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世纪中国报告学成为坛主流体的辉煌,与报告学作家奉行的体意识密切相关。在本书写与叙说的对象上,坚持以非虚构性为核心的体规范的本位坚守;在探讨写作方式上,不拘一格地进行叙说方式的刨新实验。在这样既矛盾又统一的体意识主导下,一个坚守体本位与锻造体活力的互动之路就生动地呈现在近百年报告学创造的宏伟时空之中。  相似文献   

2.
第三代诗歌解构了传统的诗歌体,取消了传统体之间的界限,实现了“无体裁写作”,通过对叙述、戏仿和超本的大胆尝试建构了新的诗歌体样式。第三代诗歌的体狂欢标志着现代新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所谓苏联“第四代”作家就是在五六十年代曾引起轰动效应的、以阿克肖诺夫为中心的青年创作群。他们的小说特点有二:一是塑造了一批富有时代特色的文学主人公;二是形成了自己的“自白小说”样式  相似文献   

4.
第一代白毛女扮演者王昆与第四代白毛女扮演者谭晶有着不同的生活时代和艺术经历,她们的演唱风格也各有千秋。演唱技巧上,前者运用传统民族声乐演唱方法,后者在运用民族唱法的基础上借鉴通俗唱法以及美声唱法;角色塑造上,前者侧重于革命时期苦难劳动人民的形象,后者侧重于以现代思想理解当时的人民艰苦生活的形象;舞台表演上,前者吸取戏曲程式化的模式,后者在借鉴民族戏曲表演的基础上加以个人大气的表演风格。两者各有特色,值得后来者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5.
第四代导演的影片呈现出一种诗化与纪实相融合的美学风格,而不只是单纯的纪实美学.这种电影美学风格具有深刻的文化意义.他们的作品不仅在客观、冷静地陈述中较好传承了历史积淀的悲剧精神,而且从平民视角审视社会历史现实,完成了对人文精神和人道主义情怀的讴歌,同时还带有一定的民族色彩.这些都开拓了民族电影发展的空间,加快了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从叙事结构的多元化看第四代电影的创作追求与艺术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影的叙事结构又可以称之为文本结构或影片总体结构。对于一部影片来说,叙事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但对观众而言,结构并非直观可见的。第四代电影冲破传统戏剧式电影结构的束缚,积极寻找新的电影表达手段和叙事技巧,完成了中国电影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刘家骥 《红领巾》2004,(6):98-100
当今诗歌,否定新诗的现实主义传统,不关心社会,反意象,消解诗意,审美标准迷失、混乱,尤其是“第三代诗人“的诗与论表现得更为突出.因此应建立诗歌共同的审美标准,以有利于诗的理论建设与创作实践.诗歌的审美标准是:一、真、善、美.二、内涵深厚、耐人寻味或热情激荡、动人心.三、诗家可读懂.  相似文献   

8.
散文文体的最大特点是:创作主体在一定情怀品格的基础上所创造的既有真情实感又带有一定文学性的艺术作品。当代散文创作主体在历时方向上逐渐呈现出自我意识的觉醒,体现了主体人格个性的回归与张扬。  相似文献   

9.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从西方近代理性主义,科学精神出发来批判宗教。以西方近代审美主义和中国古典人精神作为思想资源重建中国现代审美教育对人的完善的价值追求,力求为中国现代社会变革提供一种审美主义转变和审美主义的道路,从而在中国的现代性遭遇中树立起审美主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0.
审美的偏至——梁启超"文体革命"的文学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文学的本质理论,对近代文学的“文体革命”所涉及的内在矛盾、文学与启蒙的“吊诡”以及审美迷思,进行重新的美学检视和文学反思。其中,梁启超的“新文体”与“新小说”理论和实践所带来的对于近代“文体革命”的经验是具有典型的研究价值的。  相似文献   

