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哲理是人们对繁芜复杂的客观事物的发现和悟,当这种体悟能带给人精神的启迪和审美的愉时,哲理美就宣告产生。在宋代著名作家苏轼的《赤壁赋》中,这位饱经活沧桑,而思想又极为深邃的作家,借助于他的手,将文学与哲理完美结合,将深刻的哲理通过优美意境加以展示,写景、抒情、言理三者水乳交融,带人一种巨大的审美愉悦。《赤壁赋》和与之同时所写的著名词作念奴娇·赤壁怀古》一样,作于苏轼一生中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为黄州团练使期间。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年),作者因文被诬为“包藏祸心”、“无人臣之节”而被入狱,遭到残酷折磨,几被处死,…  相似文献   

2.
《赤壁赋》     
自读导言  1.理解作者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和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   2.体会文章的感情变化和景、情、理水乳交融的写法特点。   3.熟读并背诵课文。   4.进一步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解说:“自读要求”要依据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指导学生自读本文,基本的要求就是理解作者月夜泛舟,游于赤壁之下,触景生情,联想古今人事,借题发挥,所抒发的内心感慨。   景、情、理的水乳交融和作者感情的起伏变化是本文的显著特点,要指导学生将此作为学习的侧重点,弄清文章“由游起兴,由景生情,由…  相似文献   

3.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分别于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七月十六日(“七月既望”)和同年十月十五日(“是岁十月之望”)舟游赤壁,并各写下了一篇《赤壁赋》(被后世称作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为秀丽的赤壁增添了文学色彩,也为后世文坛留下了传世经典。那么,两篇《赤壁赋》有何不同呢?  相似文献   

4.
一、苏东坡的自我认识 这个大步骤里,师生要一起探讨出:处境不妙——仕途不顺、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5.
《赤壁赋》笔优美,采飞扬,骈散结合。写景部分精警凝练。形象鲜明。议论部分自由豪放,恣肆雄健。许多句子都是流传千古的名句。特别便于学生诵读。因此。我准备从读入手。把欣赏品味语言作为重点,与学生进行赏析性交流.让学生走进本,与作对话,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能力,让学生能在全写景、抒情、议论的巧妙融合中体会到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赤壁赋》是宋朝大作家苏轼的一篇著名作品。他曾经两次游赤壁,都写了文章。我们现在要介绍的这首《赤壁赋》,在有些选本或文集中往往称为《前赤壁赋》。其实周瑜大破曹操的赤壁,在现在的湖北  相似文献   

7.
渡头轻雨洒平沙,十里梧桐绿万家。犹记当时停泊处,少年负笈梦荣华。这是我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年)回忆17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和等于二直角这一定理,苏步青采用了大同小异的20种方法,并写成一篇论文,在当时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出,开始显露他的数学才华。22岁时,苏步青进入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深造。  相似文献   

8.
[定位 ]体会苏轼豁达乐观的情怀 ,理解作者的人生感悟 ,品味和鉴赏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的艺术特点。本单元的四篇文章都是文学性很强的散文 ,抒情色彩浓烈。这需要学生从语言入手 ,品味语言 ,理解文意 ,欣赏玩味作品的语言特色。[切入 ]1 怎样了解苏轼 ,读懂苏轼 ?课前布置问题“苏轼是少见的旷世奇才 ,你所了解的苏轼”。本文意蕴深远 ,哲理与诗情高度融合 ,如果不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当时的处境 ,就很难感受到他那种正直、傲岸的人格 ,也很难理解他矛盾痛苦、听任自然而又乐观旷达的复杂的思想情感。2 我们刚学过《念奴娇·赤壁怀古》 ,…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篇赋。 这是一首散文诗。 这是一个哲理故事。 这是一篇抒写心情的文赋。 这是一篇因景生情、因情入理的抒怀之作。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标】1郾把握文章的感情变化,理解作者月夜泛舟赤壁而触发的情思,体会通过主客问答手法所表现的旷达乐观的情怀。2郾熟读课文,学习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教学重难点】苏轼因宇宙无穷与人生有限的对比而产生了对功业、生命的迷惘,这也是古代哲人与诗人共同的困惑。但苏轼却能辩证地看待“变”与“不变”,耽赏于大自然的江山风月,而获得一种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只有真正理解了苏轼的心路历程,才能真正把握《赤壁赋》的精髓。【教学方法】诵读与探究相结合的方式。【资料搜集】1郾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郾余秋雨的《苏东坡突…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1.掌握积累“既望、属、如、泓、倚、愀、危、缪、赋、卒、曾”等词。积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沧海一粟”等短语。  相似文献   

12.
《赤壁赋》是一篇美,也是苏轼“以议论为诗”在散创作方面的体现。章有强烈的理性色彩,不同于一般的散。教学此,不仅要让学生流畅地背默,还要让他们深刻体味章的内涵。如果只把教学重点放在欣赏章的形式美,忽略对章内容的赏析,我觉得有些偏颇。所以,在品读优美句的基础上,理解苏轼的思想,是本设计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这是我国名数学家苏步青(1902—2003)回忆17岁那年东渡日本留学的情景所作的《外滩夜归》两首诗中的一首,1902年,苏步青出生于浙江省平阳县带溪村,12岁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浙江省第十中学,15岁时,为了证明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二  相似文献   

14.
一、骈散相间形成句式参差之美作者开篇便以散文句式娓娓道来,点明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看上去像一般游记那种寻常套路,却并非可有可无的闲笔。紧跟而至的是一对四字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淡墨简笔状其近景,描绘出秋江的澄静。  相似文献   

15.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的一生总会遇到许多不如意的事情,而面对这些许的不如意,你是怎样做的呢?在《赤壁赋》的备课过程中,我才真正的读懂了什么是人生豪迈,什么是人生旷达。苏轼面对人生逆境的胸怀深深地感染了我。我的思绪随着他的笔触,飘到了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对历史的缅怀是人的一种情结。在教这篇文章时,有两个人物始终在我的脑海里徘徊着——苏轼和曹操。  相似文献   

16.
《赤壁赋》虽为山水游记类散文,但作者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本课教学通过让学生疏通文意,领悟文章内容和体会作者情感,从而达到使学生陶冶性情、提高语文素养的目的。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重要文言知识;体会景、情、理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7.
教材分析:《赤壁赋》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后,处在事业和人生的低谷,闲暇与朋友月夜泛舟游赤壁,借以排遣内心苦闷忧愤而写的一篇游记。文章虽然采用赋体的形式,但文中对景物的描写,及由景物引发思想情感的复杂变化和最后作者旷达人生境界的呈现,使文章具有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设计荣获第七届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大赛一等奖。  相似文献   

19.
教学目的:1.掌握积累“既望、属、如、泓、倚、愀、危、缪、赋、卒、曾“等词.积累“清风徐来,白露横江,如泣如诉,月明星稀,沧海一粟“等短语.……  相似文献   

20.
《赤壁赋》是文赋的代表.教学要以此为由,引导学生简单了解赋的历史和文体特点.应披文入情,细读文本,沉潜涵泳.尤其要通过文句的表层含义洞察其深层意蕴,了解这类文学语言的规律和特点.对赋中引文要深入体会,了解香草美人的创作手法,借助隐喻的规律来解读关键字句.了解主客问答的构思艺术,以及铺排手法,进.而领悟本文深邃的哲理,感受苏轼的旷达胸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