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3年11月16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了《鲜火腿遭遇污染》即“敌敌畏火腿”的报道。关注的是经济生活中的食品卫生.质量问题.所揭示的问题在当时的该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道播出后产生了巨大反响。但“金华火腿”并没有因新闻媒体的曝光像有的企业那样倒下,却在市场中得以保留了下来。  相似文献   

2.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  相似文献   

3.
人们常说,批评报道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有助于所披露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也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的负面效应.“杀伤力”强,经济类批评报道尤其如此。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经济主体都有明确的自身利益,多个主体利益间又有类似于“生态群”的紧密相关性,如果对经济批评报道把握不当,就有可能因媒介的“放大”效应而累及相关联的经济主体。而负面效应的突出表现为“株连”无辜和因小伤大。  相似文献   

4.
马汇莹 《视听界》2004,(5):27-29
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不懂市场经济规律,不熟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了解市场经济现象,按照对社会生活的舆论监督模式去进行经济方面的舆论监督,忽视了经济舆论监督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在于:经济舆论监督既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又和市场经济主体的利益密切相关。如果忽视这一点,它就会造成经济舆论监督的失控,无意之中扩大了经济批评报道的负效应。  相似文献   

5.
在电视新闻界,以央视《每周质量报道》为代表的经济性批评报道异军突起,引领了新的收视热潮,创造了新的收视奇迹,并产生了极为强烈的社会轰动效应。每一个质量问题的曝光,都会引起当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随之采取一系列查处整顿措施,净化市场环境。作为新闻类节目,能够收到这样的效果,自然是十分满意。但是,越是这种红火的节目,越容易遭受到来自各方的压力。这种压力会迫使节目不断调整、转型,甚至最终丧失自己的特色。因此,在红火的背后,作为新闻从业者,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在坚持节目特色与锋芒的情况下,保持节目的长久生命力?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社会主义的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报道平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完善的过程中,体制的碰撞、观念的变革、心灵的交锋、乃至人性的彰显,都成为精彩的报道主题。在电视新闻界,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为代表的经济性批评报道异军突起, 引领了新的收视热潮,创造了新的收视奇迹,并产生了极  相似文献   

7.
近日媒体的两则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宰飞 《新闻传播》2005,(2):9-11,32
施拉姆(W.Schmmm)认为大众传媒的首要功能是守望者的功能,媒介应当像麦田里的稻草人一样,监督周围环境,及时向大众警示可能到来的危机。经济类批评报道就是媒介履行守望职责的方法之一。经济类批评报道通过揭露制造假冒伪劣产品的行为,打击了不法分子的气焰,维护了市场秩序,为大众生活提供了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9.
常有读者议论:“我就烦看会议消息,又臭又长”.也常有记者感叹:“搞会议报道最没意思,出力不落好”.写者不愿写,读者不愿读.取消会议报道,行不行?不行.我们的报纸多是党委机关报,党和政府的许多重大决策是通过会议制定的,并要通过各种会议进行贯彻.况且,多数会议的召开是事出有因的,深入钻进去,你会发现会议还是信息的集散地.换句话说,会议是新闻的重要来源之一.纵观以往经济会议报道,主要弊病是:滥、长、空及写作的程式化,不要说读者不愿看,就是自己也觉得讨厌.  相似文献   

10.
批评报道是舆论监督的一种表现形式。那么,怎样做好批评报道?笔者有如下体会:  相似文献   

11.
舆论监督是现代媒介的一项重要功能,批评报道是新闻题材的重要品种,“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传播规律,也表明了读者对批评报道的需要。但是,有的党报有分量、有针对性的批评报道难得一见。 批评报道要有突破,关键在于领导支持。对写批评报道的记者要多鼓励,而不是求全责备;对各方面打招呼、通人情的电话,要顶住,而不轻易打退堂鼓;对于批评报道要从政策上扶持,解除记者的后顾之忧,而不是一般性地对待。《南方日报》的做法是把批评报道列入记者每月的考核指标,如果是题材重大、社会反响强烈的,还要重奖,因此在报社形成敢…  相似文献   

12.
我在多年的记者生涯中,搞过多次批评报道。我觉得,首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敢于批评;第二,要善于批评;第三,要明确批评报道的目的,并处理好批评后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样,我们的批评报道才能产生正面效应。  相似文献   

13.
14.
近期从一家文摘报上读到一则简讯,说某地一位记者被该报社长以“反面报道有点多”而加罪辞退,使我这个毕生致力于新闻批评、舆论监督的地方党报老记者感到十分惊诧和愤慨。我特地找到刊于10月24日《中国青年报》上的《从“反面报道有点多”的记者被辞退看舆论监督的尴尬》一文,  相似文献   

15.
高祥森 《青年记者》2003,(10):24-25
一篇也许并不显眼的批评报道,也许就在刚发出的当天,就有人闹上门来,如果协调不好,写报道的记者还得面临官司缠身的尴尬,甚至落到官司打输、名誉受损的境地。批评报道真那么可怕么?其实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批评报道,我们可以试试用“中性”手法来操作。  相似文献   

16.
电视批评报道是电视传媒从事舆论监督的一种主要形式,能否达到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我们对批评报道度的认识与把握。一、电视批评报道的固有力度与行为难度这里所说的力度是就电视批评报道产生的效应而言的,特指批评报道播出后作用于社会和批评对象的力量强度。作为一种舆论监督形式,较之其他舆论监督显然更具威力,更具穿透力。主要体现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7.
搞批评报道难,搞广播电视批评报道更难。难在如何使被批评者在我们的话筒前、镜头下现身说话,躬身自省;难在如何现场拍录到被批评者的丑闻丑事,用事实来教育和感动受众;难在如何使有关领导感到批评报道不是在给他们脸上抹黑,而是在帮忙,为他们“擦灰尘”。 在新闻工作实践中,我有意识地对如何搞好广播电视的批评报道进行了探索,体会到采写批评报道一定要坚持做到: “恨”字切入 “成”字归宿 有的记者看到社会上一些不正常现象,常常出于激愤,因而用字刻薄,图一时之痛快。怎样处理好这个问题?我觉得应当采取“恨”字切入,“成”字  相似文献   

18.
新闻舆论监督以大众传播媒体为平台,已成为社会监督一个不可分割的重要方面.其中电视批评报道凭借对非正义和非公平现象的有力抨击和制约而在发挥着特有的社会监督功能。那么如何搞好电视批评报道,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呢?  相似文献   

19.
20.
随着改革开放的纵深发展,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特别是经济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社会进程的同时也伴生了许多不正常现象,对此,除了法律监督外,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批评报道)也发挥了其独有的作用。可以说,新闻媒介的介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