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提出的背景下,各省全力助攻脱贫攻坚战,在物质贫困的问题上得到有效的遏制,而精神贫困却成为打赢这场战争的阻碍.精神贫困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贫困的消除既包括物质方面,也包括精神方面,只有物质脱贫与精神脱贫两手抓,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2.
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贫困的价值观是安康经济社会发展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安康人贫困的价值观主要表现为眷恋故土的"守土"意识,不求进取的"守常"观念,依赖心理和懒惰的人生态度,落后的消费观念等.  相似文献   

3.
高校贫困生:从物质贫困到精神贫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由物质贫困而导致的高校贫困生的精神贫困主要有自卑型、怨恨型、消极依赖型等多样性的表现形式,其成因则主要来自于经济上、学习上、世俗观念和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和个人长期的共同努力,在根本上有赖于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共同富裕的全面实现。目前,需要建立健全严谨完整的帮困机制,包括在经济上建立和完善各项扶助制度;在思想上坚持“扶贫先扶志”;在心理上加强引导激励。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期,扶贫攻坚的思想脱贫问题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物质匮乏问题同样重要。文章从调研湖南省慈利县贫困人口的思想问题入手,总结导致该地区贫困的几种典型脱贫思想观念及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思想脱贫问题的方法只能是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文章结合慈利县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思想上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前提,再结合新时期符合我国国情的政治教育理念以及构建全面性地政治教育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慈利地区贫困人口思想脱贫的破解对策。  相似文献   

5.
基于贫困理论的发展历程和其取得的成果,探讨其适用性下移,以期总结、丰富和发展贫困救助理论,进而进一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  相似文献   

6.
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机理及脱贫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深度贫困县是当前脱贫攻坚的重点与难点,精神贫困已经成为制约深度贫困县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以陕西省丹凤县为例,通过实地调查与数据统计,梳理集中性贫困区域农户精神贫困的主要表现,分析深度贫困县精神贫困的致贫原因,从学理上探究精神扶贫的必要性与可行性,从扶志、扶智、扶职和扶质四个维度提出深度贫困县精神扶贫的路径选择,为解决集中性区域深度贫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新形势下贫困线的测定应该具有相对、动态、多维的性质。贫困指数可以由三个维度和一些测量指标构成的三级指标体系计算出。采用调查研究方式,在安徽全省的农村地区采集个体样本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高阶因子分析技术检验贫困指数的指标体系,并计算出权重。首先利用该体系计算出每个个案的贫困指数;然后利用相对贫困线确定的比例法求出临界贫困指数,再根据已有数据拟合出人均年收入与贫困指数的回归方程;最后通过该方程即可求出贫困线。用贫困指数方法侧度贫困线有独特的优势,但也需要注意使用条件。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贫困理论阐述了生产资料贫困、生活条件贫困和精神文化贫困等,其中,生产资料贫困是一切贫困的本质和基础,也是其它贫困现象的根源;依据马克思生产资料贫困理论,透视我国生产资料贫困问题的现状,提出针对性的反贫困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贫困区域分布广、发生率高、程度深,并存在一些特殊困难。打胜河北扶贫攻坚战要从突破区域、突破方向、突破瓶颈、突破途径和突破机制五个方面来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0.
西方发达国家较早消灭了绝对贫困,对相对贫困治理中的文化帮扶进行了有益探索,形成了普遍可及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区域振兴的文化经济发展策略、赋能导向的弱势群体项目支持、广泛动员的社会力量整合机制、刚性约束的项目实施保障体系等实践维度。由于存在西方福利国家理论指导文化扶贫实践的理论缺陷,资本逻辑减贫体系应对文化贫困的制度缺陷,现行国家治理体系整合文化帮扶合力的体制缺陷,西方国家文化帮扶质量和效能被大打折扣。结合新发展阶段的实际,文化帮扶要从巩固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突出文化帮扶的基础地位、强化帮扶机制的融合创新、引导社会力量的深度介入、重视文化扶贫的制度建设等方面着力,走出一条相对贫困治理中的中国特色文化帮扶模式。  相似文献   

