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1年教育部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其前言部分明确提出“不宜刻意追求语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同时取消了“基础知识”的专门条目。一时间各种争论风起云涌。有认为不应淡化语系统知识教学的,如果淡化将是语教育的灾难;有对知识建构提出新设想的;有认为面对语教育首先要反思与重构的是语知识观而不是语知识体系;等等,不一而足。我们认为,不管是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还是知识观的重新建构都要研究历史,研究语知识建构的百年历程。因为“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可以得到新的启示。百年语知识建构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无到有阶段,逐步淡化阶段,反思争论阶段。  相似文献   

2.
知识历来同教育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一方面,教育是知识筛选、传播、分配、积累和发展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知识又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与载体,离开了知识,教育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毋庸质疑,一定时代背景下的知识观,将影响人们对教育活动的认识,甚至成为决定教育活动质量的重要理论根源。从知识观的角度审视语文课程改革,也许会在理论与实践地碰撞中,摩擦出思想的火花,点燃创新的思维,照亮实施语文课程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树立正确的语文知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教育活动的一种核心要素,古今中外人们针对知识本身的研究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知识的论争也从来没有平息过。新一轮课程改革启动以来,《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不宜刻意地追求知识的系统和完整”“改变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现象”。新课程实施中,传统的“双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处于一种微妙的境地。一时间,语文知识再次成为人们论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4.
武平 《学苑教育》2012,(4):78-79
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已经成为了过去。教育思潮风起云涌,一些仁人智士明确指出,教育要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邓小平同志也曾经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知识转换为能力,科学严格的训练是关键。训练充当知识和能力的桥梁。语言能力不外乎听、说、读、写,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为学生搭好...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知识观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是我们探讨语文教育与人的关系时必须直面并要我们作出假设与选择的一个核心的命题,也是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命题。而知识对语文教育最集中的影响则体现在语文知识观上,即人们对语文知识的态度与看法。此次语文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建语文知识观,包括对语文知识的性质、来源、生成方式及知识对人的意义关系等基本问题进行重新思考和建构。  相似文献   

6.
论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概述了旧的教育知识生产观三方面内容,揭示了其片面性,尝试构建了一种新的教育知识生产观:普通教师也是教育知识的生产者;这种教育知识的生产有其独特的形式、特征与产品。  相似文献   

7.
教师对课程知识的选择应是有限度的选择,理想的知识选择形态总是受制于现实所提供的可能性。语教学改革中所出现的一矫枉就过正的失“度”现象,也殃及教师的语知识:选择,使语课程知识的选择向选择不足与选择过度的两极发展,无视其所应有的阈限。  相似文献   

8.
在谈论语文需要什么样的语文知识以前,我们有必要先来说说我们要不要语文知识。这本来不应该成为一个有争议的学理问题,但现在却成了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本体的学理阐释的错位,这也彰显出语文教育教学界对现代课程观以及现代知识观的学理缺失。课程问题本质上不是要不要知识的问题,而是如何选择知识的问题。语文既然是一门课程,那么,当然需要知识来支撑这门课程。虽然,不可否认,一个人对语文能力的获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习得的而不是学得的。所以即使受过不长时间的学校教育,高尔基也能成为一代文豪。但这并不是说语文就不需要有关语文的课程知识,因为高尔基只是极少数自然习得语文的成功个例,而不是我们的普遍规律。因此,我们需要语文这门课程,需要有关语文教学的课程知识。  相似文献   

9.
析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符合性知识教育与批判性知识教育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范畴。随着当代社会和教育的发展,符合性知识教育愈来愈暴露出其有碍于人作为认识和实践活动主体的种种弊端。当前,我们需要在反思符合性知识教育的基础上,积极建设批判性知识教育的价值理念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育名家魏书生创造的"语文知识树"帮助孩子们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2011版课标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相应的语文知识作支撑,而魏书生"语文知识树"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应该在借鉴和吸收"语文知识树"精华的同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关于语文知识的研究,一直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讨论的问题,从知识、语文知识的本性定义,从知识理论角度构建语文知识,为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2.
林晓 《现代语文》2006,(1):17-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语文教育界出现了一种怪现象,即对语文知识传授的淡化。如今的语文课堂,已经很难看到老师悉心讲解“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取而代之的是令人眼花缭乱的“生成式阅读”、“个性化体验”、“综合性活动”,看似热闹非凡,但最终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多大程度的提高,答案恐怕难以令人释然。诚然,传统语文教育重教轻学、重知轻能、重记轻思、重口轻手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曾让许多学生沦为考试和分数的机器,甚至一度让语文这一母语学科背负“误尽天下苍生”的骂名,但是,如果仅仅因为知识教育方式的不当就放弃知识教育、放弃知识本身,因噎废食,那将是语文教育更大的悲哀。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作再一次的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13.
缄默知识与创新教育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长期以来,人们受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纯粹客观的科学知识观支配,把教育活动中的知识狭隘的理解为显性的课程知识,没有意识到和自觉应用缄默知识。为了改变这种状态,为了提高创新教育的实效性,有必要引入当代知识理论,尤其是缄知识理论,来认识和规范教育的内涵,实施与评价。  相似文献   

14.
关于语文知识的研究,一直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中讨论的问题,从知识、语文知识的本性定义,从知识理论角度构建语文知识,为语文知识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论知识积累与知识创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知识积累是知识创新的基础。我国教育教学在知识积累方面具有长处,也存在严重不足,甚至导致“繁琐哲学”和无效劳动。要改变中国教育中知识积累的结构和方法,提高积累的质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批判精神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名家魏书生创造的"语文知识树"帮助孩子们掌握语文知识的学习规律.2011版课标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需要相应的语文知识作支撑,而魏书生"语文知识树"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语文知识体系的重构应该在借鉴和吸收"语文知识树"精华的同时有所创新.  相似文献   

1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问世以来,关于语文知识的讨论成为语文教育界的一个热点问题。主要原因在于新课标明确指出“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并且取消了在原来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基础知识”这个专门条目。这在语文教育界引起了比较大的争议。重建语文知识体系成为语文教育研究的新动向和新问题。在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看待语文知识问题?为应对语文知识观的变化,语文教学必须作出哪些积极变革?这些问题的解决,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新课程下的语文知识问题。  相似文献   

18.
语文学习,既有外显学习,也有内隐学习;语文知识,既有显性知识,也有缄默知识。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加强内隐学习与获得缄默知识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后现代主义的知识观念相对于现代知识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缄默知识理论对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有极大的启示。语文知识很多是不可描写的缄默知识,语感的含义在知识层面就是语文的缄默知识。语文课程与教学必须注意语文的缄默知识。  相似文献   

20.
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教育事业。在当前教学过程中,知识可视化教学手段受到越来越多教师的关注。本文对知识可视化的相关内容进行概述,总结了小学语文教学运用知识可视化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并且从几个方面研究了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实现知识可视化,力求给相关教育工作人员带来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