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绿色产业是21世纪的主潮流和风向标,发展绿色产业是实现陕南跨越式发展的有效途径.笔者从地理气候、自然资源、环境、政府政策四方面分析了陕南发展绿色产业的优势,认为陕南应重点开发有区域特色的绿色农业、生态旅游,并普及绿色消费观念,扩大渠道融资,扶持绿色龙头企业,成立专管机构,促进陕南绿色产业开发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一、命题背景2020年是我国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陕南脱贫情况时强调:"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特色产业,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陕南是南水北调和引汉济渭调水工程的水源区。双重调水将会对陕南生态系统与经济发展产生一系列影响:双重调水会影响陕南水文系统指标因子,对生态系统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陕南农业供水的丰足程度而限制农业的发展;因对减排治污的严格要求等而限制陕南工矿企业的发展;政府环保费用的增加加大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压力。面对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重压力,陕南应在继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和生态旅游,促进陕南生态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分析陕南发展的SWOT(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影响因素,并进行组合分析,构建陕南突破发展的SO、WO、ST、WT策略。从区域特征与地位出发,首要发展绿色产业,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以减少环境成本,借助改善的交通条件,争取国家生态补偿资金,构建西三角核心区节点城市,是陕南突破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5.
陕南地区发展绿色产业的支撑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自身是一个大系统,绿色产业作为可持续发展条件下的一个新型产业,其形成与发展客观上需要资源与环境系统、企业与生产系统、产品与品牌系统、市场与营销系统等系统要素的支撑。加快陕南绿色产业开发,必须解决好产业发展中的支撑系统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陕南移民搬迁政策的大背景下,将陕南移民搬迁同后续产业的发展有机结合是稳得住、能致富的关键所在和必然选择。商洛市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商洛市政府近年来"生态立市"的方针,为将乡村旅游业作为后续产业大力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对商洛市范围内4个移民安置点和4个乡村旅游示范村进行实地调查,分析了目前乡村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承接产业转移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举措。陕南既是我国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又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涵养区,因此,必须从产业生态学角度研究有效的承接对策,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本文认为,陕南应提前做好生态规划,加大生态型招商宣传力度,争取成为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区,应积极建设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立和完善技术承接机制,注重培育生态型产业集群,同时要强化环境问责,落实环境责任。  相似文献   

8.
陕南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不仅是关乎移民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最终影响移民成功的关键因素,只有解决好移民后续产业的发展问题才能真正使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课题组通过对宁强县的调研发现,陕南移民后续产业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处在低水平、低层次的被动发展阶段,面临着后续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资金不足、移民缺乏有效的技能培训等问题。为此,提出了大力发展配套产业、加强移民技能培训、建立扶贫互助资金协会等对策,以切实促进移民后续产业的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9.
陕南包括汉中、安康和商洛三市,具有发展中药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近年来,陕南三市以建设“秦巴药谷”为目标,加大了现代中药产业的开发力度,中药材种植、加工、销售、服务等方面快速发展,中药产业成为支撑和带动陕南突破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要从战略思维的角度,理清发展思路,明确战略目标,突出战略重点,采取战略措施,以实现陕南中药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商洛学院学报》2017,(6):69-72
陕南食用菌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受产业设备技术落后、发展资金不足、管理不规范、市场信息阻塞等因素影响发展缓慢。针对这些问题,运用可持续发展理论对陕南食用菌产业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积极发展循环农业模式、加强对外产业发展交流、提升食用菌产业组织能力、发展产业融合新业态等措施,为陕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会不"和"一定"的情态义与主语人称密切相关。主语是第一人称时,"不会不"和"一定"一般表示道义情态[保证],但"不会不"也可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主语是第二、三人称时,"一定"一般表示认识情态[必然],"不会不"表示认识情态[盖然],但主语是第三人称时,"一定"有时也可表示道义情态[要求]。句法方面,"一定"能跟述补短语搭配,而"不会不"不能,原因在于"不会不"的双重否定结构特点。句子类型方面,"不会不"出现在假设句中,经常表示委婉的请求或者问询,在疑问句中,"不会不"表示委婉的揣度或问询,而"一定"则没有这些语用特点。  相似文献   

12.
“连”一分为二,“连1”表示“可数有界”义;“连2”表示“不可数无界”义。“连连l”来源于“连1”,“连连2”来源于“连2”的重叠和“涟涟”的语义感染。“连”、“涟”之间以及“连连”、“涟涟”之间分别发生了两个层面的语义感染,因此词汇呈现复杂的面貌。“连连”的“短时高频”义从本质上看通过“连”与“涟”的借用,最终与“涟”发生关联。  相似文献   

