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互联网广泛应用于大学生活以来,如何使其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服务,如何切实有效地解决大学生沉迷网络的现象,便成为了大部分学生工作人员尤为关注和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将通过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与对策的分析,研究和探求过程管理培养模式在帮扶沉迷网络大学生过程中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探讨互联网对青少年学科素养与教育发展的影响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本文基于我国北京、上海、江苏和广东四省市参加的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测试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控制了样本选择性偏误,考察了互联网使用时间对中学生学科素养的影响,并重点探讨了互联网使用动机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心理及行为特征、学校网络环境和家庭经济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下,周一至周五上网6小时以上的学生沉迷网络,会导致其数学、阅读及科学素养显著更低。互联网使用时间通过上网娱乐动机和学习动机这两种机制作用于青少年学业发展,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娱乐频率的提高而不断增强;相反,其边际效应随着上网学习频率的提高而渐趋减弱。网络沉迷的青少年群体分布出现明显的异质性,长时间沉迷网络而导致低学科素养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家庭经济社会文化地位较低的弱势亚群体,从而导致既有的教育不平等进一步扩大,由此网络沉迷对青少年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应引起教育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信息全球化发展,互联网文化似乎成为了一种文化潮流。其作为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伸,在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育人作用;如若青少年沉迷其中,又将会对其成长贻害无穷。文章重点研究了网络文化对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试图寻找沉迷其中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的根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互联网事业的发展,大学生们很快就成为了中国网络人口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我国网络机制建设发展较为缓慢,大学生上网出现了沉迷网络的现象,并产生了诸多网络心理问题。文章针对大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如何解决大学生网络沉迷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是一个独特信息工具和高度商业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在接触和使用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甚至沉迷网络,诱发犯罪,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延续多年的强烈反响和突出问题。研究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关键时段,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可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实现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一个独特信息工具和高度商业化的信息来源,学生在接触和使用的过程中,很难避免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偏差,甚至沉迷网络,诱发犯罪,这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延续多年的强烈反响和突出问题。研究引领学生网络生活的关键时段,科学引领学生的网络生活,可以规范学生的网络行为,实现学校德育对学生网络生活的引领。  相似文献   

7.
针对职校生语文基础薄弱、学习信心不足以及沉迷网络的现实,投其所好,在互联网上架起沟通的桥梁,用优秀的网络图书感染并熏陶学生,让优秀的博客启发并引导学生,让英模事迹的视频感动并影响学生,最终网络阅读改变了职校生的精神面貌,既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也增强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的衣食住行越来越依赖网络,网络的使用者也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使用互联网较多的方面为网络游戏与社交活动,而其中网络游戏是青少年参与最多的互联网活动。近年来,有关青少年因沉迷网络游戏导致身体健康水平下降、影响学业甚至违法犯罪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很多家长对网络游戏可谓谈虎色变,担心自己的孩子沉迷网络、网游成瘾。网络游戏成瘾与物质成瘾到底是不是一类  相似文献   

9.
中职学生沉迷网络情况比较普遍,应该引起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本文在分析中职学生使用网络状况的基础上,对他们沉迷网络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析,并提出了一些积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当今互联网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领域,无论工作还是娱乐,互联网都是我们的有力助手.互联网络也是把双刃剑,在网络为我们服务的同时也让我们的教育面临一个难题--学龄青少年的网络沉迷问题.虚拟校园构建的目的,是要把青少年网络沉迷的心理动因转化为主动学习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1.
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从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满足的角度分析大学生网瘾产生的原因,认为大学生网瘾的形成同过度依赖网络来满足缺失需要与成长需要不无关系,要解决好网瘾问题,社会、家庭、学校三方面在为大学生缺失需要和成长需要的满足创造健康、良好环境的同时,还应运用外在被动力和内在促动力,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上网理念和上网习惯。  相似文献   

12.
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青少年网民(25岁以下)规模为1.75亿人,由此带来的大学生"网瘾"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就高职院校学生沉迷网络的问题,从上网现状、网络特点、网瘾表现、成因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应对高职学院学生网瘾问题的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特征是舆情管理和引导的前提和基础,只有明晰其特征和成因,才可“对症下药”事半功倍.高职院校与普通本科院校在网络舆情特征上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生源素质差异、培养目标不同、网络软件及硬件环境差距使得高职院校也具有自身特点.学生在舆情关注的内容、信息分析和处理的能力、情绪化程度等方面与普通本科院校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对此建议构建和规范管理网络交流平台、强化师生交流引导,淡化网络舆情的负面效应.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发展与普及给高职生的学习与生活带来了高效、便利与快捷。然而,由于一些学生对网络道德与法律的错误认知,网络法律知识的匮乏,个人自律能力的欠缺等原因,引发了一些网络不良和违法行为。提高高职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是当前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笔者从加强高职生网络道德素质教育、加大网络法制宣传与教育力度、完善校园网络管理制度以及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几个方面提出了提高高职生网络道德与法律素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网络浏览的状况、特点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事实证明,当前大学生拥有现代化信息手段的比例增长,大学生上网的总体情况应予肯定,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消极因素和负面影响。从学校教育、社会环境和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进行有效的网络治理的教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关于高等学校“学生参与”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健全学生参与机制是高校贯彻“以生为本”办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也是“将学生以及他们的需要置于中心位置”的重要保证。文章从学校后勤落实“以生为本”理念的角度,提出了学生“四参与”的新思路。其既有一定的理论探讨,也有一些典型做法的介绍。对高校后勤改善服务、强化育人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同时对于高校其他领域的相关问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干预大学生网瘾的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我国大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这一方面与网络有关,另一方面又与大学生自身有关,在分析其他干预模式的基础上,构想出以体育运动为主要手段的干预新模式,并且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进而提出了实施新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大学生诚信问题的调查与分析,从思想、学习、经济、求职、网络诚信缺失等方面分析了具体表现,从社会、学校、家庭、网络以及大学生自身等方面剖析了大学生诚信缺失产生的根源,提出了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根据地理课堂研究性学习的阶段性和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特点,本文对基于多媒体与网络技术的地理研究性课堂学习的类型进行了分类,并对各类型的主要特点进行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信念是当前大学生信仰的主流,然而"90后"大学生则出现信仰危机现象,信仰呈现多元化、突出功利化、面临世俗化。文章通过对大学生信仰危机的成因分析,提出大学生信仰教育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营造信仰教育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提高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