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又是以测量为基础的。因此,初中物理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就讲《测量》。在诸多的物理量中,长度和质量是最常用、最基本的物理量,鉴于这种情况,《测量》一章教学安排分为两大部份:第一部份讲长度的测量和长度的单位;简介误差的初步概念;第二部份讲质量的测量、质量的单位、天平及其使用方法。不难看出,教材是把长度和质量的测量作为了最基本的量度,学会长度和质量的测量是对初中学生学习物理最基本的要求和最基础的技能训练。  相似文献   

2.
《长度的测量》是初二学生学过《序言》后的第一课。这时学生从序言课中对“物理”刚有了一些了解和兴趣,但一转入学习第一章测量,许多学生就感到没有趣味,对学习物理采取漫不经心的态度,随便摆弄刻度尺,以为没有什么好学的。能否把学生的兴趣引到正确的方向,对以后物理教学质量的提高有重要影响。 从教学内容的结构来看,长度测量是物理学中最基础的一种测量,是物理实验的起点。通过长度的测量,可以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态度奠定初步的基础。因此,应该对《长度的测量》的教法改  相似文献   

3.
刻度尺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种测量工具,必须熟练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要做到以下"四会四防止": 第一,会认.  相似文献   

4.
这是《长度的测量》实验中使用游标卡尺测量长度的一个逆向思维问题。  相似文献   

5.
<长度的测量>是浙教版<科学>第一册第一章第3节<长度和体积的测量>的一部分,全节内容需要两课时,<长度的测量>是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6.
对于初中《物理》(第一册)《测量的初步知识》一章,有的同学认为很简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在小学就学过,在日常生活中又经常遇到,是再熟悉不过的事了.有的同学却认为很难:初中物理课开篇的《引言》生动有趣,有那么多实验,使人目不暇接;可“热热闹闹”刚过去,这第一章就一下子给出了那么多新概图2图3图4图5念,提出了那么严格的物理测量的要求,真让人难以接受.现将这一章的新知识帮大家系统归纳一下,并对一些疑难问题给予解答,相信会对大家学好物理的入门课有帮助. 一、记住长度的单位及进率,记住常用单位的国际通用符号. 在…  相似文献   

7.
“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它是物理学的七个基本单位之一。“米”这个单位是怎样定义的呢,我们知道要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就要确定五个标准。但以前各国各地制定的测量长度的标准是不统一的。例如我国古代曾用张开的大拇指和中指之间距离作为“尺子”,爱看古典小学的人第一次阅读《三国演义》,会误认为书中的人物都是巨人,如关云长  相似文献   

8.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相似文献   

9.
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人们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数学课程标准》第一学段“空间与图形”部分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那么,物体长度的估计究竟应该教给学生什么?下面就一位老师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黄超 《中国教师》2012,(12):39-40
<正>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是科学实验的基本技能,也是使用其他测量仪器进行正确读数的基础。目前,《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中关于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一部分,要求学生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字,并且知道测量结果的最后一位数字是估读值,而不是准确值。但这一要求对于初中生是否必要,值得我们研究一番。第一,正是由于这一具体要求,学生在进行测量时,如果遇到物体长度正好与刻度尺的某一刻线对齐的情况,在记录测量结果时,就必须在测量数字的后面加零。比如用最小分度是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如果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正好是35毫米,则测量结果必须写做35.0毫米。而学生由于缺乏对有效数字的认识,往往对这种写法不理解,不习惯。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从隐喻的意象图式角度分析"两"与"双"、"口"与"嘴"在语言表达中的同现限制。"两"与"双"的字形不同,它们的意象图式也不同:"两"是平分图式,"双"是配偶图式;"两"、"双"词语在言语交际中的意义和用法也就不同:选择"两"的语境强调"分而为二、两相对立",在选择"双"的语境强调合二为一、配成一对。"口"与"嘴"隐喻投射到对事物域的认识当中,但是各有侧重:"N+口"强调的是"容器通往外界的地方","N+嘴"强调的是"容器中形状突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孟子》中“正”、“长”、“贤”、“良”、“轻”5个形容词的语义和语法功能作较为细致的描写,试图从中寻找出《孟子》中不同的形容词在语法功能上的共性与个性,并进一步提出问题,即这些共性与个性的历时和共时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教育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哲学--思辩研究范式经科学--实证研究范式到人文--理解研究范式的历程.范式的转换不只是方法的更替,更是哲学理论背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研究过程等的变更和创新.本文以众多学者的研究为基础尝试作多方面的比较.  相似文献   

14.
15.
16.
"吏"与"史"     
很多同学容易将"吏"与"史"写混,今天和大家说说怎样区别这两个字. 先说"吏"字吧.在《新华字典》中,"吏"字解释为"旧时代的官员".大家想一想,旧时代的官员们不都戴着一顶官帽吗?在古代,什么身份的人戴什么样的帽子可有讲究了,在官场中这讲究可就更多、更复杂了."吏"字上的一横不正像是那一顶帽子吗?记住这一横,不仅能分清两个字,还把"吏"字的意思记住了,一举两得.  相似文献   

17.
18.
19.
从史铁生的两部长篇小说《务虚笔记》与《我的丁一之旅》的文本出发,重点分析《务虚笔记》小说人物性格,从而通过文字表面的映像,来了解史铁生现实生活经历,发现史铁生最内里的“自我”与“印象”,阐述史铁生小说中的“质疑真实,推崇自我”的哲学思想,发掘文学与哲学的重合方式。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