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意识形态"是20世纪思想史上内容最复杂、意义最含混的范畴之一。意识形态(Ideologie)也是基本内涵存在激烈争议的一个概念,对意识形态范畴的不同理解和使用,折射了意识形态的社会转化。马克思对意识形态范畴的革命性转折使用,成就了他对唯物史观的伟大发现。意识形态范畴的动态复合性,决定了其内涵处于流变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思想认识不断向深处转化。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从历史、政治与思想三个维度对意识形态问题的阐发,规定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的三重边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逻辑进路决定了历史边界为首要边界,它具体表现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创新既不能违背一定历史时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展水平,也不能背离政治上层建筑的基本价值取向.政治边界是历史发展的自然结果,它要求马克思...  相似文献   

3.
意识形态是20世纪思想上内容最复杂、含义最含混的范畴之一。对意识形态的不同理解和使用、折射了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化。马克思语境下的意识形态具有非独立性、虚假性、暂时性的特质。了解了马克思运用唯物史观的观点,对意识形态特质的阐释,能让我们在不同的争议中会有一个坚实的基点。  相似文献   

4.
"世界历史"是唯物史观的主要范畴,也是马克思分析和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趋势及其未来走向的方法论范畴。通过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理论来源和主要内容,探索马克思世界历史思想的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5.
《德意志意识形态》、《哲学的贫困》和《雇佣劳动与资本》这三部文献是体现马克思中期思想的主要文本。在这个阶段,分工成为经济学意义上的实证范畴,被马克思放到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去考察其地位与作用。分工范畴内涵的深化与发展就是其作为经济学范畴的历史性、批判性及其所蕴含的生产关系维度被逐步发现、揭示出来的过程。这个过程对于马克思最终确立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前提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话语和逻辑具有重要而直接的推动和影响。  相似文献   

