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西夏统治者十分重视学习和推行经学。西夏通过以官学推动经学,科举内容取材经学和引进、编撰典籍普及经学等举措来培养和造就贤才。西夏确立的以经学为内容的意识形态,一直影响和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法制也毫不例外地受其影响。西夏的法制,不论是法律思想、法律制度,还是法律条文,都带有经学的烙印。  相似文献   

2.
西夏将储存物资的场所皆称库,有畜库、粮库、钱库、物库几大类。各库物资主要用于再生产、国内外贸易、供给军需、济荒振恤、兴修城堡渠道、构筑王陵寺院、翻印佛经、官吏俸禄、行政开支、各种赏赐以及皇室贵族消费。库有十分严密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制度从侧面反映出西夏粮食短缺,国家对利润丰厚的酿酒、盐铁业实行专营,官商在国内外贸易中居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3.
西夏文化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元性,这与西夏实行开放的国策密不可分。深厚的民族基础,以及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因素决定了西夏文化的多元性。西夏文化的多元性体现在诸多方面,如制度、艺术、宗教等等。  相似文献   

4.
西夏时期的书法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夏文字的创制与使用,使西夏境内的书法艺术在汉字书法之外,形成了更为独特的西夏文书法。西夏文字在间架结构上的突出特征是,整个字的笔画显得比较匀称,就字体的局部而言,则撇笔、捺笔使用过多,因而西夏文字的四角往往比较饱满。西夏文字的这些特点,使其比汉字更像方块字,充分显示了方块文字的古典美的艺术魅力。西夏文字亦有楷、草、行、篆等多种书体,但是其它书体使用的程度远不及楷书体频繁。同时,由于民族文化的不同,西夏一代无著名的汉文书法家。  相似文献   

5.
西夏档案的大规模发现和获得是20世纪初期,出土于西夏故地黑水城及其他地区,这是中国中古时期保留下来的以西夏文为主、汉文次之的档案,这些档案真实地反映了西夏社会各方面的原始面貌,文献价值、档案价值等极其重要。对西夏档案的发现及遗存、种类、数量等进行全面而具体的统计和归纳,探讨西夏档案的特点,可以揭示西夏档案的实质内容。  相似文献   

6.
元朝统治下的西夏故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蒙古国时期 ,被武力征服的西夏遭到了严厉报复 ,其宗室王族被诛杀殆尽 ,土地被蒙古诸王瓜分 ,人民或流散四方 ,或遭奴役 ,西夏遗民处境悲惨。忽必烈即位后 ,对西夏故地的统治趋于和缓 ,西夏人地位上升 ,主要提供军役和宗教服务。元朝统治时期 ,西夏故地的民族成分变化极大 ,汉族文化与回鹘文化占有主流地位 ,西夏文化则由于自身适应性不强而趋于冷落 ,这使得西夏遗民迅速丧失了自身特征而融合于他族  相似文献   

7.
西夏时期存在大量的奴婢.其来源于四个方面:俘掠、买卖、获罪、债务.这些奴婢的法律地位低下,奴主对其有较大的处分权.西夏通过对奴婢的役使用于官私产业,诸如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部门都有一部分由奴婢进行生产,尤其是农、牧业生产方面,奴仆劳动有时起着相当大的作用.这部分生产性奴婢成了西夏封建政权和剥削阶级增殖财富的工具.对奴婢制度的研究在一定方面亦反映出西夏封建化进程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亲属结构理论及对摩梭人亲属关系研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亲属结构理论是列维-斯特劳斯结构人类学的基础.本文介绍了亲属结构理论的产生,从亲属关系的原子结构和运行机制两个方面综述了亲属结构理论的主要思想,并对摩梭人的亲属关系进行了结构主义解读,最后提出结合结构主义观点和心理学方法研究摩梭人亲属关系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9.
在西夏故地陆续发现的西夏国原始资料对研究西夏时期的社会生活、经济状况和各种制度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出土于西夏故地的契约,体现了西夏国的成文法与传统习惯法对契约成立的制约作用。借助于《天盛律令》和已经考释公布的实物契约,对西夏契约成立的要素,即当事人的身份、公证和担保、契约缘由、标的物界定、借贷(典当)约定、违约责任、双方合意及书面协议等7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可探知西夏契约成立之大概。  相似文献   

