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其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形体中被赋予了形形色色的信息,这是其他文字所不具备的特点.汉字的使用具有悠久的历史,在长久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被融入到了汉字的结构形体和外观形体之中.汉字形体承栽信息,信息又反过来丰富了汉字,使得汉字更加富有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黄莉 《语文知识》2003,(3):29-29
汉字是流传数千年至今仍极为活跃的表意文字。它是先人以描摹客观事物特征或标志为基础创造出来的,由于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所以它的形体结构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分析汉字的形体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本文仅以  相似文献   

3.
简化是汉字发展不可逆转的走向.汉字简化起初着力于形体的演变,汉字从甲骨文发展到楷书其形体是越来越适合于人们的书写.汉字发展到楷书阶段,形体相对稳定,于是人们便从形体本身的笔画省减,另辟简化的蹊径.解放后,我国政府进行了两次汉字简化工作,第二次汉字简化由于出台仓促,缺乏社会基础,在试行十年之后被废止,但不等于汉字的形体就此定型不变,它还必将朝着既要摆脱繁难,又要传承文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汉语言文字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这种变化包括语音、语义、词汇的演变和汉字形体的变化与数量方面的增减等  相似文献   

5.
首先,汉字形体的演变过程告诉我们:汉字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从甲骨文时代起,汉字就有繁简两种字体,汉字形体的演变,主要经历了从甲骨文到小篆,从小篆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这三个阶  相似文献   

6.
中国汉字文化博大精深,汉字形体反映了中国历史的风俗人情、社会意识、名物制度等文化内容。以女部字为例,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对女性的认知,这些文字充分反映了汉字造字的奇妙法门和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7.
声兼义现象是汉字形体结构中的特殊问题,结合《说文》中的例证材料和汉字的发展历史,对声兼义字的功能、特点、类型及其形成原因作深入的探讨,指出声兼义字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沉淀物,对于探求词源,建立词族,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汉字是形、音、义三者咸备的表意文字。这种举世独一无二的方块汉字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它的字形由甲骨文、金文、篆文、隶书发展到我们今天使用的楷书形体。并且仍然面临着被简化或由拼音文字所取代的趋势;它的用义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逐渐地新陈代谢;它的读音与形、义一样亦按自己的发展规律在缓慢地发生着变化,正如明代语音学家陈第所说:“盖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移,亦势所必至。”真是不刊之论。 事实正是如此,我们阅读古籍,或翻查字典,有时会遇到一些关于字音的问题,其中就不乏语音的历史流变给我们带来的障碍。  相似文献   

9.
试论《说文》中的“声兼义”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声兼义现象是汉字形体结构中的特殊问题。结合《说文》中的例证材料和汉字的发展历史,探讨声兼义字的功能、特点、类型及其形成原因,指出声兼义字是汉字发展中的历史沉淀物,对于探求词源、建立词族,正确认识汉字的发展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很早就开始了对汉字的研究,古籍上最早的记载是关于汉字形体结构的研究成果——“六书”。秦汉以后,汉字的形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经历了秦篆、隶书发展为楷书。汉字形体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归纳出了五百四十个部首,出现了《说文解字》等著作。纵观汉字形体学史,凡是促进汉字发展的成就都是研究汉字形体结构而取得的。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汉字只有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才能发挥它的威力。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迫切要求对汉字进行深入研究,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证明,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分层次的深入研究是汉字研究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11.
历史进步论是近代西方历史哲学的重要观点,是历史研究试图科学化的努力。作为思辨历史哲学代表的文明形态史观却把宗教当作历史进步的尺度,并且与目的论和宿命论联系起来,受到批判历史哲学的质疑和批评。唯物史观把社会发展建立在自然历史过程的基础上,超越了历史研究中的思辨因素和唯心成分。  相似文献   

12.
作为伴随人类社会的交往雨产生和发展的交换媒介,货币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这种角色在现代社会日益重要。货币在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人类交往活动的互动中表征着历史进化的节度,货币的发展史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进程。在现代社会形成的过程中,货币起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明显地体现为,促进了“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并通过不同的货币分配方式与不同的货币分配结果,促进了社会流动。从而促进了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系进行了论述,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是相辅相成,血肉相连的统一体,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唯物史观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人的全面发展和生产力发展相一致,社会进步为人的全面发展指出了光明前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同一历史过程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由于中西文化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文化,这使中西文化的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存在差异。文章主要从文学翻译是跨文化交流的桥梁的视角,即从媒介功能、促进功能、信息传递功能以及交往工具功能等方面探讨文学翻译在中西文化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欧军 《集宁师专学报》2012,34(1):65-69,74
乌兰察布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自古以来就是北方游牧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共同协作,和睦相处,携手创造了多姿多彩的地域特色文化。这一文化现象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进步,集中沉淀并体现在民俗文化之中。该文从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等视角对乌兰察布民俗文化内涵、特征进行了梳理剖析。  相似文献   

16.
培根、笛卡尔从人类认识和控制世界能力的提高入手为社会进步作了初步论证,崇尚理性、相信教育和启蒙的作用,并以此作为历史不断进步的保证则是法国启蒙学派的历史进步观.但韦伯、兰克和布克哈特等人不仅对历史的进步表示怀疑,甚至根本不同意把进步观念引入历史研究中.马克思是从历史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中来理解社会进步的.就历史发展总的趋势来看,历史尺度和价值尺度是一致的;就历史发展的特定阶段、特定时期来说,两种尺度又存在着某种不一致.两种尺度的社会进步最终可以在实践中,而且只有通过实践达到协调和统一.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华民国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国史作为历史研究的新兴学科,近些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本文对近年来民国史研究取得的总体进展、专题领域的新成果,以及新研究领域的开拓作一述评。指出近些年来,民国史研究不仅在传统的政治史与外交史领域进一步深化,而且民国经济史、社会史等以往研究中的薄弱环节也日渐为研究者重视。  相似文献   

18.
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是社会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方向。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线索表明这一历史时期是封建正统法律思想逐步瓦解,是由人治“逐步向法治”演变的重要历史阶段,揭示出近代中国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特点是围绕救亡图存这一历史背景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变化迅速、争锋激烈以及三种进步思潮纵横交错构成主流。总结中国近代法律思想发展的历史启示,在于指出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是一部与时俱进的创新史。恩格斯晚年的革命斗争战略大转变,就鲜明地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分析这一转变,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基本经验,从而更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生产关系是随着人类社会进步不断发生变化并逐渐趋向公平与合理的,因而在人类社会的不同阶段,生产关系总是表现出与这一社会特定环境与因素相符合的特征,适应并推动这一社会形态的进步与发展。当代社会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高的发展阶段,其所包含与表现的先进生产力必然会对原有的生产关系带来强大的冲击,并要求改变生产关系以适应并推动其发展。先进生产力对原有生产关系的冲击,新生产要素对原有生产要素的作用,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地位的变化,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当代社会新生产关系的概念及内涵,已经成为我们正在面对并不得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