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保持高度一致",这是政治术语,也可能是政治领域里规定的纪律.这个话就不用搬到学术领域,学术不是政治.无论按中国学者的定义还是西方学者的定义,学术活动本身不是政治.  相似文献   

2.
要想弄清“学者化”的涵义,首先应该弄清“学者”的问题。“学者”虽然可以与“学问”、“学术”分别划等号,但由于“学问”与“学术”之间存在质和量上的差异,“学问”性学者与“学术”性学者却不能划等号。如果我们承认做“学问”也是“学者”,那么我们就有必要让某些“学问性”学者化一化,使之化成“学术”性学者。在“学术”性学者的基础上,再让某些人化一化,使之成为具有广博知识的“学者”。做编辑的人,应该主动自觉地朝着“学者化”的方向努力,因为这是提高编辑队伍素质与刊物质量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出现了很多关于企业的学科,分别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行为学、伦理学等领域阐述了企业的一些原理、观点、方法和规律,丰富和发展了企业的有关理论,但还缺乏一门从政治学领域来研究企业的学科。在“政治经济化”和“经济政治化”双向运动中,从政治学的视野中来展开对企业的研究就非常必要。《企业政治学》是从政治学视野中探讨作为政治实体的企业是如何在政治市场中谋生存和求发展,是在跨越目前有关企业若干学科的领域障碍之前提下来研究企业相关领域的理论总结。因此,企业的政治实体界定可以通过《企业政治学》构建的现实要求、学科要求以及内容要求三个层面来寻找其合法性和合理性支撑,从而更好地促进该学科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拉克劳与墨菲认为认同政治学不是研究政治是什么,而是关注政治认同的形成过程与条件.寻找进行颠覆与建构政治空间的新途径。因此,后马克思主义把政治定义为,既是社会构造物的建构,同时也是社会构造物的颠覆。这一定义排斥了政治是社会的一个领域的观点,强调政治的建构作用.突出政治的优先性,把政治提升到本体论的地位,政治成为建构社会的主要因素。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是“政治去经济化”,在人的能动性与社会结构的关系中,突出人的能动性作用,排除了社会客观结构对政治能动性的制约作用,否定了政治活动得以产生的客观性基础,把政治活动看成是不受任何客观条件制约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本刊“学者访谈”栏目自1999年开设至今,已有七年多的时间。期间刊发访谈学者的文章近80篇。回首走过的历程感慨万千,情绪总是被兴奋和欣慰所笼罩。我常想能作为本栏目的责任编辑是幸运的。因为在编辑访谈文章乃至亲自参与采访的过程中,所读所见所感的一切,不仅有思想上的收获,知识的积累,同时,也尽享阅读之娱乐。学者们在学术上独到的见解,开阔的视野以及渊博的学识深深地吸引着我,他们高尚的人品,博大的胸怀更令人充满敬意。每当回忆起这近八十位前行在科学与人文前沿的学者们,就像璀璨的群星那么耀目,那么美丽,令人欣喜惊叹。尽管他们的专业不同,所处的学术领域各异,“隔行如隔山”甚至相去甚远;尽管他们的人生涂着不同的色彩,有的历经磨难,有的在学术之路上总是充满了“机缘“;  相似文献   

6.
“公共领域”虽然是西方学者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理论话语,但它的现实指涉在当今中国也已经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存在.因此,它在当今中国也应该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当今中国的政治建设来看,社会公共领域通过提供政治参与主体的合法性和法规政策制定过程程序的合法性,壮大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彭虹斌 《比较教育研究》2007,28(6):12-15,20
教育政治学产生于其母体政治科学.在教育政治学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两种张力:整合的张力和多元的张力.教育政治学的宏观微观之分是一个颇有争议的话题.尽管教育政治学领域的学者对该领域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劳动,但就该领域的一些基本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而言,远未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8.
“学术”是知识精华的总称,人类只要脱离野蛮与蒙昧的时代,学术便承担起了传承文明、传播文化与智慧的神圣使命,由此,学术本身就具有了凛凛尊严。然而,学术尊严的维护,需要学者的学术人格做保障。学者的学术人格,是在学术与政治、经济等各种社会关系中体现出来的。在学术与政治的关系上,现实生活中的大学学者总是要受到包括政治规范在内的社会规范的制约。这是个体的现实生存状态。而学者的学术人格则是指那些把学术作为自我的生存方式,并通过学术研究来实现自己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9.
作为方法论的“人类学的田野”,为人类学从古典转向现代、从思辨走向科学奠定了基础、敞开了大门,形成了具有社会功能作用的“文化科学”。“田野”从与民族志撰写结为“姻亲”时起,就受到不同类型政府的支持甚至资助,“文化科学”的直接结果具有供给政府部门决策之公共功能,这是“田野”致力于政策科学的内在本能驱动之结果。一方面,在人类学领域,“田野”调查的社会公共性激活了“公共人类学”“人民的人类学”等的政治禀赋;另一方面,在政治学领域,“田野政治学”回应了政治学科学化第四次浪潮发展的时代需要,提供了解决“有政治无政治学”的中国方案。  相似文献   

