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就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工作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复合型、应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在此趋势下,必须优化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改革。本文就中职英语教学的目的、原则、手段、内容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2.
中等职业学校办学的显著特色是完善学生的人格素养和职业综合素质,而在实施专业技能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职业教育就没有生命力。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网络专业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和技能,达到企业(行业)岗位标准并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中级技术(技能)人才。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研究...  相似文献   

3.
职业能力是职业角色从事一定的岗位工作所需的个体能力,它由知识、技能、素质诸要素组成,并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综合地发挥作用.对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专业教学来说,培养人才针对的目标岗位群是企事业单位的一般会计核算人员,这些岗位往往要求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的会计核算技能和端正的专业态度.要使得我们的学生通过三年的学校培养,达到用人单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在毕业时实现"零培训"上岗,教师必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课程教学目标,改变"重理论、轻实践"的课堂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为职业技能训练服务,以强化职业技能训练为教学重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课程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教学计划是学校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确定整个学校工作步调的依据。学校课程和教学的改革最终要落实到教学计划里才能付诸实施。因此,制订好教学计划是深化职业学校教学改革的基础。一、转变观念是制定好专业教学计划的关键新形势下,中等职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确立以下观念:1.培养综合素质中等职业教育应以能力为中心,以满足职业岗位的工作需要和就业需要为导向实施素质教育。制定教学计划应该从全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出发,将素质教育的内容渗透进教学计划中。2.突出实践能力长期以来,中等职校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发展和企业的需要,中等职业学校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必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质为目标,要使课程教学更接近学生毕业后的岗位需求,实现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走产学研一体化的教学道路,根据学生实际和理论知识掌握的情况来确定学生动手操做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俊填 《现代语文》2010,(8):138-139
中职学校以培养社会实用型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为主要任务,而应用写作在社会生活、个人工作与职业岗位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因而,应用写作能力也就成为当代中职生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素质之一。教育部2009年1月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就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要加强语文实践,培养语文的应用能力。”(教职成〔2009〕3号)应用写作能力作为中职生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方面,对提升中职生整体语文素质,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的需要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在现实中,由于该学科本身的理论性和程式性较强及教师教学思路落后、教学方法单调等原因,中职学校应用写作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呢?下面,试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作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7.
21世纪将是人才竞争的时代.世界各国的教育家越来越重视人才这一最宝贵的资源。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除了技能之外,文化基础、职业基础也逐渐显示出了重要性。未来的就业者,光有自己的职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具备从事职业工作的一定的综合能力。而语文学科是职高课程的文化基础课程,具有广泛的社会实用性,作为职业高中的语文老师,应跳出传统语文教学的框架,把语文教学重点与学生从事专业工作所具备的素质相结合。与社会经济建设相联系。使语文教学适应于学生将来之需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那么,如何通过职高语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呢?通过课堂。我们可以做这样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速度减缓,甚至陷于举步唯艰的困难境地,原因因然百多方面的,但定位砂准确带来的危害不可忽视。应如何给中等职业教育准确定位呢?首先,中等职业教育应明确承担的社会任务,即培养目标,因为培养目标是准确定位的坐标。“职业教育要培养同二十三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人才。”也就是说,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毕业生是能直接参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一线劳动者。这就规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和一定…  相似文献   

9.
沈泉璇 《职教通讯》2012,(33):56-57
围绕会计职业岗位及其相关岗位的设置,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与技能,提出通过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强化职业能力,提升专业素质,提高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培养专业技能熟练、高素质劳动者的重任.要完成这个任务,真正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就必须实现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学生能力与行业要求、教学过程与企业生产过程的自然对接.因此,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大纲(试行)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必修的文化基础课,语文教学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学要适应目标的要求,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中等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动手能力强,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并能直接上岗工作的劳动者。这一定向性特征决定了中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职业能力和工作能力为中心的。事实上,培养应用型、操作型职业人才不仅是中等职业教育的任务,也是广大企业对中等技术人才质量方面的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都应该围绕着形成和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而展开。所谓职业能力,是指从事某种或几种职业的能力。职业能力包括一定的专业理论、专业技术、从事实际岗位工作的操作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和解决岗…  相似文献   

13.
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中职校英语教学改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中等职业教育承担着为生产、服务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中等职业学校的英语教学长期存在着采用普高教学模式,教学水平普遍较低,学生学习效果差等突出问题。北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加强英语教学改革,优化英语教学模式,不断提高人才素质。  相似文献   

14.
教育部已启动21世纪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它是国家教育结构调整和中职培养目标变化的落脚点,我校机制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证明,课程改革是专业设置改革的关键。 一、课程体系改革的指导思想 普通中等专业教育属于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同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从事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因此,课程体系改革应该以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以人才及劳动力市场和职业岗位分析为依据,把以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培养作为总的指导思想。 …  相似文献   

15.
职业教育是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和劳动者。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各学科都要围绕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语文是职业学校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工具学科,学生语文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着其它学科的学习,而且会对他们今后的工作与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中等职业学校学生不仅要学好语文基础知识,掌握语文基本技能,更应在语文学科里获得一种深厚的人文修养,提高自己的语文素质。在中等职业语文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发展能力。培养学生的现代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的中心任务,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获得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7.
李建伟 《新疆教育》2013,(11):176-176
随着办公软件的广泛使用,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急需大批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多元化复合型人才。而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知识结构与能力难以满足现代企业的需求。中等职业学校在设置学科专业时要考虑人才输出与对接的问题,而教学中办公软件内容的渗透,对于毕业生适应岗位、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的突飞猛进,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具有专业知识、多种能力、多种技能、能适应多岗位的转化需求的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欢迎.树立以全面素质提高为基础、以多种能力培养为本位的新理念,成了深化中等职业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是中等职业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多方法的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来适应社会的需求成了中等专业学校办学的新方向.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商务活动也会日趋复杂化,商务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变换将日益频繁,学生在学校学到的许多专业知识、训练的技能会随时间的推移逐步被淘汰.而对学生思考能力、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等基本能力素质的培养,则会使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今后的职业生涯中受益终生.  相似文献   

19.
我国加入WTO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给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课程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科学技术的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挑战:生产标准向个性化转变,要求劳动者具有综合职业能力:企业人事组织岗位的变化,更看重人的综合素质;职业综合化发展的趋势,使得文化基础、技能、专业教育的多样性变得越来越重要;生产岗位的变化也使得职业的流动性越来越强,要求人们注重终身受教育.在这样的变化下,教育部职成教司抓住机遇重新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目录,并以现代教育与课程改革的理念重新编写了中等职业学校82个重点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下简称新方案).  相似文献   

20.
徐浩燕 《现代教育》2012,(11):115-115
近年来,随着IT行业的迅猛发展,IT行业的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人才竞争越来越激烈。同时,许多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却因无法适应工作岗位黯然离职。为何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学校在教授学生时片面注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职业素质和岗位素质的培养。据权威机构的研究成果表明,作为IT行业的行业人员,除了专业技术水平外,必须具备12项职业核心素质和岗位核心素质,这12项职业核心素质根据重要性和提及率平均数指标依次为:沟通能力、团队合作、学习能力、责任感、问题解决能力、诚信、主动性、理解能力、应变能力、抗挫抗压能力、踏实和大局观。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传统的授课模式是以学生个体为教学对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