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55年来的经济发展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部宏观经济调控的历史.文章主要从制度变迁角度,对中国55年来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进行了回顾与反思,最后就中国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未来取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的发展取得了傲人的成绩,中国经济发展所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本文通过对宏观经济具有代表性的四个理论,宏观经济运行与调控、财政理论、金融理论和增长与发展理论,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对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但由于我国学者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研究颇多,且各子部分交叉关联度较高。所以本文以梳理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经济理论为重点。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宏观经济经历了数次较大波动。研究货币政策对经济波动的影响,对于深刻理解经济波动的形成机制,更好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减小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滤波方法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特征,在简要回顾货币政策调控历史的基础上,重点考察了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特点.并实证估算了各口径货币余额的需求函数,进一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经历了多次调整,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愈益显示出鲜明的特色。以2008年复杂经济形势下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转变为切入点,分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转变,对于克服当前的经济困难和保持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财政政策是一国政府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政策工具,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宏观经济出现通货膨胀的通货紧缩,我国政府有效地运用财政政策等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6.
郑炜 《华章》2013,(23)
由于国际形势等众多因素的影响,中国的宏观经济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众所周知,宏观经济的走势需要靠相应的政策来进行调控。近些年来,中国的宏观经济开始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这对于国家而言无疑是一种挑战。面对如此复杂的局面,需要国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付。本文主要就中国宏观经济所面临的风险及解决措施进行了深入地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7.
经济哲学与宏观经济调控方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回顾经济学流派的各种经济政策展示了调控的显著性,在当今国际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贫乏越加显现出来.创新是首要任务.以宏观经济指标理论,政策性和阶段性的宏观调控策略.宏观经济良性循环三大任务为综合目标的七元素调控宏观经济的数学模型是三率调控宏观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和细致,我们分析了税收,存款利率,贷款利率,汇率,货币发行量,国债发行量,财政预算七元素与30个宏观经济指标变量间的经验关系,并由此建立粗略的阶段性的效益矩阵作为决策的基础.利用宏观经济指标对经济的贡献率确定加权系数,并建立线性的目标函数并求出离散组合优化值,为中国宏观经济的发展献一点调控策略。供政府部门的决策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宏观经济政策是政府调控市场经济的主要手段,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内涵必须有清晰的界定。要结合经济运行的实际,正确处理宏观经济政策运用中的各种矛盾,提高宏现经济政策的效应。  相似文献   

9.
世界金融危机正影响全球的背景下,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依然对世界和中国宏观经济理论产生着影响。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主要是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充分就业问题;二是通货问题;三是经济增长问题。理论构建来自5个方面:成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理论;宏观经济政策理论;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理论。西方宏观经济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深远而重大的,其引进中国经历了一个否定批判、部分吸收、有选择地借鉴运用的曲折过程。从市场经济运行的性质上看,现代西方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都是对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则和规律的科学总结,其目的都在于采取合理有效的宏观调控政策、方法和措施去保持整个国民经济总量的基本均衡,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引导国民经济持续发展。二者调控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与手段越来越趋向一致。经过30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与管理体制实现了"四个根本性的转变":一是由国家直接调控企业和直接配置资源转向主要调控市场,进而影响市场主体行为,实现宏观调控目标;二是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方面,由供给调节为主转向需求调节为主;三是在调节需求的方法上,由直接调控市场需求转向通过经济杠杆来调节市场需求的规模;四是由过去主要靠国家计划调控逐步转变成国家计划、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三者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综合协调宏观经济政策和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的新机制。实践有力地证明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成功之路。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来,指导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实践的思想依次为"计划主导论"、"间接调控论"和"政策主导论".这三种宏观调控思想分别对应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计划主导论"发展到"政策主导论"反映了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认识的深化,反映了我们对计划与市场关系认识的深化.  相似文献   

11.
时至今日,许多人依旧怀疑史学的功用。这与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等客观因素有很大关系,但从主观而言,它与历史科研成果脱离现实有关,与教学活动割裂现实有关系,也与受教育者被动接受历史知识有关系。  相似文献   

12.
法治文明发端于古希腊,并首先得到古罗马人的实践和阐扬。自此,法治的理念和理想在越来越多的国家以不同的具体形态成为现实。并成为现代社会各个国家追求的共同目标,基于我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和现实条件,法治在我国具体实践的关键在于:其一、依法行政,即行政权不得超出法律的规定。其二、加强执政党建设。其三、完善市场经济规则,促进市场经济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区域社会经济史课程是历史学专门史研究生的必修课程,课程的教授总体要求是对全国各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的宏观的把握,以探求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律。但由于涉及面宽广,内容易于空大,并且学生的学科背景不同,对课程内容有时很难理解透彻。因此,在宏观地介绍全国的社会经济情况的同时,应该结合本地方社会经济情况,在宏观的区域经济理论的关照下,回归到地域经济的分析中来,将使课程讲授更为具体生动。  相似文献   

14.
政府主导型经济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经济增长方式,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政府想凭借自身占有的资源优势,继续代替市场决策,代替市场去配置资源,不仅会降低经济效益,使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失去活力,而且还会增大经济投资的风险。本文旨在结合当前体制改革的现状对此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民族的原始宗教,在历史上都和本民族的社会、经济、文化、民俗习惯密切联系,对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社会意识、行为规范的发展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全面了解民族历史、了解民族宗教,将是发展民族经济、文化不可缺少的一个方面。本文详细阐述了云南白族本主文化的发展、特征及其文化体系,由此展现了本主文化对白族社会的深厚影响。  相似文献   

16.
经济、政治与化的协调发展,是社会平衡发展的正确路径。西部经济虽然落后,但在历史化与现实化上却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制定经济化战略,必须具体分析各种不同的化形态和经济现状。西部开发的历史与现状,决定着西部开发的独特性。西部丰厚的民族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也能解决民族化的继承与发展问题。把化建设放到跨世纪经济粹发展的战略高度,重视化建设的整体性。西部大开发应当选择一条经济开发与化建设齐头并进、共同复兴的道路,在经济开发的同时注重化建设,促进西部地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政治、经济、文化等角度出发,解析了民国时期这一中国近代历史上较为动荡时期的家庭结构的特点,同时对城乡家庭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8.
区位对于区域经济的兴衰有着重大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影响,它能够加速或延缓区域经济的发展。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区位条件是动态的,环境的变化会引起区位的变迁,进而导致区域经济的兴衰。历史上扬州三次繁荣又几番沉沦,与其区位变迁息息相关。交通便利、政治稳定、经济区的形成等是扬州繁荣的基础,反之则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19.
满文档案是指以满文或者满文与其他语言合璧的形式书写的反映清入关前和清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历法、文艺、宗教、民俗等方面内容,具有保存价值的原始记录。本文试从载体和内容两个方面研究满文档案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