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读罢艾丰同志的《首先拿出合格品来——一个编辑的感言》(见《新闻战线》1992年第1期),受益匪浅。作者既是个资深记者,又是个编辑里手,他从记者和编辑两个方面对不合格的新闻产品产生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可以说是切中时弊。尤其是作者对“为什么记者不能拿出合格品来”的分析,认为是放弃了“启动”和“收尾”两个重要环节,更是说到了点子上。他认为“拿出合格品”是一个结合部,有业  相似文献   

2.
读罢艾丰同志的《首先拿出合格品来——一个编辑的感言》(见《新闻战线》1992年第1期),受益匪浅。作者既是个资深记者,又是个编辑里手,他从记者和编辑两个方面对不合格的新闻产品产生的原因所作的分析,可以说是切中时弊。尤其是作者对“为什么记者不能拿出合格品来”的分析,认为是放弃了“启动”和“收尾”两个重要环节,更是说到了点子上。他认为“拿出合格品”是一个结合部,有业务、思想、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法问题,也是不错的。但是,如何抓住“启动环节”和“收尾环节”,如何做好“结合部”的工作?作者似阐述得不够充分,也许他是较多地从编辑的角度看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报纸版面上消灭包括“合理想象”在内的“客里空”现象,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问题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一些编辑、记者随意添枝加叶,给“合理想象”大开绿灯,不能不说是原因之一。这就无异于告诉通讯员、业余作者和被采访的对象:新闻报道并不需要完全真实,某些具体细节是可以“合理想象”的。报社收到的来稿有不少有虚假的成分,不可能全部详细核实,由此产生的失实现象,不应当让编辑、记者负全部责任。但是,如果编辑、记者在编发和采写新闻时随意添枝加叶而造成失实的全部责任,便该由编辑、记者承担。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媒业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自律建设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阐述了我国传媒业职业道德意识缺失的各种表现。作者认为,记者永远无法照顾到与其报道内容利益相关的所有方,这是记者产生“道德两难”问题的根本原因。因而,按照一定的职业自律程序做,是最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前,就我们新闻队伍的整体而言,作风和文风都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应当承认,在新闻队伍作风和文风上,确实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良现象。“七靠记者”所表现出来的作风和文风,就是这些问题和现象的最集中体现。所谓“七靠记者”,即:靠剪贴资料、材料写稿的“剪刀记者”,靠吹捧大款得好处的“老板记者”,靠通讯员提供初稿的“挂名记者”,靠跑赞助、拉广告写稿的“还账记者”,靠参加典礼、出席会议过日子的“请帖记者”,靠道听途说拼凑稿子的“马路记者”,靠文凭和报社牌子混日子的“牌子记者”。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七靠”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  相似文献   

6.
并非小事     
某报有一篇报道,题目是《一个士兵与一座金矿》,由两位作者署名。这篇报道的结尾处写道:采访结束,再次看了看这位曾被“埋”在金矿之中的普通士兵,“我想,泰戈尔说得好……”明明是两位作者合写的报道,作者怎么成了“我”?读者应该把这个“我”看成两位作者中的哪一位呢?有一些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或特约记者与通讯员合写的报道中,常常可以看到“记者看到”、“记者发现”这样的字眼。读者读这样的报道时,难道会对那位在稿件上署了名的通讯员视而不见吗?这问题其实好解决。两个或两个以上作者合写报道,若文中需要作者出现,…  相似文献   

7.
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关于责任意识文坛流行着“文责自负”的说法,即谁写的文章谁负责。这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错的,特别对于学术、理论文章、文艺作品,更是不争的原则。但在新闻工作中,就不那么适用了。因为新闻工作是一种群体活动,并不仅仅是记者或作者个人的行为。记者要根据编辑部的方针意图采访写作,记者和作者的稿件要经过编辑、总编辑的层层编审方能发表,有的稿件还要经有关领导部门的审核,而新闻事实的来源也十分复杂。所以“文责自负”仅是调整报刊社与作者之间的一种内部关系。作者的文章一旦发表,对社会、对被涉及人都产生了一种外部法律关系。各国新闻立法均具体明确了这些不同的法律关系,明确了不同主体的  相似文献   

8.
一位北京电视台的聘用记者訾北佳自编自导演出了一部假新闻,忽悠了成百上千家新闻媒体和无数百姓。“纸馅包子”假新闻事件令人震惊。在人们众口一词批判制假者,思考假新闻为何屡禁不绝的原因的同时,作者从新闻场的角度解读这一事件,剖析假新闻为何屡禁不止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   

9.
两点联想     
今年第四期“新闻业务”上刊载的潘实同志写的杂谈“最后的贫乏”一文中,提出了一个在记者中普遍存在的矛盾:政治责任心和采写能力的矛盾。像作者提到的那篇稿子一样,許多記者的采写过程,都不是很順利利。这里面原因很多。虽然这篇杂谈写得比较含蓄一些,但作者至少指出了其中的一个原因,那就是:記者过多的从形式上,或写作技巧上着手,从报  相似文献   

