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电子书包是一种新型的移动学习媒体,其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家—校—社"协同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文章界定了电子书包的概念,分析了电子书包的系统构成、功能特点以及应用的基础与条件,探讨了电子书包的教育应用模型,并对电子书包的应用案例进行了分析与阐述。电子书包的应用可以加强"家—校—社"之间的协同互动,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2.
《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将"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作为未来十年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子任务之一,关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作为数字化聚合的技术产物,电子书包融合了学习终端、学习工具、学习资源和学习服务四大功能,近年来成为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创新应用的研究新热点。本文在梳理电子书包发展历程及相关研究述评的基础上,对电子书包的结构、教学功能及媒体特征展开分析,同时结合实践调查与案例分析,从课堂师生活动、三维目标培养、电子书包教学环境的角度出发,构建三种适应不同需求的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模式,即基于电子书包的授导互动、学案导学、主题探究教学应用模式,并详细阐述这三种模式的教学操作流程及关键特征,以期为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电子书包是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新型教学工具,它能实现师生间的一对一管理,并可建构虚拟与现实"双课堂"。分层教学主要是根据学生的差异性有所区别进行施教,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自主个性发展,而对一般学生主要关注其知识达标和纵向对比的自我进步。基于电子书包分层教学是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更好缩短学生间差距为出发点,它包括了学生、教师、教学工具三个要素。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设计或方案,达到每个学生都有所进步。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陕西省西安市电子书包试验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电子书包在实验班级中近一年的课堂应用,对影响学生使用电子书包的因素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采用解释结构模型法和结构方程模型法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效应关系进行了分析,得出了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构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课程教师、感知有用、感知易用、电子教材和课堂测评系统是影响学生对电子书包使用意向的主要因素。从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来看,课程教师和电子教材间接影响学生对电子书包的使用意向,课堂测评系统、感知有用和感知易用直接影响学生的使用意向。  相似文献   

5.
电子书包发展中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子课本与电子书包"标准专题组的成立,"电子书包"在教育中重要性与必要性的讨论尘埃落定,其发展进入正常轨道。本文从电子书包的定义、使用对象、内容、系统功能及应用五个方面进行探讨,为其在我国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普及作出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电子书包的便携、大容量、网络化、交互性等特点,在教育领域已有10多年的试点运用和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本文从对电子书包的不同认同观点出发,介绍了电子书包的结构、特点,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协作学习等视角分析了电子书包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做"等方面产生的影响,以期能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发挥电子书包的教育教学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子书包作为云端个人学习环境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聚焦技术带给教育深层次变革的时代渴望,电子书包作为新的抓手再一次引起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和热捧。不同于以往设备、内容和服务三个认知视角的分离关联,新一轮电子书包的认知已演进为三者的融合统一,要求能摆脱硬件和资源的束缚、超越身体减负并瞄准新的学习生态,其核心思想是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个人学习环境为新阶段电子书包"关注学生"、"支持学"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很好的内涵诠释和行动指向。新的电子书包应用思路要求能连接传统正式学习活动,引导未来非正式学习活动的创新应用,并通过情境模式的切换实现电子书包在不同情境中的应用实践。在云计算技术的支持下,电子书包可以利用提供资源、工具和服务的云端来构建一种几乎"全能"的个人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8.
电子书包作为个性化教学系统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笔者通过问卷法和访谈法调查了佛山市电子书包的使用情况。研究发现: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促进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沟通。同时电子书包应用于教学中,也发现了相关问题:电子书包没能有效地与课堂进行整合;电子书包平台资源及功能局限性影响了电子书包的应用效果。为解决这些问题,应该加强对教师的鼓励和奖励;根据学科特点设置有效的讨论话题;发挥电子书包课堂实时互动作用;制定课后分层次作业策略。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展望了电子书包系统所必须具有的特征和功能。资源建设在电子书包系统中占核心和主导地位,硬件的进步影响着电子书包大规模推广使用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当前,电子书包已经从零散的试点应用逐步进入标准化、一体化的建设阶段。而现有关于电子书包的认识仍存在明显的局限,如主要是从经验角度出发,开展电子书包设计与应用;孤立看待电子书包,重点关注其装备工具效能,而未能从系统论角度将其置于宏观的教育传播系统加以审视。为此,笔者提出借助隐喻思维,重识电子书包。认为电子书包是泛在学习环境下的"个性化、自主式、开放性、可移动的数字化教育传播系统"。进而依据教育传播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互动关系分析,构建了电子书包生态系统模型,并结合项目实践详细阐述了其核心功能设计。本研究从认知方法论的角度对电子书包提出了新的研究思路与认知视角,希望对其标准化建设与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20,(80):11-12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和教育"数字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智慧课堂电子书包的使用已普遍成为新的课堂形式,发挥电子书包的现有功能,将"学科思维导图"这一学习工具与电子书包巧妙整合,适时地运用于小学语文习作课堂辅助教学,让习作课堂泛发新的生命活力,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好地促进个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尤其是近期"电子书包"的应用与试验加速了信息时代教育改革探索的步伐。电子课本是电子书包的核心内容,其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该文站在电子课本标准的视角之上,主要聚焦于当前基础教育中教师对于电子课本的认识与应用需求,通过实地调研、结构化问卷、个别访谈的方式收集数据,通过数据分析揭示电子课本发展与应用过程中需解决和关注的重要问题。文章最后对教师观念、电子课本的形态特征、人性化设计、出版和应用等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电子书包项目在如火如荼的展开中得到了先进国家的重视和关注,开展电子书包项目的中小学教师的培训尤其重要,文章针对电子书包项目中的教师培训进行一系列方案设计与规划,包含实施过程与项目方案实施的一些细节,希望能对开展电子书包项目的学校在教师培训与课题指导上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4.
电子书包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近几年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本文构建了基于电子书包的教师、学生和家长三方协作平台,对平台的每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作者分析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三方协作平台对教育信息化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实施,电子书包引起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关注,各个试点纷纷建立,电子书包的发展和应用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文章从电子书包的定义入手,分析电子书包所具有的功能,从而构建出电子书包支持个性化学习的过程模型,试图把电子书包引入个性化学习,打造基于电子书包的个性化学习空间。  相似文献   

