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将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相比较,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但笔者从自己多年在本地和国际学校教育教学比较中看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相似文献   

2.
美国的高等教育被认为是世界最好的教育,但论及美国的基础教育。人们的看法则有着较大的分歧。将中国的基础教育与美国相比,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但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在本地和国际学校的教育教学经历认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相似文献   

3.
将中美两国的基础教育相比较,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但笔者从自己多年在本地和国际学校教育教学比较中看出,中国的教育的确是打基础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多;美国的教育的确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但学的东西并不少.  相似文献   

4.
将中国与美国的基础教育相比,人们普遍认为: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生“学得多悟得少”,而美国的基础教育则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生“学得少悟得多”。中国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极大地改变了这种现状。从教学指导思想和教育管理理念以及教育教学实践上,新课改为中国中小学教育的超前、跨越性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  相似文献   

5.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力的教育,"学少悟多"。确实,中美两国的教育有着极为不同的传统,差异之处颇多。但最根本的差异还是体现在教育观、知识观上的文化背景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高师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的现状 说起中美两国的教育,人们普遍的看法是:中国的基础教育是打基础的教育,“学多悟少”,而美国的教育是培养创造的教育,“学少悟多”。  相似文献   

7.
赵霭雯 《师道》2013,(2):6-8
美国基础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中国基础教育的最大特点是重视静态知识体系的传授。不主张中国全盘照搬美国教育,但两者可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8.
讨论“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站在更客观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中美教育如果比较的是数理课程的学术难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如果比的是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则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育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细致的分析。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为了应对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 ,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和重点 ,创新教育成了近年来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突出主题和各级各类教育的热门话题。其实 ,教育的本质就应该是创新。知识的传递只是前提和条件 ,创新才是目的。教育通过培养创新人才实现创新的最后目的。基础教育阶段的根本任务是为人的发展打基础 ,也应该为人的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打基础。那么 ,基础教育阶段应如何开展创新教育呢?本文拟就如下几个问题展开讨论 ,希望能对教育实际工作者有所启发。1 知识与创新首先需要指出 ,本文所称“创新”与“创造”是等同使用的概念 ,创新能…  相似文献   

10.
缺失创新能力的学生,就像一粒先天发育不良的种子,即使移植到多么肥沃的土壤里,也很难长成参天大树。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我国中学生赢在“奥赛”起跑线,成年人输在“诺贝尔奖”终点线的根本原因。侧重打基础还是侧重创新能力是中关基础教育的本质区别。在打牢扎实的基本功的同时,大力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才是中美教育互补的最佳形式,而不是中国基础教育和美国高等教育的简单叠加。  相似文献   

11.
一、创造力的培养应该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中国的传统教育,包括解放后几十年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教育,的确不重视对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这已是公认的评价。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一个根本原因是:几千年传统的“靠天吃饭”的小农经济、封建专制政治及近几...  相似文献   

12.
王红 《辽宁教育》2012,(6):89-90
"赢在起点,输在终点"似乎是中美教育比较中对中国教育总体状况的一种概括,言外之意,尽管中国的高等教育比不上美国,但是在基础教育方面却比美国"基础扎实",这种认识在近年来美国基础教育频频强调向中国学习的趋势下甚至衍生出一种洋洋自得的优越感。毋庸置疑,中国的基础教育的确有不少值得美国同行学习的地方,但如果以此就得出结论说我们的基础教育在  相似文献   

13.
淘猫妈 《家长》2009,(4):14-14
如果说宽容是产生创造力的土壤,我还要说,拾“破烂儿”也能培养创造力。我老爸对孩子使用高档贵重的东西并不介意,也绝不会因为这些贵重东西被孩子们弄坏了而大加责备。但老爸的这种教育方法并不是为了培养“小败家子儿”,一方面他对孩子使用高档贵重物品并不严加管束,另一方面他也很热衷于拾“破烂儿”。  相似文献   

14.
虽然目前教育界对要否“基础教育国际化”还存在不同理解、不同认识,但个人越来越感到基础教育国际化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其并非仅仅“促进教育合作与交流”所能代替。基础教育国际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要澄清各种模糊认识,树立基础教育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基础教育国际化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公平并不矛盾;通过开展区域国际化探索再到全方位探索,抓好课程建设与改革是其核心,应把提高教师的国际化素养放在核心地位;在国际化视野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一定要重视发展通识教育,培养批判性思维、数学和科学的基础知识与能力、人文素养、国际理解能力、利用现代信息通讯(ICT )的技能、创造力。对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创造力培养给予高度重视,要从小抓起,强调学生的生活体验并重视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构建知识基础,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注重培养创新型教师,改革课堂教学,强调训练思维方法,改革学生评价方式,强调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等等,这些国外经验都值得我国在学生创造力培养实践中借鉴。  相似文献   

15.
中学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中学物理教育应由“应试教育”转变为“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大胆怀疑,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对物理的态度由“被动学习”变为“积极探索”。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指出:创造力是人生的一种基本财富,我们大家一出生就具有了,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大部分却不同程度丧失了,创造力的火花潜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只要加以培养和挖掘,每个人的创造力都可以得到显著提高。身为教师的我们要使学生能有所创新,就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正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而素质教育的灵魂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力。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是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创造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民族的前途,在教育教学中我们必需加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素质教育真正得以落实。一、发展学生观察力,强化好奇心观察是人们全面。深人、正确地认识事物的一种过程,是学生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在熟视无睹、习以为常的现象中发现新东西。敏锐地、精细地观察是发明创造的基点。培养学…  相似文献   

17.
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核心,正成为当代教育的主旋律。基础教育是为学生未来发展打基础的教育,它关系到学生的终身发展,影响着学生的未来走向。一个人将来有没有创造力,能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教育阶段打下的基础。因此,基础教育作为提高国民素质的奠基工程,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面向未来、服务创新,要牢牢把握创新的目标,瞄准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实施创新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最根本的是充分体现教育未来性的重要特点,培养创造型人才。随着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性思维将被机器智能代替,而人脑的主要作用是创造新的知识。也就是说,社会的繁荣将靠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来实现,未来的竞争将主要是人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的竞争。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在培养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而作为学校教育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如何在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又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基础教育加上美国的高等教育就是世界上最理想的教育" 这句在教育界影响很大的说法,表达了一个非常美好的设想。论者以自信的口吻肯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扎实和美国高等教育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突出。然而这个“世界上最理想”的教育模式却掩盖着一个重大的教育缺陷,人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是不能到了大学才培养的。  相似文献   

20.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实现基础教育为提高国民素质打基础的目标,必须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态度、能力,促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