10.
西夏的财政收入主要由国有公产(国有牧场、农田、官营采造业及高利贷)收入、赋税收入以及馈赠与罚赎赃没收入组成。其中国有公产收入在整个财政收入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这一问题说明了西夏政权对劳动者的人身控制还相当强  相似文献   

11.
新发现的西夏文“工监专印”是西夏官印中的精品,印面大,铸造精美,印文为西夏文的篆字,具有很浓的金石味。佩带此印的官员在同年(贞观壬午年)还佩有一枚首领官印,同时在姓氏中具有西夏皇室嵬名的复姓,据考此人很可能与皇室有联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西夏国人笃信佛教,境内塔寺林立,西夏佛塔建筑艺术是对周边宋、辽、金、回鹘和吐蕃佛教艺术的兼容并包,同时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呈现出形制复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李德明经营夏州二十多年,在这期间,他对外调整外交策略,主动臣宋,注意保持发展同辽的联盟关系,同时开拓夏州后方基地,攻取河西走廊;对内保境安民,发展生产,注重同北宋的经济文化交流。李德明为党项族的壮大做出了卓越贡献,为李元昊建国创造了条件,是西夏政权的奠基人。  相似文献   

14.
蒙夏战争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前后23年;同时,存在着明显的阶段性,整个战争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西夏之所以灭亡,有它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其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激化,为蒙古灭夏打开了爆破的缺口;西夏统治者在战略决策上的失误以及成吉思汗战略战术的成功运用,是其灭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谥,是西夏丧礼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和其它事物一样,有其产生、发展的历程,并与西夏社会发展阶段息息相关。对死者加上美善之号,不是追思在天之灵,而是带有浓厚的政治宣传色彩。  相似文献   

16.
金与西夏是11至13世纪初期在中国大地上与宋辽等同时并存的两个政权.在两个国家长达一百一十多年的并立中,双方的外交关系先后经历了对抗时期、八十多年的和平时期、十多年的战争时期,以及重修旧好这几个阶段.他们之间相互借鉴和学习,推动了各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快速发展,同时也加快了民族融合的步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17.
河西走廊在西夏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作为河西走廊门户的凉州,更因其地理环境、交通、自然经济和历史等因素倍受西夏统治者亲睐,从崛起、建立国家到灭亡的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对凉州的经营。凉州在西夏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西夏中后期各种矛盾尖锐激化,朝野争权夺利,皇帝更迭频繁。统治者目光短浅,胸襟狭窄,缺乏政治抱负和治国手腕,内政外交政策出现重大失误,导致夏金相攻十余年,国力迅速衰退。在新崛起的蒙古军队的大举进攻下,节节败退,丧师失地,纳女乞和,且盟信不坚,终于1227年招致灭国之灾。蒙古为了报复西夏军队的顽强抵抗,对其实施毁灭性打击,很多城市军民几被屠戮殆尽,西夏建筑、艺术、文化及史料被野蛮破坏。  相似文献   

19.
在农业科技不发达的古代,农业收成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农业丰收主要依靠大自然,自古以来历代统治者和农民往往都把丰收的愿望寄托于神灵,因此,在年关节令转换的时刻,就逐渐形成占卜农事丰歉、祈求免除灾害、避祸得福等习俗,尽管这些农事信仰有不同程度的不科学成分,但它所反映的民俗心理却是共同的。西夏农民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也形成了许多禳灾祭礼的习俗。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50年代以来,考古出土了上百件精美的西夏瓷器,文章对这些重要的考古发现进行了梳理,对西夏瓷器的造型、工艺及纹饰等进行说明,进而探讨西夏文化及审美风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