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少同学都害怕写作文。为什么呢 ?主要是没有东西写。跟说话一样 ,没有话偏要你讲一番话 ,这不十分为难吗 ?对这种情况谁也会害怕。但是 ,反过来 ,如果你本来就有一番话想要说 ,这时刚好又有说话的机会 ,那么 ,无须别人叫你讲话你也会主动发言 ,否则 ,话憋在心里难受。写作文就是用书面语言说话 ,跟生活中讲话的道理完全一样 ,没有东西可写时要你写作文你会感到为难 ,痛苦 ,而一旦有东西可写了你写作文就会高兴 ,觉得写文章是一件快乐的事 ,即使老师没有布置作文你也会主动去写。如果达到这一步 ,我们的作文水平就会迅速得到提高。因为写作…  相似文献   

2.
学生的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社会生活本应是丰富多彩的,但他们却往往熟视无睹,作文时往往勾不起回忆,无话可写,即使有话可写,写出的东西也大多是些假、大、空。如何让学生在作文中有话可写有话可说,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我的观点就是  相似文献   

3.
充分利用生活素材,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题材,使学生写作时有话可写,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为了让学生在习作时有话可写,语文教师必须尽可能地引导学生成为生活的观察者、参与者和叙述者,让写作成为学生向读者倾诉生活的一种方式。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写自己身边的景,写自己熟悉的人,写自己了解的事。  相似文献   

5.
融"生活"于作文教学之中——探寻学生习作的源头活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丽 《考试周刊》2010,(53):69-70
叶圣陶在〈作文论〉中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外,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这句话深刻地指出了生活积累对于写作是多么重要,十分精辟地道出生活与作文的关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教学就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那座桥.让学生在学校中体验生活,在家庭中寻找生活,在自然中观察生活,在社会中开阔生活,真正让学生做到有话可写,有情可表.在教学中我尝试以下策略,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话多学生把日记当成沉重的负担,觉得学习生活太单调了,没有什么内容可写。真的如此吗?非也,只要打开生活这个源头,写作的活水就会奔涌而出。  相似文献   

7.
据一次调查看出,826%的学生怕作文的主要原因是没东西可写(即无米下炊)。因此丰富学生写作素材,是克服学生惧怕作文的重要措施。一、充实生活生活是作文的主要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可以借助于课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其实课文就是一篇篇经典的写作范例.我们教师可以锁定文本,有意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动机,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9.
作文教学可以借助于课文,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写学生自己身边的事.其实课文就是一篇篇经典的写作范例。我们教师可以锁定文本,有意地创设情境,为学生创设有话可说、有话要说的语言环境,帮助学生捕捉写作动机,激发学生写作灵感。  相似文献   

10.
无话可写,是学生作文中最大的难题.那么怎样使学生有话可写呢?也许大家都有这样的经验,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最有话写,也会写得最自然、真实,不知不觉中写作方法也运用自如了.学生当然也如此,所以必须让学生回归生活,亲身体验.自主感受后不仅易于捕捉到写作素材,还能激起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下面结合作文指导课谈谈我的做法.  相似文献   

11.
《华章》2008,(1)
一、布置特殊作业,为学生直接提供写作素材中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但大部分学生一到写作文时就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鉴于这种情况,我没有给学生讲空道理,而是利用"特殊作业"的形式,给学生直接提供写作素材,让学生有话可说。我给学生布置的第一道"特殊作业"就是星期天回家向自己的父母亲口说一声:"爸爸妈妈,你们辛  相似文献   

12.
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小学生作文最苦恼的是“没有什么可写”。其实并非真的没什么可写 ,主要是由于小学生观察力较差 ,不善于获取和积累作文素材。叶圣陶先生说得好 ,“作文 ,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什么文字”。仔细体会 ,我悟出一些指导学生作文的方法。一、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人的生活。解决“没有什么可写”的最好方法是教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 ,同时教给学生观察的顺序和方法 ,告诉学生在观察时多想想“为什么?”。这样观察仔细了 ,脑子里留下的东西就多了 ,这就是作文素材。比如 :观察身边的人和事 ,要引导…  相似文献   

