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策略与个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偏相关。表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深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有显著的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对研究结果在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培训及待遇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辅导员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骨干力量,但也面临着情绪劳动过载导致主动关爱学生不足等困难和问题。基于对辅导员情绪劳动和主动关爱行为的内涵阐释,分析了表层扮演和深层扮演两类情绪劳动策略对辅导员主动关爱行为的不同影响效应。最后从个人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建议,辅导员自身可以“提升情绪智力、寻求社会支持、聚焦工作价值”,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可以通过“精育提能、暖心厚爱、高进严管”等路径,改善辅导员情绪劳动状态以提升主动关爱行为,从而优化辅导员工作、提升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高校辅导员情绪劳动策略与个体幸福感存在显著偏相关。表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有显著的正相关,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相关;深层扮演与情绪衰竭有显著的负相关,与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相关。此外对研究结果在高校辅导员的招聘、培训及待遇上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情感劳动理论充分关注个人情感是如何在工作中进行控制、管理和展现的。高校辅导员情感劳动兼具以德育人、职业自洽、情感投入的行为表征,从情感陪伴、倾听共情和自我调节三个方面进行,同时会产生负面情绪、共情缺失、日常工作与情感劳动的平衡问题。作为自然人的高校辅导员,在提供大量情感劳动的同时,也亟需更多的正向反馈和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高校思政工作的系统化、精细化,众多高校开展了“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辅导员作为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中的核心力量,通过情感劳动(Affective labor),在开展学生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辅导员情感劳动的内容包括情绪及情感感知、自我情绪管理和调节、情感联结、情感教育等。遵循自我情感和人际情感两种工作机制,辅导员在“一站式”学生社区通过空间前置、时间延伸及多元互动等途经,从深度挖掘情感资源、合理把握情感表达、积极拓展情感劳动方式、有效减少情感失调等方面着手,不断提高辅导员情感劳动的价值,助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走深走实。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长期的、频繁的情绪劳动付出,影响到辅导员个人的身心健康.本文以职业倦怠的工作要求一资源模型为基础.探讨辅导员的情绪劳动策略和情绪劳动要求与职业倦怠的关系,并据此提出缓解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与辅导员情绪劳动呈显著正相关,职业认同对情绪劳动具有正向预测力,职业理念和角色行为维度对情绪劳动及其各维度预测效果最强。职业认同与职业倦怠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职业认同对职业倦怠具有负向预测作用,职业忠诚维度对职业倦怠及其各维度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8.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他们的心理健康情况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情绪是带给人们快乐或者痛苦的重要心理现象,人需要进行情绪管理。辅导员面对复杂性、突发性和边缘化的工作现状,面对超负荷的工作压力与迷茫的职业发展前景,容易产生消极情绪,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情况,关注辅导员的情绪发展特征,完善学校对辅导员的关心支持系统,促进辅导员掌握积极的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精神卫生自评量表(SCL-90)、正性负性情绪量表和高校辅导员情绪管理能力问卷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现状进行调查,结果发现,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好,并明显好于普通高校教师群体,且具备较好的情绪管理能力。高校辅导员是直接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线人员,为保障工作实效,高校还需进一步关怀辅导员,在队伍建设工作中开展促进辅导员心理健康、提升情绪管理能力的系统工作。  相似文献   

10.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校和学生沟通的直接桥梁,其素质的高低对高校育人成效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工作的繁琐性和不确定性,往往使辅导员疲于应对,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烦躁等情绪。本文旨在总结辅导员已经出现或可能出现的情绪状态,通过情绪管理理论分析原因、寻找缓解途径,帮助高校辅导员进行积极情绪管理。  相似文献   

11.
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情绪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智力是高校辅导员能力的指示器,是推动学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情绪管理作为现代管理方法之一,对高校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师生关系、工作效能有着重要影响。高校辅导员应从认知情绪、调控情绪、宣泄情绪三个方面着力提高自身情绪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学情研究是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必然要求。学情分析是辅导员开展学业指导的逻辑起点,是高校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保障。高校辅导员开展学情分析,围绕学生已经习得的状态和潜在的状态和差异状态三个维度,对学生的学业认知、学业情感、学业行为及学业群体特征展开。通过组建导师团队,建立动态数据库,开展学业咨询,提高辅导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讨论了高校大学生情感教育的现状,重点阐述了医学院校学生情感特殊特点,分析了高校辅导员在医学生日常情感教育工作中的要点,初步探讨了在社会实践和实习中进行情感教育和关注弱势群体情感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近百年前,人本主义创始人罗杰斯提出“共情”这一概念,指的是体验他人内心世界的能力,等同于“同感、同理心、投情”的意思。当前,高校辅导员工作在构建和谐校园的进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辅导员工作中适当引入共情,实现辅导员与学生的心理换位,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改善认知结构,实现教育内容的真正内化,达到教育工作的目标效应,发挥共情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打破交流屏障、平复逆反情绪、消除心理障碍等作用。同时,高校辅导员工作应遵循一定的方式、方法,将共情的理念、方法、原则、功能等融入高校辅导员工作,切实做到以换位求理解、以入情求入心、以指引求启发、以目标求效果。  相似文献   

15.
高校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主要干预者,长期处于高应激状态下而易患创伤后应激障碍。学校应该对辅导员进行积极的心理危机预防、干预和恢复管理,降低他们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概率,这不仅有利于促进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平安校园和和谐校园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职业倦怠是一种易在助人行业中出现的情绪耗竭的症状,本文通过调查和访谈,分析高校基层院系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与表现,努力寻找基层院系辅导员的压力来源与倦怠起因,并结合辅导员应对压力和倦怠的实际需要及成长发展的需求,探索思考高校基层院系辅导员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情绪管理是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发展到现代化阶段的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当前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大学生对情绪管理的内涵和意义认识模糊,对当前高校情绪管理的效果不很满意,辅导员在大学生情绪管理中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建立"学校、辅导员、大学生"三维立体的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模型,是高校大学生情绪管理的创新性思路。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队伍面临着很重要的问题就是情感耗竭,人格解体,没有很高的个人成就感等,这样的职业倦怠会影响到高校思政工作的顺利进行,也会影响人才的培养质量。改善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倦怠问题显得尤为重要,所以要从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具体表现出发,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从学校以及辅导员本身提出一些思考性对策,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 complex nature of eating disorders, specifically highlighting their use as coping mechanisms for underlying emo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concerns. Case examples of college counseling center clients are discussed in order to illustrate common ways in which eating disorders are utilized by clients with varying symptomatology. Offering reflections on their work with clients in the college setting, the authors discuss implications for counselors who work with similar clients.  相似文献   

20.
从高校辅导员情商低的现实表现出发,论述了高情商在促进其个体和谐发展以及在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着重指出在高校素质教育推进的今天,迫切需要对辅导员进行高情商的培养,促进个体的和谐发展,从而消除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培养高校辅导员高情商的途径包括: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正确认识自己;依靠全校教职工的支持、合作,构建支持的心理空间;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提高情商素质;达成共识,提高技能,营造良好的情商培养环境;把情商作为辅导员考核的重要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