10.
首届“现场短新闻”评选获得成功,使我想起了一个思考已久的问题——好新闻评选也应该设“编辑奖”。“现场短新闻”评选活动,确实是提高记者素质的好办法之一。但提高新闻队伍的素质,不光是提高记者的业务能力,也要提高编辑的业务能力。如果在新闻评奖活动中设立“编辑奖”,无疑会对编辑业务的提高,起一定的作用。一般说来,优秀新闻的产生,离不开编辑的智慧和心血。“现场短新闻”获奖作者孙毅在谈采写  相似文献   

11.
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本概念及内容   总被引:51,自引:0,他引:51  
刘兹恒  潘梅 《图书与情报》2007,(2):32-37,41
图书馆危机是指对图书馆系统造成严重威胁或破坏、需要图书馆人立即反应的高度震荡状态。它的特点包括隐蔽性、长期性、复合性、难恢复性。根据危机诱因、危机发生发展特点、危机发生领域、危机中主体的一致态度等标准,图书馆危机可分为不同类型。而图书馆危机管理是指对图书馆运行中出现的危机因子和危机事件从发生到消亡全程管理实践。文章比较了图书馆危机管理与相关管理(灾害管理、风险管理、突发事件管理、问题管理)的关系,提出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内容应包括五个方面:树立正确的危机观和危机管理观、图书馆危机管理的基础工作、图书馆日常危机管理、图书馆危机事件管理、图书馆危机后续管理。  相似文献   

12.
浅谈图书馆赠书制度的建设和赠书工作的开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郭万召 《图书馆论坛》2004,24(5):192-194
详细阐述了赠书的重要性,指出赠书制度建立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以及所面临问题,并提出一些关于如何开展图书馆的赠书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将山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入藏的300余种丛书与《中国丛书综录》、《中国丛书综录补正》、《中国丛书综录续编》、《中国丛书知见录》四部目录书核对后,就四书中未收录的丛书及版本、子目有差异的情况做了校补。  相似文献   

14.
期刊管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认定的期刊代码,它具有专指性、识别性和权威性等特点。文章全面论述了国内统一刊号在图书馆期刊管理中的应用,并详细分析了应用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15.
黄健  郭丽娃 《编辑学报》2002,14(4):241-243
20世纪我国中医药期刊的发展可分为5个时期:1)20世纪上半叶(1904-1949),先后出版的中医药期刊有400余种,初步形成了现代中医药期刊的某些特征;2)新中国建立初期至"文革"前(1950-1965),中医药期刊由医学社团、个人创办逐渐转变为政府行为,同时出现了早期的学报类中医药期刊;3)"文革"时期(1966-1976),中医药期刊在艰难中生存与发展;4)改革开放初期(1976-1989),学报类中医药期刊全面起步,中西医结合类及专科类中医药期刊崛起;5)90年代以后的中医药期刊(1990-),其发展的明显特征为临床研究文献水平的整体改进及标准化、规范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6.
产业融合对传媒产业边界产生深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产业融合使传媒产业内部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技术边界逐渐消失。在产业融合的推动下,不同媒介之间的业务出现更多的交叉互补现象,传媒产业内部各子产业之间以及传媒产业与相关产业之间的市场边界趋于模糊,整个产业结构体系将发生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中国广播电视产业化进程历经 2 0余载 ,目前已进入一个关键阶段 ,多方位的外部环境变化和历时已久的自身内部演变 ,使广电业像一只体外遭遇着狂风暴雨之难、体内承受着血脉冲撞之苦的亟待蜕变的飞蛾。合理的历史变革不可能一步到位 ,中国广电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决定了其变革所具有的探索性和渐进性  相似文献   

18.
"档案开放"语词溯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改娇 《山西档案》2005,31(5):16-19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档案开放”语出法国大革命。文章作者认为,“档案开放”一词并非“法国造”,200多年前,法国人提出的是档案馆开放和公民享有利用档案的权利,而非档案开放。“档案开放”是国人结合了法国“档案馆开放”的含义和我国当时“开放档案”的表达需要,由“开放历史档案”、“开放档案”、“档案的开放”逐渐演变而来的。在这种语言转换过程中,档案馆开放的精髓——公民利用档案的权利观念,逐渐被我们的文化和思维惯性淡化了。  相似文献   

19.
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旨在揭示我国版本研究的当代水平和最新成就,以拓展人们的版本学视野。它为传播版本文化知识,提升人们的版本文化素养,作出了新的尝试。现代版本学不仅贯穿在一个人读书、求知、治学的全过程,而且对于当代图书文献工作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4。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系统的无序现象及其有效控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系统科学理论,提出系统中的有序和无序基本概念,分析影响图书馆系统功能的种种无序现象,并根据系统论的观点,提出图书馆系统无序现象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