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好的文学作品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良好的语言修养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素质。新《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得体。  相似文献   

3.
陌生化理论是由俄国形式主义提出的,"陌生化"这个词语最早是1914年什克洛夫斯基在其纲领性的宣言《词的复活》中提出的。作为俄国形式主义的重要成员之一的什克洛夫斯基,是从克服人的感觉自动化这一角度提出陌生化问题的。他认为,动作一旦成为习惯就会带有机械性,对于多次感受过的事物,人们在开始的时候会用"感受"来接受它,但渐渐地就会对它习以为常,最后成为一种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选修)思考与探究三提出了语言的陌生化现象,第四单元诗歌《河床》后的导读也提出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无论是语言的陌生化还是诗的外在形式的‘陌生感’,实际上都意味着一个文学概念——陌生化。所谓陌生化,就是把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一种异于常规的手法表现出  相似文献   

5.
高尔基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学。好的文学作品是用优美的语言写成的。良好的语言修养是高中生必备的一种素质。新《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根据表达的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恰当运用叙述、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力求准确、鲜明、生动、得体。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源头活水”便是我们的生活,我们无数优秀的文化积累。下面请看我们日常生活语言中收集的几个有趣的例子:1“.只要是美的,人人都喜欢,美…  相似文献   

6.
文学语言“陌生化”的要义是解构语言能指与所指间习惯性、固定性、自动化的意指关系,摆脱由语言建立起来的习以为常的知觉经验,把语言置于重新命名的背景中,借以重构它的感性内涵,形成新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7.
海德格尔说,语言是存在的家,语言经验的界限即存在的界限、生活的界限.本文正是以此为视点来观照晚生代文学语言陌生化这一审美现象的.晚生代文学语言陌生化即生活的陌生化,具体表现为创作主体、创作意象与创作风格的陌生化.  相似文献   

8.
文学语言不同于一般文章语言,它具有先天的陌生性。俄国文艺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说:“艺术方法就是使表现对象变得陌生”(转引自《新时代小说中象征的破译和审美意义》一文,见《当代文艺潮》1985年第6期人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而善于运用语言的艺术方法之一,就在于能够有效地使用“陌生化”手段,把作品变得新鲜、陌生,从而给读者耳目一新的感觉。从心理学上讲,陌生的东西一般比熟悉的东西更能引发读者的兴趣,更具审美刺激性。由此可见,文学语言陌生化体现了文学创作这一艺术性精神活动的创新特点,是符合文学创作规律的。但是,…  相似文献   

9.
张奇 《学语文》2012,(1):4-6
朱光潜先生在《咬文嚼字》一文中曾沧述了套板反应:“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做买卖都有‘端术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杀青’。……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们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版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这其实就是要求文学的语言要不断创新.不断打破这些套板反应,使语言常有“新奇的意味”。这其中有一个语文的创新和文学语言的“阻拒性”和“陌生化”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与词语的超常搭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语言的“陌生化”是本世纪初俄国文学理论家什克洛夫斯基等人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主张。它是语言运用的一种技巧,造成文学语言“陌生化”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词语的超常搭配。  相似文献   

11.
“陌生化”与阅读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陌生化”是德国著名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创建的戏剧理论。该理论的重要特征就是,戏剧创作和表演过程中,应采用“间离技术”,突破观众与剧情之间产生的移情、内摹仿或感情共鸣效果,使观众更理性地、冷静地分析判断剧情和人物,从而获得更深刻的审美享受。“陌生化”理论对阅读教学颇具启示意义。现代阅读论认为,阅读对象是作者言语行为的成果,阅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其言语发生的特征和技巧,而不是仅仅让读者沉浸到文本所营造的情意空间中去,既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主动”地阅读,对文本进…  相似文献   

12.
陌生化能够变习见为新知,化腐朽为神奇。教师应主动接受陌生化的冲击,尤其是高三教师在复习时,更要通过引进陌生的事物或改造熟悉的事物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写信时,人们通常要在信的末尾处写上“此致”,再另起一行写上“敬礼”; “此致”后面一般不加标点,而“敬礼”后面则要加感叹号。这已经成为一种固定的写信格式。“敬礼”人们—般都懂, “此致”是什么意思呢?二者之间是动宾关系吗?在书信体应用文写作训练中,常有学生这样发问。  相似文献   

14.
动词与名词之间可以加入“的”,构成“V的N”结构。“V的N”一般情况下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偏正 关系,但由于V与N复杂的语义关系,“V的N”结构也呈现出复杂性。动宾结构“VN”中一般可插入“的”,插 入“的”后,“V的矿有体词性和非体词性的功能区分。“V的N”功能适配是不平衡的。  相似文献   

15.
吴坤 《学语文》2011,(4):29-29
所谓备教“陌生化”,是指备课时,对熟悉的课文、传统的教法进行“陌生化”处理,力求有新颖独到的见解.力求有新的突破。即人们常说的“素备教材”、“熟课生备”:下面我从几个方面结合语文教学的实践.说说备教“陌生化”在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16.
老舍先生是杰出的语言大师,他把北京话中的精华锤炼成极具特色的文学语言:既有活泼的京味儿,又合于规范的汉语语法;既有自己的风格,又能让全国读者读得兴味盎然。他如何开辟了从北京话到文学语言的正确通道,通过五个“我想”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人际关系问题上不要太浪漫主义。人是有趣的,往往在接触一个人时首先看到的都是他或她的优点,这一点颇像是在餐馆里用餐的经验,开始吃头盘或冷碟的时候,印象很好,吃头两个主菜时,也是赞不绝口,愈吃愈趋于冷静,吃完了这顿筵席缺点就都找出来了,于是转喜为怨,转赞美为责备挑剔,转首肯为摇头。  相似文献   

18.
"鞠躬"是动宾离合词,"鞠":弯曲,动词;"躬":身体,名词。学界认为它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实际上动宾关系并不成立,有人指出其离合现象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及"躬"的使用情况,结合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以期为"鞠躬"是动宾离合词提供一些佐证。  相似文献   

19.
在给幼儿讲述幼儿文学作品时,语言要通俗明白,这本无可非议。但如果把这点强调到不恰当的程度,过分“儿化”文学语言,这就不敢苟同了。如有人认为:在给幼儿讲故事时,应把“蝗虫腹部有六只小孔”改成“蚂蚱肚子上有六个小窟窿”。我认为不妥,本文仅以此为例,对文学语言的“儿化”问题谈一些看法。首先,“蚂蚱”为口头语(“蝗虫”为书面语),过分强调口头语,久而久之,会阻碍幼儿语言向规范化过渡。其次,“孔”和“窟窿”的内涵不尽相同:“孔”习惯上多指带圈的小洞,而“窟窿”是指一般的洞;两者在用法上也有所不同,如“鼻  相似文献   

20.
杨小兹 《考试周刊》2012,(39):14-15
语言是最重要、最基本,也是最复杂的符号系统,任何语言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并产生相应的语言认同,从人类的认知角度来看,语言是人类认知能力的外在表现。人类认知的本质决定了语言的发展.语言的认知能力赋予人类语言以无穷的创造性。人类语言可以跨越时空地域的界限,实现对文化的理解和接纳,达到一种社会认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