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在音乐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们的注意力与感知,充分体会作品的情感,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想象力,对与作品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是相当重要的。因而分析了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途径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小语课本中儿童文学作品教学浅议●陈喜斌小学语文课本中,大部分课文是儿童文学作品。这些作品寓思想、知识于形象之中,语言生动,儿童情趣浓烈,深受学生喜爱。儿童文学作品的教学,不仅能使小学生获得比较广泛的文化知识,而且能促进他们的良好品德的形成。如何搞好儿...  相似文献   

3.
音色是演奏者在演奏作品过程中,对声音有意识的控制,是演奏者为诠释作品内涵而在实践操作中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相结合的艺术体现。刘天华的十首二胡经典作品,在艺术上独具匠心,在音色处理方面也求丰富多变,因而成为二胡学习者的必修曲目。演奏者在演奏其作品时,必须尊重原作,充分挖掘其思想内涵,把握好作品演奏的音色特征,合理运用技法进行音色艺术处理。  相似文献   

4.
章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了学作品中蕴含着的知识美,认为好的学作品都溶注了作家对社会人生的强烈审美体验,这些审美体验都必然地转化为知识美,存在于学作品之中,决定着学作品的价值与品位。  相似文献   

5.
古语云:“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在读写的过程中,我们是否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以高水平的作品为学习对象,你所得到的是中等水平的知识;以中等水平的作品为学习对象,你所得到的就会是低水平的知识。  相似文献   

6.
基于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是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为目的,以实现电子作品创作行为为表现的一种活动学习方式。其重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基于电子作品的教学活动的教学策略是什么,教学模式有哪些,组织与实施流程又如何,值得教育工作者探讨。  相似文献   

7.
关于音乐作品演绎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音乐作品的二度创作来讲,除了全面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作曲技法之外,还需要良好的,全面的基本音乐知识,这些知识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实际上却是作曲家与演绎者之间的纽带,演绎者通过对这些基本音乐知识的深层解读,才能准确地理解音乐,得以正确演绎。这些基本音乐知识是:“拍号,节奏,速度,力度,音区,表情术语等等,本文将对这些基本音乐知识作进一步的梳理与透析,以便更准确地演绎作品。  相似文献   

8.
基于电子作品的信息技术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所谓基于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就是以学习和应用信息技术知识技能为目的,以实现电子作品创作行为为表现的一种活动学习方式,如通过制作网页、课件、演示文稿等来学习掌握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学习活动中,学生多以小组形式参与,在一定的激励机制下实现个人与他人习得成果最大化。一、基于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的理论依据基于电子作品的学习活动的重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仅关注知识的表征和意义学习过程,而且重视学习环境对学习的影响,因此它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9.
阅读教学中,有的放矢地加大知识量,如引导学生搜集交流作的生平事迹,结合实际谈感受,讲述作品的时代背景、宗教知识等,一方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学生对作品思想认识的力度,从而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建构主义的文学鉴赏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知识在原有基础上的重新建构,这种建构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学习者充分发挥自身的认知潜能,经过自己创造性的学习活动,使所学知识在更高层面上形成新的融合。文学鉴赏中,就意义建构而言,文学鉴赏活动是一种商品格的认知重构过程。从形式上看,文学鉴赏是阅读主体和客体间的双重对话及心灵沟通的过程,在对话过程中,作品塑造的感性形象借助文字符号通过语码转换呈现在读者眼前,作者的思想情感也渗入到读者感情世界;与此同时,阅读者运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和知识,从更深层次解读作品,感受作品,  相似文献   

11.
古诗词是我国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精髓,先人在创作时巧妙地借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使其作品大放异彩。我们在传承古代文化的同时从中获益的还应有隐藏其中的物理知识。  相似文献   

