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直线分线段的基本性质:与线段(或其延长线)相交的直线,内分(或外分)该线段的比等于对应端点到直线距离的比。  相似文献   

2.
本文给出一个关于直线分线段所成比的性质定理。并举例说明它的广泛应用.定理设直线 l:Ax By C=0与过P_1(x_1,y_1)、P_2(x_2,y_2)的不同两点的连线相交于点 P(不同于 P_1、P_2,且 P_1、P_2不在 l上),则  相似文献   

3.
本文给出了直线分线段比的计算公式及其若干应用  相似文献   

4.
对一个初中学生来说,学习中常受到多种条条框框的束缚,思维往往处于保守状态,甚至表现为呆板和僵化,使简单问题复杂化.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这么一个最基本的事实来说吧,虽然理解起来容易,但实际运用却不简单,有的学生就会感到茫无头绪,无从着手.1利用平面上的两点之间,线段  相似文献   

5.
直线束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一点的若干直线称它为一组直线束。 定理 一组直线束截两条平行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 受初中几何教材中“平行线等分线段定理”证明的启发,我们以三条直线构成的直线束为例来证明上面的定理。  相似文献   

6.
7.
直线、射线、线段是几何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如果分辨不清 ,对后面的学习极为不利 ,现将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介绍如下 ,便于同学们理解和掌握。一、直线、射线、线段的区别1、图形不同。直线     射线     线段2、端点个数不同。线段有两个端点 ,射线有一个端点 ,直线没有端点。3、延伸性不同。直线向两方无限延伸 ,无界 ;射线向一方无限延伸 ,一端有界 ,另一端无界 ;线段的两端都有界 ,不能延伸。4、表示方法不同。直线可以用它上面任意两个点的大写字母表示 ,与前后顺序无关 ,也可以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 ;射线用表示其端点和其上任…  相似文献   

8.
设点C,D内分与外分同一线段AB成同一比例,即AC/CB=AD/DB,则称点C和D调和分割线段AB,或称点C是D关于线段AB的调和共轭点(或点D是C关于线段AB的调和共轭点).若从直线AB外一点P引射线PA,PC,PB,PD,则称该线束为调和线束,且PA与PB共轭,或PC与PD共轭.文献[1]以1个性质、2个判定、2个命题介绍了线段调和分割的几条性质(即本文中的性质1、性质3及推论2).其实,线段的调和分割还有一系列有趣的性质,它联系了众多的图形性质.本文试图作一系统介绍,并给出文献[1]中有关性质的另证及应用.  相似文献   

9.
定理 三条平行线截两条直线,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反之亦真. 上述定理中的对应线段是指一条直线被三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与另一条直线被这三条平行直线截得的线段对应,对应线段成比例是指同一直线上两条线段的比(部分与部分之比或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另一条直线上与它们对应的线段的比.  相似文献   

10.
定理 线段AB与CD垂直的充要条件是AC~2-AD~2=BC~2-BD~2. 证明 [1]必要性由勾股定理即可得出.下面证明充分性(图 1(1)),记∠AOC=α,∠AOD=β,应用余弦定理有  相似文献   

11.
12.
对于某些几何证明问题 ,同学们可以从线段垂直平分线入手 ,常可找到解决问题的捷径。一、直接利用已知的线段垂直平分线图 1.例 1 如图 1,AD平分∠BAC ,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交AD于E ,交BC的延长线于F ,连AF ,求证 :∠B =∠CAF证明 :∵EF是AD的垂直平分线∴FA =FD ∠FDE =∠FAE∴∠B +∠ 1=∠CAF +∠ 2∵∠ 1=∠ 2∴∠B =∠CAF .二、挖掘利用隐含的线段垂直平分线例 2 如图 2 ,△ABC中 ,AD平分∠BAC ,CE⊥AD于O ,CE是∠DEF的平分线 ,求证EF∥BC .图 2证明 :在△AEO和…  相似文献   

13.
垂直且平分一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它具有非常重要的性质:线段会在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两个端产、的R巨离相等.在解某些几何问题时,灵活应用这一性质,可简化解题过程,使其迅速获解.例1如图1,线段CD垂直平分AB,AB平分工CAD求证:AD//BC.例2如图2,已知AD平分ZBAC,EF垂直平分AD交BC延长线于F,连接AF求证:证明EF垂直平分AD,例3如图3,已知:求证。AC=AD,证明连CD交直线AB于五BE是CD的垂直平分线.例4如图4,在△ABC中,求证:证明延长BC到D,使DC—BC,连AH.LACB—90”,AC是B…  相似文献   

14.
以向量作为研究手段,导出直线的一个参数方程,并进一步利用该方程所具有的性质,建立直线上点的位置与方程中参数的取值之间的关系,最后通过例子说明所得结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16.
文[1]给出了平面内两条线段互相垂直的一个充要条件(本文称为定理1).定理三线段AB与CD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对于任意平面四边形,定理1即为“平面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其两组对边的平方和相等”.若将平面四边形沿其对角钱折成一个空间四边形,其两条对角线与两组对边之间也有此结论.由于空间四边形总对应于一个四面体,因此将定理1推广到四面体中,可得到四面体的如下性质.定理2四面体的一组对棱互相垂直的充要条件是另两组对棱的平方和相等.也就是:在四面体D-ABC中,AB上CD的充要条件是AC’+BD’一AD’+B…  相似文献   

17.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求解某一类代数或三角问题时,若按常规思路,则过程繁复、计算冗长。但若能联想平面解几中直线的有关性质来解答,则构思巧妙、直观、简洁,并能从中体味到数学的美感。  相似文献   

18.
第三册“直线和线段”是两个独立的知识点,又是互相关联着的两个概念。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应很好地把握住这一特点。 依教材的编排顺序,先教直线。教师布置同座两个学生把课前准备的线拉紧,互相说说,拉紧的这条线是条什么样的线。学生描述是条笔直的线后,教师启发学生展开联想:有时飞机后面拖着一条笔直的线是什么  相似文献   

19.
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角”的一节里,有这样两幅图:课本称前者为“线段”,后者为“直线”。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角”的一节里,也有两幅图: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