5年绿色发展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之前,环境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2013年之后经济发展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因素。指出区域绿色发展不仅需要坚持生态文明为导向,完善法律法规,增加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加强宣传教育,还要发挥地方特色和地方优势。  相似文献   

4.
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文章通过对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探讨,提出在土地开发整理中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思路,引导土地整理向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方向发展。提出土地整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涵、评价原则、工作程序、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党的十八大中,第一次提议将生态文明建设看成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总体布局的关键组成因素。在义务教育逐渐普及的今天,提高大学生的生态文明观迫在眉睫。文章主要分析了生态文明理论纳入当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作用,并在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实践教育、网络信息教育这三个环节对当代大学生的生态文明教育理论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渠道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张一  徐耀鹏  陈明 《内江科技》2010,31(11):2-2,11
文章以盐亭县富驿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介绍了富驿镇的基本概况、土地利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叙述了土地整理的意义和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其设计、施工过程中的不足,分析了它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对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理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若干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谢卫玲  严志强  彭定新 《大众科技》2017,19(11):114-116
土地利用规划在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指导下,可以实现土地空间格局不断优化,社会发展与自然资源环境相协调,土地利用结构更加合理布局。同时,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合理,将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在深入分析生态文明与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相互作用、互利共生等关系的基础上,以南宁市为例,从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视角,对南宁市土地利用规划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调整完善的对策建议:第一,应用生态主导型规划方法,突显"生态"主导地位;第二,明确生态用地保护边界,确定生态保护红线;第三,规划中重视土地的循环、低碳和绿色使用;第四,增加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第五,积极推动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形成过程展开论述,系统介绍了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概念、原则,并总结了进行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的现实意义。表明,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是适合子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和现有土地资源的利用水平的一项有利国策。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土地。在工业社会之前,人们主要是通过土地进行耕种,在工业社会之后,人们对土地的需要更加强烈。从以前单一的耕种,土地在人们的生活中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强。住宅,以及一座座工业厂房的建设都离不开土地。然而,如何才能实现土地的可持续化发展,这将是我们首先思考的问题。针对土地在整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以下分析,希望可以从其出现的问题身上找到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本文阐述了“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的基本思想内涵,论证了其辩证关系。提出“土地整理微观具体行为要蕴涵区域发展,生态环境,公众利益等宏观效应”的命题。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土地整理的历程进程,对全国土地整理的发展战略,区域土地整理目标和整理模式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吉林省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为例,实地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利用Arc GIS技术,对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作出评价。并通过相关分析,得出影响农安县土地整理项目区新增耕地质量的因素主要为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土地整理可以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以及优化利用,从而实现土地资源的效益,改善我国目前严峻的土地形势,因此,有效的开展土地整理工作,积极应对土地整理的区域差异问题十分重要。本文通过对土地整理的介绍,分析了我国目前土地整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点探讨了土地整理区域差异问题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生态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土壤、生物、水资源、气候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土地整理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认为要达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总体提高,就要在遵循生态设计的原则下把生态观引用到土地整理工程中。  相似文献   

14.
当前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量增大,就此针对城市发展与土地整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短缺型生态资源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必须致力保护的资源,该类资源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可持续的与否,也决定着城市发展过程的质量。对于短缺性生态资源必须采取保护为主、发展为辅的措施,防止污染型工业发展及高密度、高强度建设用地的发展,防止与人文景观内涵及外观相冲突的建设开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文明素养的培育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安庆师范大学238名本科生以及野寨中学283名高中生为对象,调查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现状。结果表明,青少年生态文明素养的总体水平较高,对生态文明知识的掌握普遍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态文明意识,但生态文明行为稍显薄弱。为此,作者建议社会各界应当在青少年生态文明行为方面提供更多的引导,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生态文明素养,为建设“美丽中国”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鹏飞  田颖  韩旭日  孙颖 《科技风》2023,(31):43-45
案例教学作为成人教学的一种创新手段被广泛用于成人培训课程中,OBE教育理念对于成人教育具有指导性意义,文章将OBE教育理念和案例教学有机融合,以气象助力生态文明建设案例为基础,通过构建基于OBE理念的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案例分析模式,从理论政策、情景构建、任务解析三个阶段逐级深入,经案例材料收集分析、案例文本撰写、教学设计完成教学案例分析模式的实施,旨在为生态文明建设教学案例研究提供思路,为提升成人教学效果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土地资源作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首要资源,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土地整理是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土地的整理,可以更好的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相似文献   

19.
浅谈生态文明背景下的环境刑事立法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和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因此保护环境成为21世纪法制系统发展的主流,环境保护必然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重新评价和检讨现有法律法规,改正那些不适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与制度.而同样的,刑事立法理念正期待着一场绿色变革.  相似文献   

20.
区域土地整理综合效益测算——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是土地整理技术研究的一项基础工作。土地整理具有经济产出价值、生态服务价值及社会保障价值,针对这3种价值,本文分别提出3种测算方法即传统市场法、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法、替代市场法。传统市场法即采用收益还原法;生态功能价值系数法是根据各地类生态服务价值系数,来测算土地整理实施的生态服务价值;而替代市场法则以土地作为农民社会保障的替代物,以用商业保险的方式计算一次性投保所需的资金作为土地整理社会保险的价值。本文以徐州市贾汪区为例,全面、科学地测算了区域土地整理带来的价值,研究表明:该区域自1999年以来,土地整理效益总价值达9.98×108元,其中经济产出价值达5.57×108元,社会保障价值达7.10×108元,达到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经营生产条件的目的;然而生态服务价值却损失2.69×108元,表明土地整理的生态风险防治还没有纳入土地整理的内容。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以很好地测算土地整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经济价值,为综合评价土地整理效益并指导土地整理的实践活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