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时代不同,同一题材诗也千差万别,下面结合具体诗歌介绍鉴赏诗歌主旨方法。一、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所谓以意逆志,就是读者以已意去逆作者作品之志,得出带有自己个性的对作品的诠释。知人治世与以意逆志是  相似文献   

2.
在文学研究中,人们对作家与作品关系的认识以及解读作品的方法,往往因立论者的立足点不同而有很大的差异。如“以意逆志”和“意图选误”的差异便反映出这种现象。“以意逆志”语出《孟子·万章上》,原意为:“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强调解读作品不能局限于对字词的文彩词义及句子的结构句意的理解,如果这样就妨碍了对作品基本意义的把握,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根据作者当初写作的意图去推导作品的寓意。象对“普天之下,莫非王上摔土之滨,莫非王臣”的理解,应知道这是写诗人的“劳于王事,而不…  相似文献   

3.
汉代学思想中的言意关系主要着眼于辞达意的追求,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魏晋南北朝学思想中的言意关系则侧重于言外之意的追求,提出了“隐秀论”和“滋味说”等影响深远的学思想命题。这两个时段的言意关系特色正好是对先秦学思想中的言意关系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修辞学的角度论述了孔子的“辞达”与“辞巧”观,认为“辞达”与“辞巧”具有辩证统一性,“达”与“巧”的对应关系是消极修辞与积极修辞之间的关系,最后文章还指出“修辞立其诚”是“辞达”与“辞巧”的大前提。  相似文献   

5.
孟子在纠正咸丘蒙解诗只抓住个别词句而曲解原意时,提出了一个解说诗的原则:“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孟子·万章上》)这个原则被后代推崇并常常加之引用,但对“以意逆志”究竟作何解释,却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分歧的焦点是在“意”字上。一说“意”指学者,即说诗者的心意,“志”是诗人志所欲之事,即作诗者的本意,“以意逆志”就是“以已之意逆诗人之志”。自  相似文献   

6.
文艺鉴赏方法是实现文艺鉴赏的途径,手段与方式的总和。围绕文艺监赏三环节的方法论:以作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以意逆志”与“知人论世”法,精神分析法,原型方法等;以作品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俄国形式主义方法,英美新批评,结构主义方法等,以读者为核心的审美鉴赏有解释学方法,接受主义方法等。围绕文艺鉴赏诸阶段的方法论有“格式塔”美学方法,符号学方法,现象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7.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认为阅读文学作品应在“文、辞、意、志”的往 复循环中进行,不能“以文言辞”,“以辞害志”,而应“以意逆志”。这是孟子对文学研究的特殊贡献,但此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苏东坡的“辞达”说作了客观的、历史的分析, 并着重分析其内涵,指出文学创作最难的地方就是“求物之妙”, 而作为表情达意的文辞, 其责任就是把这个“妙”准确、透彻地表达出来, 故名之新说。  相似文献   

9.
“修辞立诚”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在上古有特殊的涵义,具体一点说也就是它乃是一种假物取类,言曲旨远的文饰之语。不了解“辞”在上古的特殊涵义,我们对《周易》“修辞立其诚”的蕴意就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是中国阐释学的开山纲领,前人所以对它产生误读,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没有认识到“辞”在上古乃指一种假托曲饰、言近旨远的特殊语体。从理论上看,“以意逆志”主要是说文本阐释应当做到“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要善于为修辞性的话语遮蔽进行解蔽,而在实际应用中它却常常被借用来通过修辞性话语的自由指认,为古代经典的创新阐释提供合法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1.
本文肯定了各类文章的不同语体在修辞方面,辞与意都具有两者相联,不可偏离的共性,并在这一共性的基础上,对公文语体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独有风格以及公文语体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阐述了公文语体在修辞达意方面又有别于文艺等其他语体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以意逆志”是一种鉴赏诗文的方法,语出《孟子·万章上》。文中有这样一句:“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意思是说,理解诗、欣赏诗的人,不能用表面的意思理解字词,要看说话的情景;不能用个别字义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而要用自己的经验和想法揣测诗人的本意,  相似文献   

13.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宁,天灾人祸不断,救世治太平成为社会普遍愿望。与当时各种救世方案相较,《太平经》从一个独特角度提出了自己的方案:正正辞。本在考察《太平经》正正辞以治太平的具体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由以下三个方面揭示了其理论内蕴及其思想史意义:(1)洞极天经:经典化及其对巫术形态的超越;(2)天谈地语:由“自然之教”走向“神明之教”;(3)天地格法:在自然与超越的张力中显意立言。  相似文献   

14.
修辞性问句在交际中可起到重要的作用。它是帮助说写者表辞达意及受话人听意会意的有效手段。探索修辞性问句的特点,并运用语言学理论分析修辞性问句的理据,能更好地理解修辞性问句的交际功能。  相似文献   

15.
反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修辞现象,由辞面和辞里两部分构成.长期以来,反语都被视为"辞面和辞里之间语义倒置",辞里是言者所表达的真实含义,辞面只是一种形式,是为辞里服务的.本文从语言事实出发,分析了辞面和辞里关系的多样性及辞面的"复现"、"缓和语气"的作用,指出了传统理论的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6.
西方修辞学从一开始就开始注意到除“情”、“理”之外,修辞人格即修辞者通过确立自己相对于受众的独有的信用和权威,对受众进行说服。总统就职演说辞做为身份地位特殊的人,运用隐形的特殊修辞资源进行演说,运用修辞人格方面具有相当代表性。本文仅通过美国总统布什第二次就职演说辞中应用到的特殊修辞资源--修辞人格展开简短分析,以此展示修辞人格的不同修辞力量。  相似文献   

17.
在很多教师看来,修辞就是指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方法.其实这是一种狭义的理解,修辞所包含的要广泛得多。恰当地分析和运用修辞.要对修辞有全面的了解。“修”和“辞”本来是两个词,《说文解字》对它们的解释是:“修,饰也”,“辞,讼也”。参考相关注疏.  相似文献   

18.
孔家店的二老板——孟轲(公元前389——前305年)为了利用文艺的宣传作用制造反革命舆论,使劳动人民成为循规蹈矩、俯首听命的奴隶,从而达到复辟奴隶制度的罪恶目的,不但全盘继承了孔老二的反动文艺观,而且还独出心裁地“发明”了一种唯心主义的评诗方法,即“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万章》)所谓“以意逆志”,就是“以己之意迎受诗人之志而加以钩考”(朱自清《诗言  相似文献   

19.
由一系列的考证可知,“辞”“、赋”在上古都有特殊的涵义。前者指假物取类、长于修饰的文饰之语,后者指“不歌而诵”或“不歌而诵”的诗“。辞赋”的得名正是以此为基础的。不了解“辞”“、赋”的特殊涵义,对扬雄“诗人之赋”与“辞人之赋”的划分就不可能有一个透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优秀的作品都得以语言为载体,鲁迅手稿语言的个性艺术,透过“添注涂改”, 达到了“善删者字去而意留, 善敷者词殊而意显”之效, 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 而且是修辞的高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