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围产期心肌病是指一些孕妇在妊娠最后一个月或产后5月内发生心肌病变而引起心力衰竭,但无特异心脏病因可稽。属于原发性心肌病的一种类型。本病罕见,国外报导其发生率为1/3000—1/4000妊娠。国内报导为0.023/1000,占妊娠期各种心脏病的4.25%,死亡率据估计为30—60%。我院20年来才发现一例围产期心肌病。本文将结合病例,复习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病例摘要:患者,女,74岁,耳聋。一般情况差,因车祸于1994年9月24日入院。诊断为血腹,失血性休克。拟在硬膜外麻醉上急行剖腹探查术。入手术室血压12/8kPa,脉搏76次/分。呼吸24次/分。化验室检查:血蛋白102g/L,白细胞计数12.1×10~9/L,中性91%,淋巴9%。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3.
我院曾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下为一例患有先天性食道狭窄的幼儿施行食道狭窄段切除、胃食道弓下吻合术,现报告如下: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性,3.5岁,体重11公斤。主因出生后哺乳呕吐,呈进行性加重,进食困难入院。术前查体:T:36.2℃,P:120次/分,R:25次/分,BP:12/8KPa,发育正常,营养差,贫血貌,方颅,鸡胸,心肺腹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各项物理及化学检查基本正常.上消化道钡餐示:食道中下段狭窄,下段粘膜欠规则,未见明显粘膜破坏,其上段食道扩张,术前诊  相似文献   

4.
唐闽 《科技文萃》2004,(7):74-75
正常人的心律是窦性心律,安静时心率60~100次/分;情绪激动或活动时心率可以增加到160次/分,节律匀齐,有些人可以出现异常性的心动过速,表现为①突然发作;突然终止;②病人感到突然出现心慌、胸闷、气短、乏力,有时出现大汗淋漓,低血压,引起头晕甚至晕倒;③心率往往大于160次/分;④反复频繁的发作且病史较长者可以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不全的表现,称为心动过速性心肌病,但这种心肌病变是可逆的;即心动过速治愈后心脏的大小能恢复正常;⑤有些病人出现心律不齐,脉率不均匀,所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相似文献   

5.
我院于1996年12月30日,在颈丛麻醉下行左侧甲状腺囊肿切除,手术中发现该患者伴有甲状腺机能亢进,因在7年前右侧已行甲状腺癌颈部清扫,此病例在临床上是罕见的,特此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女,34岁,体重56公斤。术前检查,血压16.3/10.7kPa,脉搏100次/分,呼吸16次/分。  相似文献   

6.
全肺切除术后心跳骤停很少见,现将我科遇到的1例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 患者,男61岁,因右侧肺癌于1991年9月27日入院,即往体健,入院时血压19/11kPa,心率80次/分,呼吸16次/分,术前检查:心电图正常,肺功能检查基本正常,腹部无异常,血常规及血生化均正常,各项检查均提示为手术适应症。于11月14日在全麻下行右肺全切术,术中麻醉无异常,手术顺利,术毕回ICU监  相似文献   

7.
体温:正常人体温为37℃。一天之中相差不超过1℃。情绪激动、饮食过程中或运动后,体温会相应提高。呼吸:卧位为14次/分~16次/分;坐位为16次/分~18次/分;站位18次/分~20次/分;休息时间15次/分~18次/分。呼吸频率计算方法:以一呼一吸为一次。脉率:正常情况下,脉率等于心率。一般来讲,成年人安静时心率低于50次/分,为心动过缓;高于100次/分,为心动过速。正常值为每分钟60~80次。肺活量:男性平均为3470毫升,女性为2400毫升。肺活量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若以30岁时的肺活量为标准,年龄每增加1岁,肺活量平均下降26~30毫升。屏气:正常值为吸…  相似文献   