13.
《淮南子·时则训》部分语辞或可商榷:“总至”之“总”当以“多、众”之训为是;“元日”之训,《汉语大词典》当补“甲日”即每旬首日之释;“省妇使”谓“减省妇事”;“毋浇灰”之“灰”字不误;“培户”与“俯户”、“坏户”、“坯户”音义皆同,谓以土增益穴之四畔,使通明处稍小;“宾雀”之“宾”当属上句,作“候雁来宾”,“雀”当属下句,作“雀人大水为蛤”;“湛焙”为酿酒之重要工序;“处必掩”不必据《吕氏春秋》改作“处必弁”;“夏晦”当作“夏海”;“令正”当“令止”之误,亦作“令疵”、“令支”等,为“北海胡地”。  相似文献   

14.
《型世言》口语化程度较高,是研究近代汉语语法的珍贵语料。《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有“难道”“岂”“终不然”“何曾”“何尝”“何必”“何苦”“何妨”“何不”“几曾”“还”这11个。《型世言》中的反诘语气副词大部分用在无主语句的谓语之前,表示“反诘”“没有发生过”“不,必”等语气,在结构上多为重新分析复合式,都可以修饰VP、多音节成分、肯定形式,部分可以和其他副词连用。  相似文献   

15.
宝鸡方言的“给”字及“给“字句的使用有不少值得关注的语法现象,文章从介词“给”、动词“给”、助词“给”以及“给给”等方面探讨宝鸡方言“给”字句的用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就合肥方言单音动词的词形、词义及语音进行研讨。研讨的单音动词共57个,其中"垛"、"撮"、"泚"、"觑"、"搛"、"斗"、"纠"、"勒"等牵涉到词典等在注音、释义及词形认定上的一些问题;"亢"、" "、" "、"[宀丐]"、"靸"、"仰"、"[歹皮]"、"[歹辟]"、"炕"等牵涉到古词、古义、古音在合肥方言的留存。  相似文献   

17.
空无辨析     
本文从立足点、内容与意义分析了佛教的空与道家的无的区别。认为无以道为支撑,而空以缘起为基石;分析了无、有,空、有的关系;无的性质是自然无为、内心虚藏淡泊,表现为无为、无欲、无知,而空意思是事物没有常驻不变的自性,表现为析空、体空、空智;从哲学意义上看,空着重改变心性主体,而无偏重改造客体,从社会意义上看,无比空有较为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首次提到“铁屋子”,意在展现20世纪伊始中国社会现实状况和各阶层国民的处境与命运.“铁屋子”里生活着“大多数昏睡者”与“少数觉醒者”,其形象含义非常深刻,引起无数学者的探究和诠释.李欧梵先生在《铁屋中的呐喊》—书中,通过对“庸众”与“独异个人”两个文化形象的独特分析,加深了“铁屋子”文化形象的深刻性与延展性,给我们观照鲁迅从“呐喊”到“彷徨”反复与挣扎、希望与浮沉的心路历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拭""抹""擦"这三个意义相近的词活跃于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经历一个此消彼长的发展过程。先秦两汉,常用"拭"来表示"用手拿东西擦掉人或物"这一概念。"抹""擦"萌芽于汉代,直至魏晋南北朝,"拭"仍然呈现出一枝独秀之态。宋明以后,"抹""擦"在口语中基本能够"拭"相互角逐,到了清代以后"抹""擦"在口语中逐步取代了"拭"。  相似文献   

20.
“乐”与“道”、“乐”与“仁”的关系表达了先秦儒道两家乐论的两种不同路径和态势,并奠定了中国古代艺术哲学的理论品格。早期道家以“道”为本体,“乐”是近乎“道”的“大音”、“天乐”。老子以“虚静”的方式把握“大音”;庄子“天乐”的把握,在于“心斋”的建立和“至人”这一理想人格的构建。早期儒家的“仁”具有本体论的意义:,孔子的“仁”是各种道德品性的精神基础,被升华为一种世界观,一种精神境界;以“养心”“尽心”来完善主体道德人格的建构,孟子在“仁政”的基础上提出“仁声”,并将“仁声”扩展到“与民同乐”。实现政治伦理和艺术感化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