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艺术,学术界有种种评论,但对其叙事节奏的研究却少有人涉及,未能揭示出小说所独具的音乐美。文章认为,与传统小说的单维时间型节奏相比,《法国中尉的女人》的叙事节奏显示出一种积极的开拓精神,即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来进行节奏的构建和营造,从而形成了一种时空复合型的节奏。这不仅为读者的文本解读带来一种别样的格调和情致,增强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而且也体现出作者在现代小说节奏构建问题上的独特思考和大胆创见。  相似文献   

2.
小说《项链》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闪耀在文学长河中。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从人物、情节或者主题等方面切入,很少涉及到叙事节奏。小说的时间安排包括了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这其中的差异就形成了叙事节奏的差异。作者刻意的压缩、拖延叙事时间,就形成了特定的节奏,而这背后的原因,是需要读者思考的。本文以《项链》为教学内容,从叙事节奏角度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  相似文献   

3.
著名的电影艺术家张骏祥先生对电影的内容结构与节奏的关系作过一个比较说明。他说,小说的内容结构是一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的方式,其节奏基本上是直叙、连贯、平稳的;而电影的内容结构则是一种“一、三、五、七、九”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丁萌 《师道》2005,(5):38-39
一幅山水画,总有疏可走马的空间空白。一首动人的乐曲,总有骤然休止的时间空白。课堂教学也莫不如此。空白实际上是一种“合理的连接”“有序的变化”,是教学节奏的一种表现手法。如在课堂上,教师讲述一段时间之后,要有让学生静心回味的时间;教师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  相似文献   

5.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我在教授《彝家娃娃真幸福》时,先引导学生从生活语宫中寻找节奏(快点、大家快来),(扫扫地、刷刷牙),(爸爸、妈妈),再通过朗读、视谱和拍拍手、跺脚、捻指等动作学习,使学生印象深刻,记得牢,饶有兴趣地获得了舞蹈性的节奏。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高超的艺术,其艺术性不仅表现在巧妙地解决各种问题,更在于把握控制课堂节奏。不管是字词句章,还是语法修辞,不管是小说散文,还是诗歌戏剧,散落在字里行间的知识都只是课堂教学节拍里的一个个音符,仅仅把这些内容堆砌在一起是不足以奏响课堂教学的乐章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情节的安排、情绪的变化、人物的设置三个方面研究张欣小说的节奏艺术。张欣小说的节奏变化,既表现在小说的整体结构上,又表现在小说内部各种因素的辩证运动中。节奏的变化是张欣小说的重要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8.
姜颖 《学语文》2012,(4):64-65
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是很重要的教学技巧。本文采用案例分析法讨论对外汉语课堂教学的节奏问题。文章主要对某教师教学精读课课文《京剧我看得懂但是听不懂》的教学案例,从教学中教学环节的时间比例、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外汉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从叙事时间看《午餐》的叙事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伟清 《文教资料》2007,(33):39-41
小说属于时间的艺术,它是在时间中展开和完成的。所谓时间是指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本文将从叙事学的角度,就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之间的关系,对叙事语篇的故事顺序排列、叙述的节奏和次数等问题进行探讨,以求证叙事时间在叙事语篇中所产生的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一直是毕飞宇小说叙事艺术的独特之处。在小说中,毕飞宇巧妙地以弱化的、超越的、对峙的时间姿态和空白、静述、闲笔三种叙事时间节奏生动有力地展示人物性格,凸显叙述者对历史的思考和生命的体验,由此形成了毕飞宇小说有意味的叙事时间设置。  相似文献   