8.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15岁。1996年8月10日因有右肘部摔伤以后肱骨髁骨折伴尺神经损伤而收住院。经术前准备于8月20日行右肱骨内髁骨折复位内固定、尺神经松解术。回房时T37.4℃,P100 次/分,BP14.7/9.33kPa。给NS500ml 丁胺卡那霉素0.4ivgtt,液体输至300ml时,患者即多汗,自觉手脚麻木,因系术日,考虑为麻醉作用未给予重视。次日继续静滴NS500ml 丁胺卡那霉素0.4,当液体输入约50ml时,患者即主诉手脚及口唇麻木,随即大汗、胸闷气短,面色苍白。查体;T38.4℃,P124次/分,R32次/分,BP13.3/9.0kPa,立即停止输液,密切观察,10分钟后症状逐渐缓解,30分钟症状消失,患者自觉恢复正常。2 讨论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3年5月份收治一例右后纵膈神经膜瘤自发性破裂引起大出血、失血性休克的患者,经积极手术治疗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 患者刘某,男,29岁,主因胸憋、气短一小时就诊,在问诊的过程中突然晕倒,PE:P:130次/分,R:28次/分;BP:8/6kpa,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右侧叩浊  相似文献   

10.
2003年8月,我院成功地抢救了1例肥厚性心肌病并发心室颤动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1 病例简介 病人,男,47岁,肥厚性心肌病史2年,突发心悸、头晕、烦躁不安.伴有呼吸困难,2d收入院.入院后30min,出现昏厥,肢体抽搐.查体:心率240次/min,血压10/7kPa.心电图示心室颤动,左室肥厚伴劳损.立即入监护病房,吸氧,绝对卧床,建立2条静脉通道,按医嘱给予5%GS20ml 2%利多卡因50mg iv,并以1~2mg/min的速度持续静脉点滴,10min后无法缓解,又给予5%GS20ml 2%利多卡因100mg iv,同时应用强心药:25%GS20ml 西地兰0.4mg iv;2h后心率为120次/min.此后4d持续静脉应用利多卡因,病情好转,28d后出院.  相似文献   

11.
1病历报告病历一患者男性,72岁,以反复胸闷、气短10余天于2005年10月17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4月,血压最高时达140/110mmHg,,无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嗜好。入院查体:体温:36·6℃脉搏:9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无颈静脉怒张,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湿罗音,心率96次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26岁。主因昏迷三个多小时,于88年4月14日凌晨1时急诊.患者于13日曾与丈夫生气,夜间10时左右被人发现时已神志不清,呼吸困难。仅于现场发现一枚空药瓶,药签已撕。立即被送往市第二医院抢救。经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胃后,无明显好转,因病情危重而转我院.查体:T36.5℃,P140次/分,R33次/分,BP150/90mmHg。中度昏迷,呼吸困难,全身皮肤苍白湿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5mm大小,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15岁,体重45kg,身高158cm,心慌,气短已三年,经检查诊断为扩张性心肌病,心功能Ⅳ级,入院后曾发生五次心脏骤停,1992年3月20日在我院体外循环、静脉复合麻醉下进行原位心脏移植术,现报告如下: 资料和方法 麻醉前用药:吗啡5mg,东莨菪碱0.3mg,咪唑安定5mg。入室前10min静脉缓注。 麻醉诱导:在心电监测下行桡动脉穿刺测MAP,股静脉穿刺测CVP。静脉开放后,面罩吸氧,静脉分别推注r-OH2.5g、潘龙2mg、芬太尼1.0mg、咪唑安定10mg、潘龙6mg待5min后以喉镜暴露声门,顺利插入一次性Portex7号气管导管,连接美国纽帮呼吸机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患者男 ,74岁 ,一年前出现心悸、胸闷、头晕 ,ECG示双束支传导阻滞 ,表现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RBBB)合并Ⅱ°Ⅰ型房室传导阻滞 ,后进展为一过性Ⅲ°房室传导阻滞 ,入院前三天 ,症状加重 ,伴晕厥 ,ECG示快速房颤 (心室率多在 160~ 180次 /min)与长R -R间歇相阻滞 ,LBBB呈四位相阻滞 ,于 95 - 1- 13入我院治疗。查体 :血压 14/ 10kpa,发育正常 ,两肺无罗音 ,心率 4 4次 /min ,房颤 ,心尖部Ⅲ / 6SM ,肝脾未及 ,双下肢不肿 ,心B超 :室间隔 2 4mm ,符合肥厚性心肌病变化。诊断肥厚性心肌病 ,病窦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咪达唑仑于氟哌利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的临床效应.方法:200例拟施剖腹产手术的患者,ASAⅠ~Ⅱ级,年龄18~45岁.随机均分为A组和B组,手术均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术中A组静脉给予0.05mg/kg咪达唑仑+0.75ug/kg芬太尼(咪达唑仑组)镇静止痛;B组静脉给予0.05mg/kg氟哌利多+0.75μg/kg芬太尼(氟哌利多组)镇静止痛.观察两患者术中镇静的OAA/S评分,记录术中烦躁、知晓等不良反应.结果:A组(咪达唑仑组)有确切的镇静作用,有显著的顺行性遗忘的优点.结论:咪达唑仑复合芬太尼用于产科手术区域阻滞麻醉镇静止痛效果好,患者术中无知晓,麻醉过程更顺利.  相似文献   