10.
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划界,确定国家与社会的合理边界,并提出解决二者关系问题的理想方案.这种理论范式所表现出来的学术价值与社会意义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应该肯定的.但是,像其他任何一种社会政治学说一样,市民社会理论范式也有其特定的问题阈和历史阈.随着西方社会变迁,它也遇到了来自理论与实践的多重挑战,其学术局限性愈加凸显.所以,超越传统市民社会理论范式,建构适应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理论模式已成为社会政治理论发展的一种现实要求.而在市民社会理论羽翼下生长起来的公共领域理论所具有的学术特征表明,它可以承担起这一理论重任,为政治哲学理论范式的未来发展提供一种可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著名大学的金字招牌,既不是行政御封的,也不是自我标榜的,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来自于历史的长期积淀,来自于社会的普遍公认。不同的著名大学.各有各的著名之处,所有著名大学都是南名牌学科、知名学者和优秀学术构成的。名校的定律是:学校的知名度与学科、学者与学术的知名度成正比,与名牌学科、知名学者和优秀学术的衰减度成反比。穷尽一切力量去维护这一定律.努力提升学科的品牌、学者的品第、学术的品位,是著名大学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美国行为主义学派企图另辟政治学的研究蹊径,以探求世界各国不同政治体制下的文化背景与公民的心理导向和行为态度,这是政治文化概念缘起之所在;而对政治文化概念的定义,尽管中外学者见仁见智,但从政治思想和政治心理两个层面来界定政治文化概念的内涵,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也有利于政治文化研究的健康开展.  相似文献   

13.
政治哲学的后现代视域:游牧政治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激活尼采哲学的过程中,德勒兹创立了一种以力本论为基础的新型政治哲学——游牧政治学,其中心旨趣是实现社会、国家和主体的彻底“解辖域化”,呼唤一个还不曾存在的“新地球”和“新人类”,因而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哲学,也不同于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德勒兹的游牧政治学是一种在思想中进行的“政治革命”,追求的是“不合时宜性”和“乌托邦性”的政治效果,因而实质上是一种游牧式的政治试验。  相似文献   

14.
国际政治学的“权力论”,或是把权力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一般性含义应用到国际政治中来,或是移用国内政治的权力理论,两者都没有顾及权力在国际关系中的特殊性,因而未能揭示出国际政治权力的特质.通过与国内政治相比较的分析,可以发现,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权力在类型上是一种私有权力,在价值取向上是国家个体利益,在行使上是相对自由的,在属性上并不是政治权力.这些特质启示我们,在学科建设上,国际政治学在借鉴别的学科理论时,要注意消化吸收,笔者建议创设“国际权力”概念,以与国内政治权力概念相区别.在国际政治的界定上,权力的差异决定了国际政治是与国内政治并行的另外一种形态的政治,这一点也引出了国际政治学科的独立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1.作为史学研究概念的"国家"及其相似概念现代汉语中的"国家"概念来自学术术语、政治术语。文化精英与政治精英主导了对"国家"的定义。故而分析今日"国家"概念,势必要清理百年以来学术与政治的主流话语。就中国古代史学研究领域而言,虽然流派纷呈,但是学者投入精力最多、成就最大,其实都与"国家"问题有关。比如对皇帝制度、官僚制度、赋税制度、法律制度、行政区划、良贱制度、地方社会等领域的研究。之所以如此,乃与中  相似文献   

16.
关爱和先生是已故的近代文学研究学者任访秋先生的开门弟子,也是我国最早的近代文学硕士研究生之一。他是我国近代文学研究领域的知名学者,在中国近代文学研究中占有一席之地,在至今20年左右的学术生涯中,取得了一系列优秀成果。总体来看,他研究的领域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全面奠基层面,二是文学思潮论层面,三是文学流派论层面。当然,这三个层面的划分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相似文献   

17.
政治共识与法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有关“共识”的解释是这样的:“在一定的时代,生活在一定的地理环境中的人们共有的一系列信念、价值观念和规范准则。在政治意义上,它指的是与政治体系有关的信念。”从这样一个界定来看,作为政治学的权威辞典,对共识一词的诠释是与政治共识联系在一起的。其中,有这样一些要素:第一,地理范围。这是共识形成的疆域界限。对政治共识而言,缺少这个界限是空洞的。第二,社会成员共有的。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 大多数学者认为,美国学者迈克尔&;#183;科恩和詹姆斯&;#183;马奇在《领导与模糊性》一书中将高等学校界定为一种“有组织的无政府”状态,是对大学的一种准确定位。不管是高校自身还是高校所处的外界环境,处处都体现着“有组织”和“无政府”这一对看似对立却又并存的矛盾范畴。而这一对矛盾能够存在于高校之内,正是缘于高校本身的价值定位——学术和自由衍生出的核心理念——学术自由。学术和学术自由是大学的生命力之所在,对学术和学术自由的崇高追求,就必然要求赋予高校以学术权力,使之能够对抗来自外部和自身行政权力的肆意干涉。正如“有组织”和“无政府”的矛盾同存一样,“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在高校领域内同样也在矛盾中同存。存在的必然性和矛盾的必然性,使得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微妙。如何使两者在矛盾中共生且共荣,就成了学者们研究高校治理和高校法治的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9.
人格与政治行为是政治心理学领域中的关键词,然而政治学的一般研究往往忽视人的因素对政治过程的影响,因此,厘清人格与政治行为的关系将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政治学的研究。本文试图从政治心理学的视角对这一关系进行尝试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辅导黄立峰在思想政治工作走向科学化的道路上,心理科学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正象“心理学”毕竟不是“政治学”一样,思想政治工作毕竟不是心理辅导。因此,对于在高校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辅导的人员来说,能否在思想上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