11.
节奏美随想     
本文认为,节奏并非都是关的,所谓节奏美是指对象的时空节奏给予人的精神愉悦;节奏美或不美,是由人的生理平衡机制、心理愉快机制决定的;一部电视剧能不能给人以节奏美感,在于作品的整体节奏与观众的接受心理节奏之间是否建立了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适应关系,体现这种适应关系的快节奏的审美力场是电视剧显著的艺术特征,电视剧的节奏同电影的节奏和小说的节奏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维克拉姆·赛思(VikramSeth)(1952-)创作的诗体小说《金门》在1986年一经发表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并且获得了英联邦国家诗歌奖。该作品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大胆并且成功的尝试。很长时间以来对诗体形式有很多争论,不少人对完全散文化、散漫无序、没有诗体的现象感到不满,因为很多诗歌都忽略韵律和节奏,而赛思的作品是采用抑扬格四音步十四行诗的诗句,美国诗人和评论家里曼指出:“用讲故事的方式使诗体小说得以恢复了生机,赛思的作品符合一流小说的所有要求,他用散文式的流利和直接方式,用诗歌的节奏把内容的深刻和力度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13.
孙广胜 《职业技术》2006,(22):91-91
讲课有节奏感,是一种讲授技术,也是有经验的教师讲课成功的要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经验认为讲课节奏主要包括语言。内容和时间三大节奏。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小说《印度之行》是被广泛认为传统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作品。小说的主题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特色。这里重点分析的是这部小说的节奏。主要的视角是放在作者对于节奏的运用。而节奏的运用也正是现代主义创作的技巧之一。  相似文献   

15.
节奏,是音乐中的一个术语,它与旋律一样,同是构成音乐的基本要素。  数学课堂教学也应要有节奏。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其大脑优势兴奋中心是随时间的一维演进呈曲线变化的,且这种兴奋中心不是长时间固定在大脑皮层的一定区域,而是随着刺激物的变化而不断转移的。因此,从一节课的开始到结束,不能总是平铺直叙,无峰无谷,也不能总是一个音节,一种速度,必须紧扣学生思维的兴奋中心,精心设计教学节奏,做到有张有驰,有展有敛,动静交替,疏密有间,给学生以节奏美的感受。  设计数学课堂教学的节奏可从以下几…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渠道,需要关注教学节奏。现实是,不少教育者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把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节奏意识薄弱甚或缺失,教学节奏把握不当等,约制了教学效果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养成科学的时间素质、高度的责任感以及深厚的教学素养,以实现对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的科学把握与塑造。科学的思想政治课教学节奏表现为:结构上,有快有慢;内容上,有疏有密;方式上,有张有弛;氛围上,有动有静;语言上,有抑有扬。  相似文献   

17.
王丽琴 《教师博览》2023,(15):27-29
“慢教育”理念的实质就是教师要尊重学生,把握好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节奏,给学生充分思考、感悟、探索的时间。文章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回归教育本质、关注学生成长、实现教育公平的目标追求,通过放缓课堂导入节奏、设计多个问题等五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行为,唤醒学生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18.
文学类文本是语文新课程教材的重要构成部分,深入把握文学类文本的节奏,搞好新教材的教学是需要探讨的重要课题。文学类文本节奏的教学应该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一是节奏是文本构成的内在律动,节奏之于文,如同脉博之于人,它是文本的内在驱动力;二是文本的节奏主要表现为外在形式的语言声音节奏和内部形式的情绪消涨的情感节奏,通常称之为内部节奏。内部节奏的教学以情感把握的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识谱教学被认为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只要学会了识谱,就可以解决音乐实践活动中的所有问题。因此,老师把识谱教学置于音乐课的首要位置,把大量的时间花在认谱、读节奏、视唱上,结果,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这一系列枯燥的识谱练习消磨掉了,甚至“谈谱色变”。  相似文献   

20.
鲁迅堪称巧妙处理小说艺术节奏的典范,但这点却鲜有人论及。车文就鲁迅现实题材的小说归纳了其艺术节奏的几种外在“型式”;剖析了其艺术节奏的内在“灵魂”,即一种情绪的律动;评价了其艺术节奏的特点和艺术价值。这些意见为鲁迅作品的阅读和欣赏提供了较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