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清代前期在流人文化影响下,齐齐哈尔由游牧土著文化形态的地窨子、窝棚和马架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正房形式,进而发展到砖瓦结构的民居形式。居住方式一改过去杂居状态,演变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居住形式,从而具有了人伦意义;在民居格局设计上出现了具有中原文化特点的四合院建筑。这些民居风俗的演变,标志着齐齐哈尔社会历史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前的中英茶叶贸易以东印度公司为主体,存在着发展中的不发展的问题。而至鸦片战后,刚步入兴盛期.这与茶价、供需及国家政策有关。进入19世纪60年代,由于印度茶的竞争,中英茶叶贸易趋于衰落。  相似文献   

3.
清代,盐业经营有利可图,盐商通过经营盐业发家致富后,成为地方望族,他们往往会凭借自身的财力和地位等参与地方社会建设。本文试以广东盐商的典型材料为个案进行分析,集中展现盐商对地方宗族的参与建设情况,从而揭示盐业与地方社会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汉代风俗文化对本时期诗歌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这主要表现为:乐舞、宴饮、祭祀、方仙道信仰等风俗文化促进了汉诗的创作和传播;俗乐的流行造成了汉代歌诗内容的世俗化;乐舞、享乐、祭祀等风俗和风俗的地域差异影响到了汉诗的体裁、形式、语言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就府级层面看,清代广东词人绝大多数出自广州府。在广州府内,词人主要出自番禺、南海,另外顺德、香山等地亦有一定数量词人。广东词人分布格局之形成,是由不同区域的经济、文化发展程度所决定。这种高度集中的分布状况,是词学边缘区词人分布格局的典型体现。  相似文献   

6.
汉代风俗文化对汉赋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风俗文化是汉赋题材内容的重要来源;汉赋的喜用铺陈夸张手法、风格闳富奇丽等艺术特点的形成与汉人喜爱奇谈虚语的风气、汉代的神仙信仰、汉人追求完整繁富的审美风尚以及其他种种多姿多彩的风俗事象都有一定关联;汉代文人赋对本时期民间文学有较多借鉴。  相似文献   

7.
欲认识乡土社会,茶叶不失为一个较好的新角度。清代四川茶叶与农民生计关系较大,见证了农民之间社会关系的常态与病态。通过川茶,部分农民为一些商人的活动提供了条件,他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也由此而生。茶叶为农民与商人的分工创造了机会,又成为他们互相联系的纽带。商人对川茶贸易做出了较大贡献,其中陕商、徽商地位突出。茶叶与部分手工业工人、知识分子、官吏等相联系。它还是城乡社会风俗的显著因素之一。川茶与乡土社会的关系,将引起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8.
民俗音乐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各民族民俗音乐活动研究、民俗音乐研究范围界定、民俗音乐的研究意义等方面。本文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用地方志所蕴藏的极为丰富的民俗资料,以整理文献的方式对其进行梳理和分析,来探索音乐在岁时节日风俗活动中的具体形态及其所蕴含的深层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清代广东小说包括广东人创作的小说和内容涉及广东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小说名家不少,小说的种类丰富,充分体现出广东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地域特色。清代广东小说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清代广东小说包括广东人创作的小说和内容涉及广东的小说,作品数量较多,小说名家不少,小说的种类丰富,充分体现出广东在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等方面的地域特色。清代广东小说值得学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旗人子弟创作的子弟书内容丰富,不乏对清代中晚期社会现实的描写。在描写当时的饮食现象时,涉及到一部分流行小吃。对这些流行小吃进行研究,不但可以深入了解当时普通人群的饮食嗜好,而且可以了解当时的饮食文化心理。通过揭示其文化意蕴,为今天更好地继承、发扬光大这些流行小吃提供文学方面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新旧杂糅的清末民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世纪末 2 0世纪初 ,是中国新旧交替的“过渡时代” ,社会内部的变化及王朝末年的病症接踵而起 ;184 0年后列强入侵 ,更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 ,清末民变既是传统民变的延续 ,其原因、目的、形式、口号可在历代历朝的造反中找到先例 ;但近代社会转型以及西学东渐、欧风美雨的濡染 ,又引发形式各异的新民变  相似文献   

13.
晚清时期徽商的衰败是由多种因素促成的,从税负的角度加以探析无疑是一种新的尝试.茶叶贸易是徽商主业之一,咸丰之前,茶叶税负较轻,徽州茶业兴盛,商人获利较易;成丰以后,税制趋坏,茶叶税负沉重,引、捐、厘、税并行,导致商人利润枯竭,茶叶贸易遂衰,徽州茶商在遽显辉煌后迅速败落.  相似文献   

14.
清前期的粤海关税则,始终处于不断调整完善之中。其税收主要分为正税和杂税两大部分。正税包括船钞和货税两部分,主要对进出口船只和货物征收。杂税即附加税,主要包括规礼、分头、担头、缴送、火耗、平余、行用等,条目繁多,数额甚至浮于正税。与正税相比,杂税引起来华外商的质疑与诟病更多,也是清政府海关税制改革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5.
清代女性作家在戏曲、通俗小说、弹词等通俗文学领域进行了大量创作并取得了一定成就。其对于女性主人公的才、情展示和情节构建,充分体现了女作家们受《红楼梦》等小说影响和其他男性文人影响而形成的女性观念及当时印刷出版业的兴盛。女作家和她们的创作体裁、创作缘由、创作特点即是文章主要的论点。  相似文献   

16.
清代初、中期通俗小说中,除《七峰遗编》《海角遗编》《铁冠图分龙会》直接描写明遗民与满清统治对抗情节,而带有突出疏离意识的作品外,还有许多作品是通过小说作者的创作动机、小说题材的选择倾向以及小说人物的塑造与具体情节描写等方面或间接或曲折地体现出此种意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题材选取上侧重明代故事的倾向与严肃的写作态度;二是赞扬高蹈出世的倾向;三是炫耀才学的倾向;四是大凡描写本朝人物故实就带有批判的倾向,而在道德要求上又不自觉地降低对作品主要人物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清代是书院发展的鼎盛时期,又以广东地区最为繁盛。从清代广东书院的历史发展、广东书院与清代广东学术源流的关系、清代广东书院的教育特色、清代广东书院的社会影响、清代广东书院人物研究等五个方面梳理清代广东书院研究文献,发现以往对清代广东书院的研究多是片段、零碎的,缺乏系统、动态的研究,对清代广东书院的地方特色研究也不够深入。今后可尝试多学科研究法来研究清代广东书院,使之呈现全方位多层次的研究局面。  相似文献   

18.
小说在古代被视为“小道”,其文坛边缘地位决定了它的世俗化色彩。明末清初,大批文人介入通俗小说的创作领域,以他们的文心、文笔对小说这一通俗文类进行了艺术打造,使其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均有了“雅化”的趋向,并具有了独特的文人品性。这一变化,强化了通俗小说创作中的现实感和个性色彩,并对清代文人小说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凉茶不只是一种医药饮品,而且成为广东特有的文化品牌;"凉茶现象"也不只是一种经济现象,更是一种文化现象。"凉茶现象"内孕于岭南文化,与岭南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内在联系,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商业性、开放性、创新性、抗争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