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语语法学与西方语法学的语法分析,各有自己独特的方式.西方民族语言的特点是用丰富的形态变化来表现词的性、数、格和词语组合所产生的结构关系.汉语缺乏西方语言那种形态变化,而独具人文性特点.由于汉语语法学建立之始是模仿西方的语法体系,以西方的句法规则来分析汉语,受西方语言理论和方法先入为主之影响;而摆脱这种影响的最佳途径,就是把汉语规律的揭示建立在民族文化认同感的特质上,吸纳其他民族的语言理论和方法,建构有汉语特色的语法学.  相似文献   

2.
一、汉语语法特点研究概述 1898年,马建忠的《马氏文通》的出版标志着中国第一部语法学著作的诞生,中国比较科学系统的语法研究自此开始.汉语语法学是在模仿印欧语语法学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这一事实一方面使忽略汉语语法本来面貌而向模仿的语法体系或语法理论认同的倾向一直成为汉语语法学难以摆脱的阴影,另一方面又使得汉语语法学者极力自觉或不自觉地寻找同印欧语语法不同的汉语语法的特点,企图摆脱印欧语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文章首先简单回顾了汉语语法学创建的历史文化背景,即近代中国学术对西方文化冲击的回应。然后梳理了汉语语法学者的世系跟近代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代际的对应关系,以此为时间框架来观照汉语语法学的变迁:立场从模仿到创新、对象从文言(书面语)到白话(口语、方言)、体系从传统规范语法到现代结构主义描写语法,特别是70年来探索切合汉语结构面貌的分析方法和描写体系的种种尝试。最后呼吁第七代学者脱颖而出,在学习国际上各种先进语言学理论与方法的基础上,自信地开创汉语语法学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4.
论20世纪中国汉语转型语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语言类型制约着不同研究方法的自发形成,如果不拘于西方语形语法学的眼光,进行实字语义训释和虚字功能考索的训诂学就是汉语传统语法学。20世纪的汉语语法研究是引进西方理论的“汉语转型语法学”,根据所引进西方语法理论方法,可分为草创、变革、发展、重建四个阶段。马建忠在1898年就创立了“两个平面的语法理论”。叶斯泊森语法哲学是欧洲新传统语法学,从属关系语法与三品说的基本原理存在渊源关系。汉语转型语法学存在两条主线:以普遍唯理为基础的马建忠传统-引进语法哲学理论-吕叔湘的传统·结构语法学;以结构主义为基础的赵元任传统-借鉴生成语言学方法-朱德熙的结构·语义语法学。人类语言的本质共性是语义性,东西方语法学合流的基点不应是语形语法学,而应当是语义语法学。  相似文献   

5.
中学语法教学的回顾与思考王本华1898年马建忠引进西方语法写成中国第一部语法专著《马氏文通》,此后汉语语法研究逐渐被中国学者认识,语法教学也渐渐走入课堂。但是,一直到现在,汉语语法研究仍然或多或少地模仿着西方的语法,而没有找到真正符合汉语特点的汉语语...  相似文献   

6.
我们曾经在《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文中列举过汉语语法学史专著中存在的一些问题①。自那时以来的两年多的时间里,又有一些想法,构拟成本篇。目的仍同《关于汉语语法学史研究的思考》一样,参与如何研究汉语语法学史、促进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不断深化,共建科学的汉语语法学史体系。一、时序是语法学史科学性的基础“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体系,是以名著或有代表性著作出版时间的先后次序来构筑体系框架,描写语法学的发展过程,揭示语法学的发展规律的。一部“名著·时序”语法学史专著是否有科学性,科学性有多高,首先在于它所…  相似文献   

7.
西学东渐记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文化,诸如科技、法政、宗教、伦理,乃至文学艺术,我国统称为“西学”。西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光辉的里程碑。自15世纪末新航路开辟以来,西学就开始东传。16世纪,欧洲传教士即把天文、历算、地理等科学传到我国。本文专记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西学在华传播情况。这段时期,中西文化交流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入侵和中国人民反侵略的特殊背景下展开的,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随此探索研究的深入,西学传入经历四个阶段,一浪高过一浪。一、从妄自尊大到“师长说”———鸦片战争时期从闭关到“…  相似文献   