16.
病历摘要例一:某女、48岁,主因:胸闷,发憋。心前区不适1小时入院。查体:T37℃,P80次/分,血压测不到。心律不齐,心音低钝,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80次/分,急性下壁心肌梗塞。患者于入院后仍感胸闷,频频呕吐。面色苍白,口唇紫绀,四肢发凉。心率很快下降至59次/分左右,心律不齐。GOT65u,LDH90u/LCPK58u/L(附本院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GOT小于100u。LDH40~96u/L,CPk0~80u/L)。经积极治疗,血压于入院后3小时稳定于90/70mmHg。当天晚上复  相似文献   

17.
1病例介绍 患者女,62岁,64kg,ASAⅡ级.诊断为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于2004年3月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既往"糖尿病"史7年,15年前行右肺炎性假瘤切除术.术前检查血糖4.89mmol/L,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106次/min.余均正常.术前用药为阿托品0.5mg、安定10mg肌肉注射.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芬太尼0.15mg、2.5%硫喷妥钠18ml、司考林100mg,行快速诱导气管插管.  相似文献   

18.
精神病患者因其疾病的特殊性 ,往往会掩盖躯体疾病的症状 ,使躯体疾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而延误病情 ,引起病情恶化造成严重后果 .现将紧张型精神分裂症伴卵巢襄肿蒂扭转一例病例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 ,女性 ,2 2岁 ,已婚 ,农民 ,高中文化 ,住院号 2 0 0 0 9.2 0 0 1年 4月初因人工药物流产后后悔 ,急起不语 ,发呆 ,面无表情 ,情感淡漠 ,四肢作劲 ,4月12日半夜乱语 ,称地下有四个人起来了 ,在叫她 ,个人生活不知料理 ,夜眠差等 .于 2 0 0 1年 4有 15日入院治疗 .入院时T :38 6℃ ,P :72次 /分 ,R :2 0次 /分 ,BP :90 /6 0mmH…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在腹腔注射相同剂量阿霉素(12 mg/kg)下,不同给药方案构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的生存率。创新点:首次应用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一周两次的方法构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并与常规的方法进行生存率的比较。方法:将150只SD雄鼠分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ox 1组(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一周两次,共六周)和Dox 2组(腹腔注射阿霉素2 mg/kg一周一次,共六周)。观察及比较各组大鼠的体重、生存率、心腔大小、pro-BNP、CRP、CREA、AST和Caspase-3 mR NA水平。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病理变化,同时进行~(18)FDG-PET心肌代谢显像。结论:本实验中结果显示,Dox 1组和Dox 2组在pro-BNP、Caspase-3 mR NA水平、心肌病理变化及~(18)FDG-PET心肌代谢显像上均没有明显差异;但Dox 1组的生存率是78%,而Dox 2组的生存率是52%;同时,Dox 2组大鼠的血清CREA、AST和CRP水平比Dox 1组明显升高。综上所述,腹腔注射阿霉素1 mg/kg一周两次的方法在成功构建扩张型心肌病大鼠模型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存活率。  相似文献   

20.
病历摘要患者女性,40岁,因腹部外伤后持续性疼痛一天,以腹部闭合性损伤住院。患者于住院前一天骑自行车不慎摔进1.5米深沟内,失去知觉,在当地医院初步抢救后次日转来我院。入院时查体:血压90/60mmHg,脉搏100次/分,体温38℃、呼吸28次/分。心肺征阴性;腹部稍膨隆,全腹压痛,以左上腹为著,伴轻度肌紧张,脾脏触诊不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