12.
体验学习就是通过精心设计活动和情境。让学习参与其中,去观察、感受、思考,以认识事物,体会感情,养成习惯,形成观念。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大量的内容需要学生去参与,去体验,去感受。首先,有对学习活动的体验。例如,阅读和写作是两项重要的语学习活动,这里充满了艰辛,经常是久思不明。久虑不得,山重水复疑无路;而一旦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洋溢着无比的快乐。过程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只有亲身体验才能品尝得到。第二.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语知识主要是传承,大量的是间接学习;但也有直接的创造性学习.如收集、分析由于改革开放和社会生活的变化,已经入住汉语大家庭的外来词语,归纳其特点。即使是学习前入创造的语知识,也可以使用归纳法.让学生感受某些知识形成的过程,如在积累众多例句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言宾语前置的几条规律。进行这样的学习,就是对知识形成过程的体验。第三.对作品情境的体验。中小学语教材,大都是以章(作品)的形式呈现的。那些质兼美的佳作,尤其是学作品。都是通过典型环境、典型人物来表现带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主题。学生学习这些作品,由于时间、空间、阅历等等的局限,阅读障碍较多,难以走进作品,只有引导学生去体验作品中人物生活的情境。才有可能真正感受人物的思想和感情。在这方面,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很突出。而一般章又论及较少,所以本主要谈一谈这一话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职业教育中的教学设计环节尤为重要,如何在教学设计环节中把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综合地体现出来,展示作品是实现上述要求不可或缺的表现手法。展示作品评价有四个环节,即展示作品的思想、展示作品的选材、作业的表现形式、作业者的分析。这四个环节在职业教育  相似文献   

14.
宋代女性词的创作非常繁荣,留下了很多优美动人的词作。宋代女词人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上层知识女性;一是歌妓姬妾。她们在词中以不同的方式写尽了内心的喜怒哀乐和理想追求。同时,宋词中还有许多男性作家为女性代言的作品,这些作品与女词人的作品在表现方式和情感内涵上都有很大不同。比较而言,男性作家的作品是男性视角和感观中的女性形象,而女词人的作品则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露。  相似文献   

15.
艺术鉴赏力就是“发现美的眼睛”,它要靠观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培育。所谓“最好的作品”,就是艺术家能把自己的灵魂渗透到对象的灵魂里,又能表现出对象的精神特征的作品。鉴赏力的培育是一个过程,它要求观赏者完整反复、丰富多样地观赏作品,还要求观赏者具有相应的人生经验、知识储备和探索精神,更要有自由大胆的精神去发挥想象力。  相似文献   

16.
在职业教育的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学作品的审美理解力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理解力,一方面要使其掌握丰富的学知识,另一方面要使其按照审美规律去体味、感悟作品的整体 美。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准备小学活动课《七巧板》,在国际互联网查找有关资料时,发现网上有大量与本课有关的网站,关于七巧板的知识应有尽有:七巧板的来历、玩七巧板的意义、大量七巧板拼图作品(包括单件作品还有连环画作品),甚至还有的网站提供七巧板拼图操作,这些丰富的信息涵盖了学生需要掌握的全部知识。这个发现让我茅塞顿开。  相似文献   

18.
历史考试中选择题的特征有:最佳选择题或唯一选择题,组合选择题,因果关系选择题,异同选择题,史料选择题等。回答这些选择题的对策是:学生必须掌握课本知识或一些结论性语言,具备一定的知识归纳的能力,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文学艺术作品,不是用鉴赏的眼光看待文学艺术作品,教师在复习或讲课中应归纳各节的内容,要注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加强对教材各章节的基础知识的掌握,从而形成或知识的网络,提高准确获取信息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要真正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师必须善于引导学生去阅读,而不能让学生在不情愿的情况下被动地接受知识。让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去体会作品,用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去感悟作品,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教师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把握作品,指导他们正确参与到作品的再创造中去。  相似文献   

20.
【设计意图】 有研究表明,比起其他形式的作品,儿童更喜欢和更善于与抽象画作品展开对话。因为抽象画主要是以线、形、色等元素间接地传达意义,欣赏这些抽象画作品,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经验,有时甚至完全就是靠一种直觉。这与儿童尚保存着人类的本能和直觉相统一。因此,我尝试在美术活动中以抽象画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