13.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但长期以来,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一听到写作文就头痛,感到无内容可写,写作时不是照抄就是胡编,难以表达真情实感。究其原因,乃是教师没有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一、写熟悉的内容,以“熟”激趣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有什么样的文字。”教师要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引导学生珍惜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地回忆过去曾参与过的游戏、劳动、辩论、演讲、文艺演出等活动。如根据学生喜欢做游戏的特点,我…  相似文献   

14.
常听学生说:"我一上作文课就头大,不知道从何下笔,根本无话可说."为什么学生作文时会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呢?我想,那是由于学生没有养成观察的习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没有写作素材所造成的.其实五彩缤纷的生活就是写作取之不尽的丰富源泉,然而学生却不能发现它,原因在于学生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能力.因此教师首先应该解决学生"无米之炊"的难题,在语文教学中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引导学生用敏感的神经和敏锐的跟睛去观察生活.  相似文献   

15.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文章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喜欢写作的人不多,原因是学生没话可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有话可写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才能让学生喜爱作文,有话可写。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就必须要留心生活。现在的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事,他们不留心,很多好的一手材料都从身边溜走  相似文献   

16.
沙鸥 《辅导员》2014,(14):23-24
正如果说写作是一湾清澈的湖水,那么生活便是写作取之不竭的源头;如果写作是一幅艳丽的油画,那么生活便是写作用之不尽的色彩。不得不说,上述这段文字精辟点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但我们很多同学就是理不清生活与作文的关系,仍然不愿意写作文,甚至提到作文就头疼,好不容易写出一篇作文,也是像挤牙膏似的"挤"出来的。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要记着,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相似文献   

17.
王慧丽 《辅导员》2014,(15):90-90
<正>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会写文章不仅是学习语文的需要,也是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各行各业的基本素质。然而现在的学生喜欢写作的人不多,原因是学生没话可写,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爱写作文,有话可写呢?我在教学中的体会是,要教给学生方法,才能让学生喜爱作文,有话可写。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提高写作水平要想做到写作时言之有物,就必须要留心生活。现在的学生不会观察生活,在生活中发生了有趣的事,他们不留心,很多好的一手材料都从身边溜走  相似文献   

18.
<正>小学生作文,首先要有话可说,要有具体的内容;其次才是话怎样说,怎样把具体内容表达出来。学生为写作文而苦恼,主要是没有内容可写,然后才是不知道怎样写。面对许多学生"无话可说、无话可写"的困惑,我认为,比较有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所谓"生活作文",就是有意识地培养和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然后从中选择生动有趣、有价值的素材写成作文。要让孩子们学会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那么,到底引导他们写什么呢?一、让你会笑的一句话  相似文献   

19.
在工作的这些年中,深切感受到学生对作文的抗拒甚至恐惧心态。提到作文,一个字:难。难在没有什么事情可写,每每提起笔来,脑袋里空空如也,没有几句话可写。而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它能为学生写作提供取之不竭的素材。  相似文献   

20.
一、写随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随笔的特点就是自由灵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一次电影或电视,读一本有趣的书,完成一件难办的事,遇见一位久别的好友,得到一件自己心仪已久的物品,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对某一现象的理解感悟、对某一问题的见解等等,把它写下来,就是一篇随笔.叙事通达明了,抒情真挚动人,议论严密深刻,就是一篇好随笔.学生对写七八百字的作文有畏难或厌烦情绪,那就鼓励学生从写小随笔做起.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内容多少不论,但求真情实感,每周几次.这样的练习,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又有内容可写,写作兴趣也就有了.每半个月或一个月,挑选学生习作中有特色的、对学生有启发的文章,介绍给大家(题材、写法、观点等).有条件的可定期编发班刊,甚至推荐给一些报刊杂志.一旦登载(不论班刊、校刊)都是对学生的莫大鼓励.学生有了成就感,兴趣更浓了;看到身边的同学有了成绩,自己也有了奋进的动力.如果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写作兴趣也就长久地确立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