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环境新闻起源于美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传入我国。我国在环境新闻领域的研究刚刚起步,更未明确地将环境新闻学构建成一门独立的学科。本文尝试对"环境新闻"和"环境新闻传播"两个概念进行定义,从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说起,分析了环境新闻的特性和环境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以期引起学界对环境新闻传播研究的重视,为我国构建生态文明服务。  相似文献   

2.
现代传媒利用传播霸权启动了人们欲望逻辑程序,从而形成了传媒无意识.这种由传播和欲望共同塑造起来的传媒无意识,正是现代社会最为成功的一种压抑机制,它在欢声笑语中让人们主动放弃了对"异化"的反抗.警惕"传媒无意识"对欲望逻辑的遵从,呼唤现代思想启蒙的价值,对恢复人的感性生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朱倩 《新闻世界》2014,(8):373-374
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考虑受众的心理需求,受众在选择信息时也有其心理规律,在网络事件中,这种规律变现得更明显突出,本文以传播心理学为角度从传播者和受众出发分析网络事件。  相似文献   

4.
在讨论现代传播产品的审美创造之前,首先来对本所说的现代传播产品与审美创造作概念上的界定。现代传播产品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上指书报刊、广播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播产品:广义上指任何在传播活动中所承载信息的物质载体。本所探讨的是狭义的传播产品,即大众传播产品。审美创造是人的一种实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和消费主义思潮的影响下,我国的媒体传播也朝着消费主义的方向发展,传播内容、传播理念以及传播方式等层面都公认出现同质化的特征,本文以此为中心,介绍消费文化背景以及媒体传播同质化对于大众的集体无意识的利用,对当下媒体传播有警醒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多邻国、多争端的国家,周边关系近而不亲、亲而不近者众多,争议广泛存在于领土、历史、海域、人文乃至意识形态等各领域。习近平强调:做好"中国梦"在周边国家的传播,有利于减少周边国家对我国的不信任,消除他们对我国发展强大的恐惧感,争取更多周边国家的理解和认同。而眼下中国传播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三多现象"(即贩卖西方理论的多、炒剩饭的多、放空炮的多)显然难胜此任,传播实践的突破迫切需要传播理论的创新,国家对外战略的实施亟需传播理论和实践的有效配合。基于以上认识和慎重、长期的思考,本文提出了一个崭新的概念——"周边传播",并希望通过对其概念的内涵和特性、理论依据和价值、功能与应用的探讨,建构一个自成体系的"周边传播理论"。  相似文献   

7.
宣传、新闻、传播三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弄清宣传、新闻、传播三概念,首先得弄清作为前二者的属概念的传播这一概念.沿传统的解释路径,不但说不清反而把传播解释得复杂、玄乎,所以,另辟蹊径,从传播的基元出发去解释,再把宣传、新闻作为传播属概念中两个相互交叉的种概念进行比较考察,就可揭示出三者的异同.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为概念服务的大时代背景之下,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发展让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对同一新闻事件的认知和传播,人们有着不同的见解和观点,事实真相反而变得难以辨明,类似罗生门现象。本文深究产生信息传播罗生门现象的动因,并反思其改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歌不光是文学大潮的主流,更是唐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唐诗的繁荣也对唐人的信息传播活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唐诗就像一种原始的报章文体一样,而一些优秀的唐代诗人则无意识地充当了新闻传播者.  相似文献   

10.
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存在着大量的心理现象.所以,在传播学的论著中,我们可以见到很多与心理学有关的研究,而在心理学论著中,也可以见到以传播活动中的心理现象为对象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的传播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肖景 《新闻界》2004,(5):61-62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上列国纷争、学术上百家争鸣及民本主义新思潮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的传播活动空前活跃,诸子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其文章说理透辟,感情充沛,富于文采而又各具特色,在文化传播史上留下了最灿烂壮观的一页,其传播方式和特点到今天仍有不少被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3,(21):28-33
灾害信息传播者是灾害信息传播过程的起点,连接着灾害事实和灾害讯息。根据身份的不同,可以将灾害信息传播者分为政府传播者、公众传播者和媒体传播者。政府传播者承担着灾害预警、灾害救援、灾损发布的责任,是灾害讯息最权威的来源。公众传播者有效弥补了专业传播者在灾害突发现场的"缺席",及时记录第一现场的影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媒体传播者承担着信息编辑和信息传递的责任,是灾害事件中议程设置和舆论引导的关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邹阳 《新闻爱好者》2008,(12):10-11
“大众传播”概念看似是一个老生常淡的问题,但是笔者在授课时讲到《大众传播》这一章节时,跟学生在探讨这一概念的过程中,发现当下有~些传播现象并不能用传统的“大众传播”概念去涵盖,而它们在某些特征上与大众传播甚是相似,有很多同学对此感到迷惑。并不是说这些定义已经无用或者过时,而事实是,我们的传播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由于新的传播技术的使用而出现的传播现象正在挑战既有的“大众传播”的传统定义。本文就从传统的“大众传播”的概念出发,去探讨一下新的传播现象。  相似文献   

14.
灾害信息传播是指灾害信息的传递以及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要素的总和。灾害信息传播具有鲜明的内容限制,既包含一个动态的过程,也包含灾害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各个静态要素。通过这个概念,可以发现:灾害信息传播是以灾害事件的发生为前提的;灾害信息传播既要遵循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也要注重社会效果;灾害信息传播是一个历史概念,这一概念的外延随着媒介的发展而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15.
16.
新闻传播活动的直接目的是让广大受众接受新闻传播者传递的有关新闻信息,进而影响广大受众的思想、观念、情绪、价值取向和行动决策等等。因此,受众在传播活动中占据突出的位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外传播"在中国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那么这个时常出现在各种著作、媒体或学者口中的"对外传播",究竟是个怎样的概念?本文试图对此概念进行探讨和辨析。一、研究者眼中的"对外传播"概念段连成教授是中国较早研究"对外传播"的学者,他在1988年出版的《对外传播学初探》一书中开创性地使用了"对外传播学"这一名词,他认为,"对外传播学是专门研究以外国人为传播对象的传播学分支"。曾任中国重要外宣媒体《今日中国》副总编辑的沈苏儒在1999年出版了《对外传播学概要》,他认为,"对外传播是跨国的、跨文化的、跨语言的传播,是针对外国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播"舍近求远"和周边传播"灯下黑"的现象,凸显了加强周边传播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文中通过对周边传播概念和理论架构的简要梳理,阐述了尽快制定中国周边传播战略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龙剑梅 《今传媒》2010,(8):194-196
课堂教育教学过程包括了传播活动的各种因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等,也体现了传播的各种功能,不管是从人际传播来考察,从组织传播、社会传播来把握,还是从传播本身的过程及其各种因素来解剖,均不例外。而考量课堂传播关系得以建立的本原及其矛盾运动过程,  相似文献   

20.
罗斌 《当代传播》2022,(4):84-89
传播法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原(规)则及研究方法是传播法学体系的血肉与灵魂。我国传播法学的基本概念分别存在于宪制、行政、民事与刑事领域,形成了概念群。其基础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理论。传播法学基本原则包括传播自由与国家、社会安全平衡原则,传播权与人格权益平衡原则;传播法学基本规则包括人格权益纠纷中的公众人物规则,著作权纠纷领域的避风港规则,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知情同意、正当、合理、必要规则,以及传播侵权的归责原则等。传播法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广泛认可的司法三段论、法律解释学及价值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