6.
150年前,伟大的思想家马克思和恩格斯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在书中,马克思揭示出,随着生产力、分工和社会交往关系(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人类历史发展到了资本主义时代,越来越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对于这个过程,做出了科学的分析和阐述,形成了独特的世界历史思想。本文通过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分析对于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内涵、特征等问题阐述我的一些拙见。一、世界历史理论的基本内涵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于世界历史有这样一句经典的概括:“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有一个逻辑演变过程 ,通过对这一过程的分析 ,我们可以从历史发生学的角度 ,对马克思思想发展的真实图景有一个更为透彻的了解。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的不同时期 ,从不同的语境中对实践范畴作了不同的规定 ,总体来说 ,马克思的实践范畴经历了一个由思想实践到人的实践再到社会物质实践的逻辑演变的历史过程。我们在分析马克思的实践范畴时 ,必须坚持在一定的、具体的、历史的条件下进行的原则 ,一定要界定马克思在不同时期所使用的实践范畴的具体的、历史的语境。理清这一逻辑的历史线索 ,无疑对我们更深刻地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真正实质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在马克思早期思想发展中,哲学方法论的变革和意识形态的建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德法年鉴》时期的两篇文章中,马克思实现了对自己哲学出场路径的转换、资本主义抽象统治的祛魅以及对人类解放历史任务的明确。与此同时,马克思意识形态思想具有“原则高度”的建构也蕴含其中。《<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初步确立起宗教批判——制度批判——副本批判——原本批判的意识形态批判程序,和以“实践”为核心的意识形态研究原则,这二者共同构成了马克思意识形态研究的基本方法;《论犹太人问题》中,马克思对意识形态的批判是一种涵盖了宗教、政治、哲学、经济等多重形式的全面批判,意识形态批判的丰富维度已然彰显;此外,马克思还对如何实现人类解放进行了初步探索,而这一工作可谓是马克思超越意识形态的“前奏”和“导论”。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早期《巴黎手稿》中的主体性思想,在他一生的思想发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他提出和阐释的“感性活动”、“对象化”和“异化”等重要范畴和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对自我和传统哲学主体性思想的双重超越。《巴黎手稿》中的主体性思想和意识形态批判精神对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那里,意识形态指对当时社会采取非批判和维护态度的思想体系。马克思认为意识形态具有统治阶级的统治性和对社会真实关系的遮蔽性。对马尔库塞而言,意识形态就是技术理性,技术在当代工业社会已经代替了传统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而充当着新的意识形态的统治和辩护功能、马克思创造性地建立了科学的实践观,实践观是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批判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马尔库塞提出意识形态批判的最高诉求是解放爱欲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 ,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 ,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恩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 ,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科学地阐述了历史辩证法这一思想。本文安排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和解释学进行一次伙伴对话,从中得到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相比较的优势。然后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以对话为桥梁,尝试了通往马克思的哲学文本解读方法之旅。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意识形态观念。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历史唯心主义、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了意识形态理论。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认为意识形态具有否定性、阶级性、非独立性和实践性,同时指出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历史上最科学、最进步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等著作的解读,挖掘出马克思的历史辩证法这一科学思想,进而让它和诠释学进行一次伙伴的对话,阐明马克思历史辩证法在理解问题上的优越性;同时,以历史辩证法为指导,以对话为桥梁,尝试对马克思本人的文本解读方法做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在马克思思想发展中居有重要地位。在马克思那里 ,标志其哲学思想诞生的著作不但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命名 ,更重要的是 ,在对同时代形形色色意识形态思潮的批判过程中 ,马克思形成并确立起了自己的唯物史观思想。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 ,结合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 ,分别从“德意志意识形态”特点及其与“一般意识形态”的关系、“意识形态”虚幻的秘密、马克思的方法论特点、意识形态批判与新世界观的创立等方面 ,对马克思早期的意识形态思想作了初步辨析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意识形态理论包含两个向度:其一是解构的向度,即对于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剥削阶级的意识形态给予无情的批判,马克思对意识形态企图遮蔽经济与社会真正本质的种种话语策略的剖析和揭露,成为其意识形态批判的中心内容;其二是建构的向度,即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都作为理解社会历史的发展和变革的基本概念工具,在马克思所创立的作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及其基本原理中,意识形态成为了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范畴.所以,我们在运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指导我们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必须在这两个向度之间保持必要的张力.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批判了施蒂纳的利己主义思想。施蒂纳以人性论为出发点对人生和历史作了主观化的虚构,并以利己主义为旨归,试对普遍利益和个人利益问题作道德解答。马克思、思格斯从思想实质、思想根源以及思想史的角度对此作了批判,初步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在此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18.
罗骞 《教学与研究》2005,7(7):16-22
文章认为当今的"现代性哲学话语"对现代性的批判主要是一种观念的意识形态批判,试图将启蒙精神和启蒙原则作为最内在的因素来探讨现代性的困境.而马克思以"资本"范畴将现代概念化,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揭示了现代性存在论上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建制,并由此批判资产阶级的现代性意识形态.然而,"现代哲学话语"没有充分理解马克思资本范畴的这种存在论意义,而是有意无意地将其指认为一种经济主义的还原论,错误地将马克思理论作为一种现代性的理论进行坚持或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奠基性意义在这种错误的指认中无意地流失了.文章呈现了马克思在"资本"范畴之下展开的现代性批判同当今流行的"现代性话语"之间的基本差异,以突出马克思思想在现代性批判中的枢纽地位.  相似文献   

19.
浅谈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意识形态没有历史”是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文中提出的一个否定性、批判性的命题。马克思从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角度阐述了意识形态没有自己独立发展的历史这一理念。阿尔都塞在此基础上从结构主义的视角出发,从一个肯定的意义上来重新解构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这一理论命题,指出意识形态是永恒存在的,贯穿于历史之始终的,赋予了马克思的“意识形态没有历史”以新的理论阐释。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共同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涵着大量马克思的共同体思想。马克思以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为理论根据,论述了人类共同体发展是从自然的共同体到虚幻的共同体再到真正的共同体这一宏大的历史进程。真正的共同体是马克思所向往的美好社会,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共同体思想为理解领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全景提供了向度,为解决当前世界重大的具体现实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致思方式和理路,为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指明了路向,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