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要求同学们了解声音的特性,知道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增强环保的意识,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知识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一、填空题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蚊子在飞舞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这声音是由发出的,蝉鸣时会发出“知了,知了”的叫声,这声音是由、发出的.2.声音的音调跟发声体振动的.有关,越大,音调越、.3.人能辨别出琴声还是笛子声,主要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4.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叫,它跟发声体的有关,还跟有关,坐在教室前排和后排的同学,听教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听到声音的区别在于不同.5.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其速度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的种类,声音在金属固体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空气中比在液体中传播得,在15t的…  相似文献   

3.
黔(瑙}特辫薰)公 L通过实马蛋深究井人识声音产生和子粉舀的条科‘.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裤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万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瞥 息传播中的作用 止一声普是由一于物体 产生的;我们把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物翅学中,把f翻潘声音的物质叫做-—一 声音可以在固体、_和_中传播, 但是不能在中传播, 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由发声体振动 的_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_;声 源在15内振动的次数叫做_,该物理量的 单位是_,用符号_表示. 9.声音的强弱叫做_;响度由发声体 振动的决定,物体的.振幅越大,产生声 音的_…  相似文献   

4.
1.声音由物体的产生,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不能传声.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物体每秒振动的次数叫做,单位是,简称为,符号为.4.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振动的有关.5.频率高于2000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频率低于20H z的声音叫做声波.6.声音的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系.振幅越大,越大.7.声音的三个特征是、和.8.噪声是发声体做振动时发出的声音.9.动画片《星球大战》中,“神鹰号”太空飞船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听到“天狼号”“轰”地一声被炸毁,“神鹰号”宇航员得意地笑了.你觉得这段描写符合科学道理吗?为什么?10.用牛皮纸刮动梳齿,…  相似文献   

5.
噪声漫谈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凡是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都是噪声。  相似文献   

6.
声现象     
考测点导航本章内容要求我们知道声音的产生及传播,了解声音的三要素及噪声的危害与控制,重点是要搞清楚声音是由振动的物体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物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理解回声现象及有关计算是本章的难点。  相似文献   

7.
噪声漫谈     
一、什么是噪声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从心理角度来讲,凡是人们不愿意听的声音都是噪声.  相似文献   

8.
知道: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2.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或固体.3.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记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4知道听到声音的条件.5.能说出什么叫回声,知道听清回声的条件.了解:1.乐音三要素.2噪声的危害与控制.《声现象》学习目标@黄奕评  相似文献   

9.
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反映了声音的高低,其大小取决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响度反映了声音的大小,它取决于发声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及距离听的远近.而音色则反映了声音的音质,它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一辆鸣着笛声的汽车从我们自己乘坐的汽车旁相向急驰而过的时候,我们往往会听到一种奇特的、变化的笛声,这是一种不同于我们在地面上听到的静止车辆鸣笛的声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知道声音的三个特征是:音调、响度和音色。频率的大小决定音调的高低;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而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有关。发声体振动得越快,频率就越大,音调也就越高;振幅越大,响度就越大,离发声体越远响度就越小。当一辆车相对于我们高速驶来的时候,喇叭离我们越来越近,则我们感觉到的喇叭声的响度就越来越大,所以我…  相似文献   

11.
正一、探声音的产生1.实验中,为什么要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答:用各种不同的物体发声,总结出的发声体的共同特征才更具普遍性。2.实验中如何观察发声体的振动?答:让正在发声的物体接触较小、较轻的物体,使其振动,将发声体的振动"放大",以便于观察。3.在观察发声体振动时应用了什么方法?答:应用了转化法。实验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二、探究声音的传播1.在探究固体传声的实验中,为什么将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音有关的应用. 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5.了解声波在信息传播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人听到声音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声音产生的条件和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不同,不能混淆。发声只需要发声体的振动,而听到声音首先要满足发声体振动,而且必须是每秒振动20次~20000次,其次一定要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再次是有正常良好的接收声音的器官(人耳),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2.人听  相似文献   

14.
一、背景和教学任务简介本节课是上海市二期课改新教材第一章第1节内容.声音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之一,是组成美好生活的一个要素,声音与日常生活、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设计是该节内容的第一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任何发声体都在振动.(2)知道发声体振动的传播形式.  相似文献   

15.
同步点拨【学习目标导航】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2.了解乐音的特性。3.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4.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1.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时发出的声音,计量噪声强弱常用_做单位.要保证工作和学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一‘一一一一一dB. 2.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产生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图1中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从波形可知,甲图是_的波形.理由是;乙图是的波形,理由是_. 4.人们生活、学习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中,声音的强弱为.dB一dE画圃图1 5.长期生活在一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听力会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神经衰弱、头疼、高血压等疾病.‘.控制噪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_、_和,.摩托车…  相似文献   

17.
趣味问答     
问: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时一定会沸腾吗?答:不一定。还要看是否继续向液体加热。问:音调越高的声音,它的响度一定越大吗?答:不一定。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而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  相似文献   

18.
声学篇 1.音调、晌度、音色 音调在听觉效果上一般表现为声音的粗细,响度在听觉效果上一般表现为声音的音量大小,音色则表现为不同的发声体有不同的发声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一、知识网络二、复习指导(一)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没有振动就没有声音.2.声音的传播间)听到声音的条件:由发声体振动发出的声音,经过介质(一切气体、液体、固体物质)以声波的形式传播,到达人的耳朵会引起鼓膜的振动,产生听觉.(2)声音的传播速度:声音在不同的介质和不同的温度中的传播速度各不相同,在同一温度时,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米/秒.臼)回声: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直接传人人的耳朵的叫原声,遇到障…  相似文献   

20.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