16.
胡卫星  张婷 《现代教育技术》2011,21(12):120-123
作为未来课堂数字化教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电子书包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价值。基于国内外电子书包发展的过程分析,总结归纳出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模式:硬件+软件+网络服务的整体系统框架,并根据实际教学情况设计并实施了基于电子书包的主题式教学模式。实践证明,通过电子书包的互动性和资源性和以及教师指导的及时反馈性,电子书包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深层次学习。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移动网络和移动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子书包吸引了人们的眼球。但不同人群对电子书包褒贬不一,直接影响其发展。基于此,本研究试图梳理与总结学生对电子书包的态度与理解,从而找出电子书包应用和推广的策略。通过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研究者对广东省佛山市197名高中生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电子书包内涵有一致的理解并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认为自己适合使用电子书包的学科是语文和英语;女生与电子书包使用经验丰富的学生更认可电子书包的价值;网龄长的学生对待网络管理方式更开放;男学生、电子书包经验少的学生、网龄长的学生对使用电子书包态度更积极。对此笔者建议:持续跟踪电子书包一线教学的发展,及时满足学生的需求;学生之间应该开展小组协作,共同完成教师的任务;教师应给学生更多的空间运用电子书包进行学习,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  相似文献   

18.
电子书包是一种信息技术和教育应用高度融合的产物,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教育技术而构建的面向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教育综合服务系统。它的应用会促使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等发生本质改变,进而引起教学模式的转变。当前对电子书包系统的构建大多采用"学习终端+教育内容+服务平台"的模式,不符合我国强调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过程整合的"课内整合模式"教育理念。在电子书包示范应用与推进过程中,不能只是简单的数字教科书上线,而应并行推进数字化教材及相关资源标准体系的研制、内容和服务平台的研发,以及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的开发,解决应用数字教科书进行教和学过程的信息双向传输问题。这就需要对基于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建立符合电子书包应用的课堂教学过程和行为模式。在上海市闵行中学电子书包项目试行中初步证实:电子书包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成绩;自主研发的电子书包课堂教学互动软件虽然较好地支持了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播放情境、提问情境和点评情境,但对分析情境与协作情境的支持存在不足。  相似文献   

19.
电子书包教学应用是一场新技术、新方法、新观念推动的新实践,在推进过程中面临着观念、技术等层面的诸多问题和挑战;而教师是学校情境下考虑电子书包整合的关键因素。以上海闵行区电子书包项目一期结束时获取的教师访谈文本为分析对象,通过梳理、编码、分析发现:在电子书包项目区域推进中,教师对电子书包赋予的价值期望存在差异,教学应用停留在丰富课堂教学层面,教师技术储备不足,教师对电子书包与学科教学整合能力欠缺,缺乏主动尝试的成长型教师,培训支持力度不够,技术环境问题突出。基于此,从创新推广的视角提出电子书包应用推进策略:形成教师引领团队及提供社会系统保障。  相似文献   

20.
本文结合电子书包的课堂教学应用实践,提炼电子书包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课堂教学模式,明确了新授课及练习课、复习课的基本教学流程;提出电子书包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电子书包多组件参与探究"等教学策略,以及电子书包与初中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班级空间与微信平台融合"等家校互联学习策略,以期为电子书包环境下创新教师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