11.
现代报告文学是现代传媒的产物,但当现代传媒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传媒又会遮蔽报告文学,这是辩证法的无情,我们无可奈何。在现代传媒遮蔽下,报告文学作家一要有独立意识;二要增强文化素养;三不要赶时髦;四要增强作品的真理性、正义性、政论性;五要增强作品的文献性、资料性。而报告文学评论家一要有历史的敏感性和政治的敏感性;二要与作家碰撞,激发出思想的光芒;三要能够建构自己的理论体系;四要克服经院派、学院派批评的不足,提高批评的层次。  相似文献   

12.
报告文学创作,既是一种艺术创造,也是一种社会实践。报告文学作家只有从社会道义和良知出发,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将自己对生活的思考诉诸公众,才能引起社会的共鸣。正是基于这种社会责任感,促使我对农村贫困学生给予强烈关注,以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3.
中国教育已成为社会问题,其主要弊端在于“人”的身份与精神的双重缺损。本文以晚近发表的《I恨文凭———被中考烤煳的人们》、《高考殇》、《留学英国启示录》、《中国新教育风暴》等为例,论析教育问题报告文学在题材与价值取向方面的新方法,探寻在问题依旧的格局中“新教育”的现实与可能。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的写作中,报告文学是最艰苦的写作,难度最大的写作,也是最吃力不讨好而且充满了风险的写作。当下,客观公正的报告文学之所以得不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只能说我们对报告文学的评价体系以至于我们的价值观本身已失去了最基本的公正,甚至发生了致命的倾斜。而在这种倾斜的状态下,要恪守所谓公正的立场是多么难,要恪守独立调查、独立思考的立场又有多么难。  相似文献   

15.
范香果的《最后的堡垒——21世纪中国教育最新报告》,披露了贫困学生因高昂的学费上不起学而酿成悲剧,并理性地思考分析了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本文以此为例,指出了在现代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报告文学的新闻性有所弱化,报告文学的政论性尤显重要;在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不仅需要讴歌真善美的赞美报告文学,更需要抨击假丑恶的呐喊报告文学,以扬利去弊,推动社会进步;要发挥报告文学政论性的这一优势,这就要求报告文学作家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入社会与生活,善于发现揭露社会弊端.并从思想家和政论家的高度进行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从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概念、特征、发展概况、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的报告文学始于五四新文化运动,虽起步晚于西方,但在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内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如中国报告文学史的开卷之作——用恩来的《旅欧通信》和瞿秋白的《赤都心史》、《饿乡纪程》,红军长征的鲜活再现——范长江的《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抗日烽火的真实记录——谢冰莹的《抗战日记》等。不管是以国外还是国内的局势为题材进行的写作,这些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品之所以脍炙人口、广为流传,在于它们均是源于记者的亲身实践。记者于战火的硝烟之中深入实际,记录着真实的生活,作品有血有肉,并赋予了人最真实的情感,作品也更加具有了直达人心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的一日》为开端的“一日”征文活动使报告文学这一新兴文体迅速成长起来,使中国无产阶级文学获得了长足进步;这些活动还具有非常鲜明的政治功利性,显现出非常浓烈的政治色彩。而活动的直接成果——数量众多的征文,则是特定社会历史语境中政治话语的文学阐释。活动中出现的悖逆文学规律的现象和征文存在的审美价值缺失的问题,与活动的政治功利性也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报告文学独特的纪实性、真实性与文学功能的强大生命力,有着任何一个文学品种所未能具备的品格和力量。2003年岁末至2004年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攻坚岁月,反映时代主旋律的重大题材是主攻方向,在题材的广泛性、思想性的深层挖掘、艺术手法的新尝试、风格的多样化、新人创作的出现诸方面,均有可喜的突破,成绩骄人。在生活纷繁多变、节奏加快的今天,人们更期待着优秀短篇报告文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20.
中华民族曾因古老的明饮誉于世,而如今每年却有400万失学儿童,其中绝大多数在我国贫困地区,不仅是儿童,还有物质贫苦而精神富有的乡村教师,还有限于生存的贫困农民,为了他们,我拿起笔写作了一部又一部报告学,为了孩子,为了人民,我走近贫困,反映贫困,是为了呼呈全社会都来关注贫困,战胜贫困,走近贫困,对作家是一笔精神财富,无论作,不是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