11.
12.
物质贫困人口的精神贫困是在思想上和行动上缺乏摆脱物质贫困的精神动力和实践能力的一种精神状态,主要表现为"等靠要",是勤劳、自强、知耻等德性缺失的表现。贫困人口精神脱贫的道德要求是要知耻、自强、劳动。精准扶贫的道德支持是多元的:物质帮扶,奠定精神脱贫的外在基础;思想教育,唤醒贫困人口的脱贫意识;榜样示范,激发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规则干预,根治贫困人口的脱贫惰性;环境改造,营建积极向上的脱贫风气;科学用人,提高扶贫人员的帮扶水平。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我国新世纪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 ,特别是头 2 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贫困结构最复杂的地区。“反贫困”始终是西部大开发难以回避的重大问题。特别是 2 0 0 3年我国的绝对贫困人口又反弹回 2 90 0万人 ,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 ,本刊特约请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十一五”规划研究中标课题《“十一五”中国西部农村“教育反贫困”战略研究》(ZBKT0 56)课题组成员 ,撰写了此组笔谈 ,核心是探讨如何用新的发展观去解决西部农村的贫困问题 ,进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编者希望由此能加深对于西部农村“反贫困”问题的探讨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Constructivism claims to be a postepistemology that replaces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knowledge. Supporters of constructivism have argued that progress requires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be weaned of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at they should adopt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ppears to be gaining ground rapidly and should no longer be viewed as an exercise in radical thinking primarily aimed at gene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dagogic mainstream.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however, reveals that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re flawed. Far from being a post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simply regresses to a pre-Renaissance mindset with theology replaced with a psychologism. Constructivist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may be both profound and non-benign.  相似文献   

15.
16.
<正>Poverty(贫穷)is a big problem in the world, but China had done a good job to dealwith it and made the greatest achievement. During fighting poverty, we’ve been moved bymany heroes.Helping Girls Zhang Guimei Lijiang, YunnanMany girls couldn’t go to school because they were very poor.Mrs. Zhang started a girl school for free and helped over 1,800 girls go to college.  相似文献   

17.
Constructivism claims to be a postepistemology that replaces ‘traditional’ concepts of knowledge. Supporters of constructivism have argued that progress requires that pre‐service teachers be weaned off traditional approaches and that they should adopt constructivist views of knowledge. Constructivism appears to be gaining ground rapidly and should no longer be viewed as an exercise in radical thinking primarily aimed at generating innovative teaching. It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of the pedagogic mainstream. Close examination of the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however, reveals that the basic assumptions of constructivism are flawed. Far from being a postepistemology, constructivism simply regresses to a pre‐Renaissance mindset with theology replaced with a psychologism. Constructivists should be aware that the implications of constructivism for future generations may be both profound and non‐benign.  相似文献   

18.
高校图书馆参与精准扶贫既是履行社会责任,也是实现自身社会服务功能。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资源、技术、人才等方面优势,开展文化精准扶贫。开展图书下乡进村活动,是文化扶贫最直接的形式;针对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提供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指导、共享信息资源、远程教育及终身教育服务是文化扶贫的一种主要形式;还可以通过与政府和基层文化教育单位合作,参与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9.
文章叙述了新疆地区贫困并不是缺乏自然资源而是缺乏知识 ,知识的贫困、教育的落后制约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延缓了新疆地区改革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在消除农村贫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已减少到2000年底的3000万,解决温饱问题的目标已基本实现。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的脱贫效果日益式微,且返贫率居高不下,贫困日益呈现出钢性特征。今天我国要早日消灭贫困并巩固脱贫成果,必须强化对贫困地区人们因自然灾害及家庭成员重病、意外等事件的救济帮助,同时改变制度化了的只重种养的扶贫模式,并通过发展经济、外出打工及改变户籍管理制度、城市建设制度、社会福利保障制度等为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创造一个与工业化、现代化一致的社会生活环境,以实现文化、价值等重建,培养起贫困地区人们的反贫困主体精神,在消除物质贫困的同时消除精神贫困,实现真正脱贫致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