8.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 ,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马氏文通》没有使用“单句”、“复句”术语来区分句子,因为它所参照和模仿的西方语法学中没有这样的术语。“单句”、“复句”是中国语法学者在《马氏文通》之后借鉴西方语法理论、结合汉语实际创造出来的句法术语。《马氏文通》为“单句”、“复句”术语的提出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0.
《马氏文通》对兼语句的分析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氏文通》的诞生 ,标志着汉语语法学的创立 ,但由于它模仿拉丁语法、运用其词本位理论分析汉语 ,因此所作的分析有些并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情况 ,甚至出现了前后矛盾之处。兼语句在其中的分析就是如此。但是 ,正是这些问题 ,显示了它在语法研究中的价值 ,说明 ,汉语语法研究不能机械模仿西方语法 ,而要从汉语实际情况出发 ;短语和语序在汉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必须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11.
"国学"这一概念最早是指国家设立的学校,而不是指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用"国学"来指称中国传统学术文化,有一个流变的过程。清朝末年,中西文化的交流有了很大进展。为了区别西方的学术文化和中国两千多年来以经、史、子、集为基础的传统学术文化人们把前者称为"泰西之学"或"西学",而把后者称为"中学"。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是由此而来。此后,随着变法维新的推进,有人将西方学术文化称为"新学",而将中国传统学术文化称为"旧学"。也有一  相似文献   

12.
汉语里,词、词组和句子三级语法单位在构造上具有跨层次的相似性,语法学界都认识到这一现象,但未能投以足够的注意,长期来多在汉语与西方语言的“他相似性”上下功夫,以西语为参照系构建汉语语法体系框架。汉语语法构造上的自相似性是汉语的本质特征之一,应该在研究工作中和汉语教学中牢牢抓住,在自相似性特征上建立起语法体系框架和汉语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3.
汉语语法自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文法著作《马氏文通》问世以来,迄今已有九十多年的历史。其间,汉语语法研究大致经历了由模仿西洋语法,到挖掘汉语语法特点、探索汉语语法规律、缔造汉语语法体系的阶段。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的《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王力先生的《中国语法学的发展》,徐通锵、叶蜚声的《“五四”以来汉语语法研究评述》都是对汉语语法研究的回顾和总结。目前,语法学家们仍在脚踏实地地探索着。但在研究中,大家普遍感到难以深入下去。这里我想按照陈望道先生在《中国文法革新论丛·序》中的精辟见解就语法研究的新途径结合自己的教学和科研体会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对汉语语法现象的本质认识,应该是汉语语法研究的第一步。其认识方法本身决定了汉语语法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汉语语法体系的建立。由于人类思维的共性及语言的交际职能,我们从汉语语言事实中可以找到印证西方语言理论的一些实例也是很自然的。目前,汉语语法体系主要源于印欧语系的理论框架,语法学者在这一前提下对比发现汉语跟西方浯法观念的异同。当然,语言比较不失为认识语言特点的好方法,据此归  相似文献   

15.
训诂学是中国语文研究中历史最为悠久、范式最为典型的学科。它既是汉语研究的发端之学,又是几千年语文传统的集大成之学。历代学者从训诂探究着中国文化阐释的无穷奥秘。历史书塾又以训诂开启着童蒙弟子的文化智慧。这样一门同时联系着中国人的学文化和文化学的宏大学科,它的继承与发展成为历代语文学家关注的课题。尤其是在近代引进西学以后,如何以健康的心态面对中西文化  相似文献   

16.
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和革新时期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们不仅开创了我国语法学研究的历史,而且在研究思想和方法上为我国语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草创时期和革新时期语法研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语法研究在早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7.
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语法学的草创时期和革新时期是我国语法研究史上的两个重要时期,它不仅开创了我国语法学研究的历史,而且在研究思想和方法上为我国语法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通过草创时期和革新时期语法研究的比较,可以看出我国语法研究在早期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8.
重读《方光焘语言学论文集》卢英顺一、前言方光焘是著名的一般语言学家,也是一位汉语语法学家。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如何摆脱模仿的、不科学的现状、如何开创科学的汉语语法研究的新局面,提出过许多精辟的见解。解放后,在一系列的论文或提钢中,他对汉语语法研究发表了许...  相似文献   

19.
古代训诂著作的语法观念考察在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一书对王念孙《读书杂志》所蕴涵的词法观念进行穷尽的考察梳理,在汉语语法史的专书研究中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20.
古代训诂著作的语法观念考察在汉语语法学史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读书杂志〉词法观念研究》一书对王念孙《读书杂志》所蕴涵的词法观念进行穷尽的考察梳理,在汉语语法史的专书研究中做出了可贵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